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唐浩轩去上班了,秦雨柔回到大院,陆平在院子里做了一个秋千,团团圆圆很喜欢玩。
圆圆坐上秋千,唐爷爷在旁边保护,开始团团有点害怕,秋千荡来荡去,逗得团团咯咯咯的笑,圆圆在下面急得抱着唐爷爷的腿:
“太爷,太爷,玩,玩”
团团玩了一会儿,唐爷爷就把她抱下来,把圆圆放上去,秋千荡起来,圆圆双手用力地握着绳子,有点害怕,荡了一会儿,就欢快的笑起来。
秦雨柔看两个孩子玩的高兴,没有打扰,回到屋里,杨姨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到秦雨柔笑着问:
“小柔,你回来了?报完名了吗?”
秦雨柔点头:
“报完了,后天开始上课。”
说完以后,秦雨柔坐在了杨姨的身旁,两人坐在一起聊天,聊了一会儿秦雨柔回到楼上,把唐浩轩和自己换下来的衣服拿出来。
团团圆圆的衣服脱下来,杨姨就拿去洗了,秦雨柔根本不用帮忙。
她把衣服拿到洗漱室放到盆里,接点水泡起来,用肥皂开始洗,洗完以后,用清水涮干净,晾到院子里。
院子里有一片菜地,现在已经翻完了,过几天就可以下种子,菜地边上,原来种的菊花,现在菊花已经枯萎,秦雨柔提供了月季和玫瑰花的种子,杨姨又种了玫瑰和月季。
翌日,阳光逐渐穿透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辉,大地逐渐明亮起来,万物都沐浴在这温暖的光芒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清晨的美好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悄然展开,为新的一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期待。
秦雨柔骑着自行车,来到美术学院,今天是她第一天上课,她来到教室,教室里已经有很多学生。
秦雨柔今天穿了一件墨绿色长裤,浅黄色毛衣,外面配一件米色风衣,这在现代是非常普通的打扮,可是这个时代却吸引了全部的目光。
尤其是秦雨柔长得好看,眉似新月,眼含秋波,琼鼻挺直,朱唇皓齿,肤白胜雪,更是引得众女生眼含嫉妒,男生惊艳不已。
秦雨柔没有在意大家的目光,找了个前排位置坐下,拿出书认真的看着,不一会儿,张教授走进来。
他走到讲台,往下面扫了一眼,发现了秦雨柔,朝她点点头,然后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师张东华,以后我教大家油画,我希望我们相处愉快,成绩不好我是不会手软的。”
讲完话他开始点名,没有缺席的,点完名开始讲课,现在学习的机会难得,大家都很珍惜,所以不用担心纪律问题。
教室里有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油画,所以张教授讲的都是基本的知识,这些秦雨柔早就烂熟于心,坐在这里上课感觉有点浪费时间。
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秦雨柔正收拾课本,忽然一个男生站在她的面前,男生二十多岁,一米七五的个头,皮肤白皙,眼睛不大,有点像韩国男星彦斌。
他走到秦雨柔身旁,大方的伸出手:
“同学你好,我是新选的班长赵江。”
秦雨柔昨天没来,不知道连班长都选出来了,她伸出手和他浅浅的握了一下就分开了:
“你好,我叫秦雨柔。”
赵江浅笑着道:
“秦同学,以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来找我,我们互相学习。”
秦雨柔点头:
“好的,我以后如果有不懂的再打扰班长”
说完秦雨柔就拿着课本离开了,下午还有一节课,秦雨柔走到寝室,中午休息,大家都回来。
秦雨柔进去以后,靠门的床上铺下来一个女孩,二十多岁,戴一副黑框眼镜,她穿上鞋走到秦雨柔的身旁朝她伸出手:
“同学你好,我是咱们寝室的室长崔红,”
秦雨柔伸出手和她握住:
“你好,我叫秦雨柔。”
崔红挨个给她介绍,昨天吵架的绿衣女孩叫范丹秋,毛呢裙子女孩叫路梦佳,灰衣女孩叫姜桂花,娇娇女孩叫杨羽诗,那个大姐叫杜秋,杜秋的上铺是一个短发女孩,叫曹玲玲。
崔红介绍完以后问:
“秦同学,你晚上不住这里吗?”
秦雨柔点头:
“是的,我已经结婚了,家里有两个孩子,白天都是孩子的奶奶和太爷爷在带,晚上我要自己带。”
屋里人听到秦雨柔已经结婚,而且已经有两个孩子,都很惊讶,她们之中,杜秋也已结婚,孩子已经五岁了。
范丹秋问:
“报道那天送你来的就是你丈夫吧?”
秦雨柔点头:
“是的,就是我丈夫。”
范丹秋:
“你丈夫长得好帅呀!你俩是郎才女貌。”
中午吃饭的时间还早,大家坐在床上开始聊天,范丹秋的家在邱市,因为从小喜欢画画,高三毕业后在家自己练习了两年,高考恢复以后,她努力的学习考上了美术学院设计系。
路梦佳的家是金市的,家里条件好,高三毕业在家呆了两年,恢复高考后,她喜欢画画,就报考了美术学院油画系。
杨雨诗家住在京市定海区,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也不会,就会画画,高中毕业在家呆了一年,恢复高考她考上了美术学院设计系。
姜桂花家住在宁市的一个小山村里,家里很穷,但父母对她很好,一直供她读书,高中毕业以后她在家务农两年,恢复高考以后,她凭实力考上京市美术学院油画系。
崔红是下乡知青,高中毕业后在丹市下乡,两年以后恢复高考,她考上了美术学院雕塑系。
曹玲玲年纪最小,家住在安市,高三毕业恢复高考,上学时老师就夸她画的好,考上了京市美术学院国画系。
最后到杜秋的时候,她沉默了一下,缓缓开口,杜秋家里有三个孩子,一哥一姐,她是老三。
高中毕业以后,居委会要求她家出一个人下乡,父母舍不得哥哥,大姐已经结婚,就让杜秋下乡了,答应每个月给她寄五块钱。
杜秋到周市下面的玉山村下乡,她没想到地里的活这么累,挣得工分都不够自己吃的,好在家里每月都会邮些钱来,生活还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