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京城的局势在剿匪胜利后短暂平静,可张诚心里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科举改革虽已在试点推行,但反对的暗潮仍在涌动,各方势力都在等待着新的时机。
清晨,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张诚书房的案几上,他正仔细审阅着江南和湖广科举改革试点的最新呈报。看着上面记录的学子们在新考试内容下展现出的新奇见解与创新思维,张诚心中稍感欣慰,可一想到朝堂上那些顽固守旧的目光,眉头又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这时,管家在门外轻声通报:“老爷,林姑娘和苏姑娘来了。” 张诚放下手中的文书,起身相迎。林婉儿身着淡粉色旗装,温婉动人,苏瑶则一袭利落劲装,英气逼人,两人走进书房,脸上都带着几分凝重。
“张大哥,我听说礼部的一些官员又在暗中串联,企图联名上书,要求停止科举改革试点。” 林婉儿率先开口,声音里满是担忧。
苏瑶也跟着说道:“这些人真是冥顽不灵!张大哥,要不我去给他们点颜色瞧瞧,看他们还敢不敢乱嚼舌根!” 说着,还挥了挥拳头。
张诚无奈地笑了笑,伸手轻轻拍了拍苏瑶的肩膀:“苏瑶,此事不可鲁莽。朝堂之事,还需从长计议。婉儿,你可知他们具体联络了哪些人?”
林婉儿点点头,从袖中拿出一张纸递给张诚:“这是我托人打听到的,上面是参与串联的官员名单。”
张诚接过名单,目光扫过上面一个个名字,脸色愈发阴沉:“这些人大多是朝中保守势力的中坚,看来他们是不甘心失败,还想做最后的挣扎。”
就在他们商讨对策时,李明匆匆走进书房:“大人,宫里传来消息,皇上宣您即刻入宫议事。” 张诚心中一紧,他预感到这次入宫恐怕与科举改革之事有关。
张诚整理好朝服,匆匆赶往紫禁城。御书房内,皇帝一脸严肃地坐在龙椅上,下方站着几位朝中重臣,其中礼部尚书赵宏的继任者钱坤一脸得意之色。
“张诚,朕听闻礼部诸多官员联名上书,称科举改革试点扰乱了科举秩序,致使学风不正,你有何话说?” 皇帝的目光直直地看向张诚,眼神中带着审视。
张诚心中一沉,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科举改革乃是为了选拔真正有才能、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试点推行以来,成效初显。那些所谓的扰乱秩序、学风不正,不过是守旧之人的无端指责。”
钱坤冷哼一声,出列说道:“张大人,话可不能这么说。自从改革试点推行,各地学子纷纷摒弃圣贤经典,钻研那些奇技淫巧,这不是学风不正是什么?”
张诚针锋相对:“钱大人,时代在变,国家所需人才亦在变。实学知识关乎国家的科技、工商发展,怎能说是奇技淫巧?如今西方列强虎视眈眈,若我们仍拘泥于旧学,如何能抵御外侮,富国强民?”
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皇帝听着两人的辩论,陷入了沉思。良久,他缓缓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朕需再斟酌一番。张诚,你先退下吧。”
张诚心中虽有不甘,但也只能领命退出。回到府邸,他把朝堂上的情况告诉了林婉儿和苏瑶,三人都陷入了沉默。
“难道我们的努力就要这样付诸东流?” 苏瑶忍不住打破沉默,语气中满是愤怒。
林婉儿沉思片刻,说:“张大哥,我觉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或许我们可以找一些支持改革的官员,让他们在朝堂上为我们说话。”
张诚点点头:“婉儿所言有理。只是支持改革的官员大多官职不高,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有限。”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时,突然传来一个消息:北方边境出现了小规模的匪患,当地驻军多次围剿都未能成功,百姓苦不堪言。张诚意识到,这既是一个危机,也是一个转机。
他立刻进宫面见皇帝,主动请缨前往北方剿匪:“陛下,臣愿前往北方边境,剿灭匪患。科举改革之事,还望陛下再给臣一些时间,待臣归来,定能让陛下看到改革的成效。”
皇帝看着张诚,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朕就再给你一次机会。此次剿匪,务必成功,否则,科举改革之事,朕也难以再支持。”
张诚领命后,立刻开始筹备北上事宜。苏瑶自然是要跟着一起去,林婉儿虽心中担忧,但也知道此时不能拖张诚的后腿,她决定留在京城,为张诚收集朝堂和各方的消息。
几天后,张诚和苏瑶带着一队精锐士兵,踏上了前往北方边境的路途。一路上,寒风凛冽,道路崎岖,但张诚的眼神却无比坚定。
抵达北方边境后,张诚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先深入民间,了解匪患的详细情况。他发现,这股土匪与当地的一些豪绅暗中勾结,得到了他们的物资支持,所以才如此猖獗。
“张大哥,这些豪绅太可恶了,竟然和土匪狼狈为奸!” 苏瑶气愤地说。
张诚皱着眉头:“要想彻底剿灭土匪,必须先斩断他们与豪绅之间的联系。苏瑶,你带几个身手敏捷的士兵,暗中调查这些豪绅与土匪的交易往来,收集证据。”
苏瑶领命而去,张诚则开始部署军事行动。他一方面佯装要大举进攻,迷惑土匪;另一方面,秘密调动军队,准备切断土匪的退路。
几天过去了,苏瑶成功收集到了豪绅与土匪勾结的证据。张诚拿着这些证据,找到了当地的知府:“大人,这些豪绅与土匪勾结,祸害百姓,还望大人能主持公道。”
知府看着手中的证据,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张大人,此事事关重大,容我再考虑考虑。”
张诚知道,知府是害怕得罪这些豪绅,他冷冷地说:“大人,若您不愿处理,那我只好将此事上报朝廷,让皇上定夺。”
知府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决定配合张诚。在知府的协助下,张诚一举铲除了与土匪勾结的豪绅,断了土匪的物资来源。
失去了支援的土匪陷入了困境,张诚趁机发动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张诚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苏瑶更是如同一头勇猛的猎豹,在敌群中穿梭自如,杀得土匪节节败退。
经过一番苦战,张诚终于成功剿灭了北方边境的土匪。消息传到京城,百姓们欢呼雀跃,皇帝也十分满意。
张诚班师回朝,受到了皇帝的嘉奖。在朝堂上,他再次向皇帝阐述了科举改革的重要性和取得的成果,那些原本反对改革的官员,此时也不敢再轻易出声。
皇帝看着张诚,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张诚,此次剿匪有功,科举改革之事,朕准你继续推行。望你不负朕的期望,为国家选拔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张诚跪地谢恩,心中满是喜悦和感慨。回到府邸,林婉儿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张诚平安归来,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张大哥,你终于回来了。”
苏瑶也笑着说:“婉儿姐姐,张大哥可是大英雄,这点小土匪怎么难得倒他!”
三人走进府邸,张诚将剿匪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林婉儿。林婉儿听后,不禁感叹:“张大哥,你真是太不容易了。不过,这次科举改革总算是有了转机。”
张诚点点头:“虽然暂时度过了难关,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必须继续努力,让科举改革真正落地生根。”
夜晚,张诚站在庭院中,望着满天繁星,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无论是科举改革,还是国家的治理,都充满了挑战,但只要有林婉儿和苏瑶在身边支持他,他就有信心面对一切困难。
而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夜晚,京城的某个角落里,一双眼睛正冷冷地注视着张诚的府邸,一场新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