建康的夜,总是来得特别快。
华安站在御膳房的密室中,借着微弱的烛光清点锦盒中的物件。除了大周后给的那些食谱,还有李煜托付的手抄本。两位主人给的信物在烛光下闪烁着微光,仿佛诉说着某种奇妙的缘分。
\"时间不多了,\"老孙的声音从暗处传来,\"明日一早,你就带着这些东西出城。\"
华安抬头:\"这么快?\"
\"不得不快,\"老孙叹息,\"刚收到消息,宋军的先锋队已经到了江宁,最多三天就会抵达城下。\"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这是我给临安旧友的信,你带着,可保你平安到达。记住,一定要在天亮前出城,越快越好。\"
华安犹豫道:\"可是陛下和娘娘那边......\"
\"他们自有安排,\"老孙打断他,\"你的任务是保护好这些东西。这不仅是食谱,更是两代人的心血。若是让那些人得去,只怕会成为害人的利器。\"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脚步声。两人立刻屏住呼吸。脚步声在门外停顿了一下,然后渐渐远去。
\"是赵庆的人,\"老孙压低声音,\"他们已经开始搜查可疑的人了。\"
华安想起前几日在大周后寝宫外遇到赵庆时的情形,心中一紧:\"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老孙冷笑,\"不过是想在新主子面前邀功罢了。这些天,他们一直在打探娘娘身边的情况,怕是......\"
他没说完,但华安明白他的意思。这些投靠宋朝的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心,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等等,\"华安突然想起什么,\"前几日我在御书房发现陛下在看一本《太平御览》,里面夹着几张纸......\"
老孙神色一变:\"是金色的宣纸吗?\"
\"正是。\"
\"快去取来!\"老孙紧张地说,\"那是陛下这些年写的密信,记录了一些不能示人的秘密。如果落在那些人手里......\"
华安明白事态严重,但还是问道:\"为什么不直接烧掉?\"
\"因为里面不仅有秘密,\"老孙环顾四周,压低声音,\"更重要的是配方。是一些连御膳房秘方中都没有记载的特殊配方。\"
\"特殊配方?\"
\"是的,\"老孙点头,\"这些配方都是陛下年轻时游历江南时收集的。有些是民间奇方,有些是寺庙秘传,最重要的是......\"他顿了顿,\"其中有几个配方,据说有起死回生之效。\"
华安倒吸一口冷气。他知道李煜年轻时确实游历过江南,还写下了许多传世名词。但没想到,在那些风花雪月的背后,还隐藏着这样的秘密。
\"这些配方为什么这么重要?\"
老孙苦笑:\"你可知道,为什么这些年来,每当有大臣得了重病,都能神奇地痊愈?又为什么朝中虽有不同派系,却很少有人被毒死?\"
华安恍然大悟。难怪李煜虽然被人称为\"词人皇帝\",却能在群臣环伺中坐稳江山这么多年。原来这背后,还有这样的手段。
\"但现在最重要的是,\"老孙说,\"这些配方绝不能落入宋朝手中。否则......\"
他的话还没说完,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这次明显比之前更近。
\"不好,\"老孙脸色大变,\"他们来了!快,从密道走!\"
华安连忙将锦盒揣入怀中,跟着老孙来到密室角落。只见老孙轻轻扣动墙上的机关,一块砖石无声地滑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通道。
密道里潮湿阴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老孙打着火折子在前面带路,昏黄的光线在墙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这条密道是太祖年间修建的,\"老孙一边走一边解释,\"原本是为了紧急撤离用的,这些年来只有几个老人知道。\"
华安跟在后面,注意到密道的墙壁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
\"那是路标,\"老孙说,\"密道四通八达,没有标记很容易迷路。\"
突然,前方传来细微的声响。老孙立即熄灭火折子,两人屏息凝神。
\"有人!\"老孙压低声音,\"快躲起来!\"
他们迅速闪身躲进一个岔道。黑暗中,脚步声越来越近。借着从缝隙透进来的微光,华安看到一队人影走过,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听出是赵庆的手下。
\"搜过御书房了吗?\"
\"搜过了,什么都没找到。\"
\"继续找!那些配方一定在宫里!\"
等脚步声远去,老孙才松了口气:\"他们果然是冲着配方来的。\"
就在这时,华安突然注意到岔道的墙壁上有些异样。定睛一看,竟然是一排纤细的文字,笔迹有些眼熟。
\"这是......\"华安凑近细看,借着微弱的光线,认出这是李煜的笔迹。
\"陛下来过这里?\"他惊讶地问。
\"不止来过,\"老孙苦笑,\"这里是他的秘密藏书处。年轻时,他常常在这里写词作画,躲避朝中繁文缛节。\"
华安仔细阅读墙上的文字,原来是一首未收录在词集中的词:
\"金粉东风里,问君何处觅芳菲。且将诗酒慰相思,莫负韶华归。
笔底千秋事,料得而今是别离。一枝暗香寄相知,留与后人知。\"
\"这首词......\"华安若有所思。
\"这是陛下最后一次来这里时写的,\"老孙说,\"就在三天前。\"
\"等等,\"华安仔细观察墙壁,\"这里的砖缝似乎有些不同。\"
老孙举起火折子:\"是暗格!\"
两人合力推开砖块,里面竟然是一个小小的密室。密室中陈设简单,只有一张矮桌和几个书箱。桌上摆着一盏已经干涸的油灯,旁边散落着几张写了一半的宣纸。
\"这就是陛下的秘密书房,\"老孙环顾四周,\"多少个夜晚,他都是在这里完成那些传世名篇。\"
华安翻看桌上的纸张,都是些未完成的词稿。忽然,他在书箱底部发现了一个暗格,里面放着一本装帧精美的册子。
\"就是它了!\"老孙激动地说,\"这就是记载秘方的册子!\"
华安小心地取出册子。封面上写着\"食医杂录\"四个字,正是李煜的笔迹。翻开一看,里面不仅有详细的药膳配方,每个配方后面还附着李煜亲笔写的使用心得。
\"奇怪,\"华安突然说,\"你看这些配方,好像是按照某种特殊顺序排列的。\"
老孙凑近观察:\"这些数字......\"他指着每个配方旁边的小字,\"看起来像是某种暗号。\"
华安仔细研究,很快发现了规律:\"这不是暗号,是地图!每个数字代表的是密道中的路标。这些配方连起来,正好组成一条完整的路线!\"
\"难怪!\"老孙恍然大悟,\"陛下这是留了一条生路。顺着这些配方标记的路线,就能安全离开皇宫。\"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嘈杂的声音。看来赵庆的人已经发现了密道的入口。
\"来不及了,\"老孙推着华安,\"你赶快走!我留下来拖住他们。\"
\"可是......\"
\"记住,\"老孙郑重地说,\"这些不仅是配方,更是陛下留给后世的希望。你一定要把它们安全带出去。\"
华安深深看了老孙一眼,转身钻入另一条通道。身后传来老孙的声音:\"沿着配方标注的路线走,千万不要走错!\"
一个时辰后,华安终于从密道的另一端出来。此时他已经在建康城外,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隐约传来更鼓的声音。
回头望去,建康城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不知为何,那首写在密道墙上的词又浮现在脑海中:
\"一枝暗香寄相知,留与后人知。\"
多年后,当另一个王朝面临存亡之际,这本\"食医杂录\"中的秘方,竟成了改变历史的关键。而那些记载在配方中的密道路线,也在关键时刻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但那就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