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苏云带着巡查各国的成果和贾谊给他的奏疏返回了长安,刘恒则在未央宫中接见了云哥。
行过礼后,苏云便说出了此次巡游各国的体会:“陛下,如今最强大的齐国被拆分,面积最大的淮南国也一分为三,现在最有实力的便是赵国、梁国和吴国。
这吴王刘濞可以说是富的流油,吴国的老百姓都比中央的老百姓过的好,而且吴国到处都是富商,贩盐贩铜等等。
吴王刘濞一直在积蓄实力,暗中的培养士兵而不上报朝廷。
依我看,他早晚会动手。”
这次出巡各诸侯国的主意是苏云出的,苏云想借着刚击败匈奴的余威,震慑一下各诸侯国。
另外也好好看看其他诸侯国的情况,七国之乱说不定还会发生,提前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自己一个人终是难以逆大势啊!
————————————
“对了,陛下是不是把贾谊召回了京城,又调到梁国去做太傅了?”
刘恒看着苏云呈上来的巡查各国的情况,“是啊,这贾谊还是太过年轻啊,还是想着出风头,还缺乏历练,况且朕有心让他培养一下梁王刘揖。”
说到这,刘恒放下了手中的活,将云哥拉了过来,郑重地说道:“我现在不以一个皇帝的身份和云哥说话,单论家事,不瞒云哥,我有换太子的想法。”
这话着实惊到了苏云,如今,皇位刚刚稳定下来,要是改立太子,怕是又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但是看刘恒的样子,怕是已经思考了很久,苏云并没有急着反驳。
“恒儿,我倒想听听,你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你的皇位刚刚坐稳,皇后无大错,刘启又是嫡长子,传位于嫡长子,乃是正道。
梁王刘揖虽有才华,好读书,但做个诸侯王未尝不可。”
此时两个人不再是君臣之间的聊天,更多地像是兄弟的对话。
刘恒也是很无奈,“我又何尝没想过云哥说的话,可如今的大汉,要面临的问题实在太多了,以刘启的性子,我怕他是接不了我的班子啊!”
要面临的事情…事情……
啊!
苏云突然想到了贾谊给他的奏章。
贾谊说了,里面写的东西可以解决大汉百年之内的麻烦,除去刘恒的心腹大患。
“恒儿,我这里有贾谊写的一封奏章,在梁国时,他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要亲手交给你,说是能解你心头之患。”苏云说着,找到了此奏章。
一听是贾谊写的,刘恒欣喜若狂,赶忙接了过来。
开头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陈政事疏”
刘恒继续往下读,里面的字好似有某种魔力,从里面飞了出来,一字一句地展现在刘恒面前。
贾谊从各方各面提出了如今大汉朝廷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贾谊通过描述诸侯王叛乱时的情景,生动展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
贾谊强调,诸侯王之所以有能力叛乱,是因为中央的权力不足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给了他们造反的机会。
要想彻底全面地发展生产,就必须先解决诸侯王的问题,否则就会举步维艰。
在此奏疏中,贾谊断言诸侯王必反,之所以不反,便是时机未成熟。
他们只待一个时机,联合起来,成就震惊天下的一乱!
贾谊认为,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便是依据血缘关系,要想打散这些诸侯王,便可从血缘下手,将他们一一拆散。
将诸侯一分为多,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分化他们的力量,并从中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则难以对朝廷构成威胁。
同时,贾谊还主张建立完备的法治体系,强调休养生息的同时,注重依法治国。
若不重视法律,则天下没有一个判定的标准,必然会大乱。
在经济上,贾谊又总结了之前的经验,再一次提出了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建议,并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方案。
贾谊又解释了军队的重要性,认为发展军事力量,才是对抗诸侯王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得松懈一丝一毫。
同时,贾谊又提出要重视教育,通过教育提升民众的素质,使他们安心生产,不再过于相信鬼神,有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贾谊在此奏疏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教育等各个方面指出了如今大汉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
刘恒通读了十几遍,每次读都能从中找到不同的感觉,学到新的知识。
苏云看到“陈政事疏”这几个大字就知道贾谊写的什么了。
治安策嘛,被称为“西汉第一雄文”,为西汉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里面许多的政治智慧到现在还适用。
苏云听说过,但是对里面的内容不是很了解,在刘恒看过之后,也是递给苏云看了两遍。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啊!
苏云不禁感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好一个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啊!”
“若以此策,完全可以定诸侯、安江山,加强中央集权!”贾谊写的内容,点燃了刘恒内心的热血。
“此计策虽可行,却至少要三代人的努力,不断地瓦解和分化诸侯,才能彻底扫除同姓诸侯王的麻烦。”
对于刘恒的话,苏云很赞同。
历史上的削藩,绝对不是汉武帝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祖孙三代人的共同努力。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而刘恒要做的便是开始,刘启要做的是承上启下,刘彻只需要做一个收尾工作。
……
“哦,对了!”苏云又想起来了。
“贾谊这里还有一封信让我带给你,说是你看完,就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贾谊是真的了解刘恒,已经猜到了刘恒让自己当梁王刘揖先生的真正目的。
信上说:贾谊被任命为梁王太傅,自然会尽全力照顾梁王。
但贾谊不会把他往太子的方向上培养,梁王所接受的,只能是诸侯王级别的教育。
太子乃是国本,不可轻易废立,太子一动,便会引起其他皇子的夺嫡之心,引来更多的麻烦。
陛下要做的,便是集中全力治理国家,尽快地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陛下若真担忧太子,就应当给太子留一个治理得更好的国家。
贾谊在信中的言辞犀利,甚至有教育起刘恒的意味来。
刘恒看完倒也不恼,反而很赞同贾谊的话,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当着云哥的面,刘恒断然道:“这贾谊,当真是当世奇才啊!此人对我来说,不亚于高祖之张良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