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独立师三纵、四纵击溃唐式遵部第二十一军的同时,茂林的新四军皖南部队也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前后历经七天七夜的苦战,因援兵到来而被重新激发起的士气很快就被再次消耗干净。
在没有重火力的情况下仰攻险要山地,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哪怕是让北伐时威震天下的铁军长来指挥也没用。
战士们无力地抱膝坐在山间,随身携带的口粮一天前就已经吃尽了,枯坐,是他们目前唯一可以恢复体力的方式了。
如果说粮食吃完了还能靠嚼草根勉强顶一顶,而子弹打光了就真的没办法了,毕竟再强的精神意志力也是取代不了武器的。
唉!铁军长仰天长叹一声!
军部的电台已经在连日的行军和战斗中损坏了,铁军长现在联系不上赵骥,也不知道独立师突进到哪个距离上了,不过他估计独立师是赶不及来援了。
云岭阻援的唐式遵部第二十三集团军兵力雄厚,即便抛开态度暧昧的第五十军不算,光是其嫡系第二十一军的几万人也不是两个纵队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得了的。
第108师师长戎纪五看到了新四军皖南部队所处的困境,为了达成微操大师“生擒叶项”的指示,他让士兵们大声喊话,说是只要铁军长肯来当面谈判,那么一切都好商量。
不能让战士们白白耗死在这里!下定决心的铁军长做出了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前时一样的决定——亲自去到对面的第108师谈判,以求对方愿意放过自己的部下。
可这根本就是戎纪五设下的骗局,铁军长甫一入狼穴立即就遭到戎纪五扣留,然后又转押送给了兼任战役副指挥的第52师师长刘秉哲。
同一时间,断后部队也已经被国军给打散了,战士们大部牺牲,小部散入大山,副军长仅仅带着少数警卫和机关工作人员躲进当地一名地下党员姜德贵的家中,准备如同当年留守中央苏区那般坚持游击作战。
在群众和地形的掩护下,副军长连续躲过了国军的数次搜剿,他是游击战专家,他很有信心不会被敌人抓住,只等风头一过就再次卷土重来。
可惜副军长有信心不代表其他人也有信心,副官刘厚存就已经彻底对前途感到绝望了,这天晚上战士们大多外出,副军长的身边只剩下副参谋长周子昆和一名警卫员,刘厚存趁着三人熟睡的机会,开枪射杀了副军长和副参谋长周子昆,警卫员也被射伤。
当赵骥率领三纵、四纵突破云岭杀到茂林以北时,铁军长已然被扣,副军长也遇害了,不过比原本时空中稍好一点的情况是,皖南部队被围的尚有五千余人幸存,而且赵骥再不会给国军杀害这些弹尽粮绝的战士们的机会了。
“这一仗我们的目的不止是要救出被围的兄弟部队,还要把第108师给我吃掉替牺牲的战友报仇!”
“三纵留下一个旅作为预备队,另外两个旅分作两翼发起牵制性攻击”。
“四纵采取滚筒式攻击办法,集中全部三个旅轮流交替进攻,用最快的速度把第108师的防线打穿,救出被围的战友后不要急着撤退,给我继续往球岭穿插,封上他们的退路予以全部歼灭!”
两个纵队、六个旅、十二个团对战国军一个区区第108师,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悬念。
第108师的防御阵地本来是朝南冲着皖南部队方向布置的,压根儿就没想过背后会遭遇袭击,所以戎纪五的师部也就无遮无挡地直接暴露在了曾晓四纵的面前。
仅仅是先头部队的一个突击,戎纪五的指挥部就仿佛滚汤泼雪般化作了烟尘齑粉。
赵骥随着后续部队踏进第108师指挥部:“狗日的戎纪五呢?”
曾晓听见师长有问,赶紧上前报告道:“报告!抓了活的,人已经绑在里边了”。
“活的?”赵骥眼睛一瞪,“我不是听说已经被当场击毙了吗?”
“这,这,这……”曾晓被赵骥这句问话吓了一跳,师长虽未明说,但暗示得已经再明白不过了,“是,刚才戎纪五趁看守不备,忽然夺枪逃跑,结果就被战士给射杀了”。
赵骥恨极了国军在大敌当前之际还不忘挑起内战,尤其是皖南这事儿干得过于恶心、过于下作了,所以尽管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违纪后果,他还是没忍住把戎纪五给枪毙掉了。
在四纵犹如闪电般迅猛的攻势下,第108师的防线在仅仅数个小时后就全面告破,皖南部队五千余名战友随即同四纵43旅合兵一处,占据住球岭险要,截断了第108师往南的退路。
历史上本该是国军漫山遍野搜剿杀害我方幸存战士的局面,如今刚好颠倒了角色,三纵、四纵采取南北对进、两翼包抄的方式,不断压迫第108师的活动空间,把他们这将近万人逐步挤到茂林这个狭小的镇子内。
“别打啦!我们投降了!”镇子里一面用蒸笼布临时制成的白旗高高扬起,“都是当兵的,我们也是奉上峰命令行事,不关我们的事啊!”
“师长,接不接受他们投降?”作为赵骥的铁心豆瓣,现在只要他稍微点点头,曾晓就会毫不犹豫地下令部队继续开火。
赵骥双眼喷火地怒视着对面苦苦哀求给条生路的国军士兵,半晌后才咬着腮帮恨恨道:“派人喊话,饶过他们可以,不过他们必须得交出我想要的东西来,否则就视为拒绝投降”。
不带任何犹豫的,镇里很快就派人送来了顾祝同、唐式遵以及第三战区内部各级之间的往来电报记录,在赵骥的要求下,部分知情的报务员、文书、参谋、机要秘书等也都写了供状,并作为“污点证人”第一批走出镇子向独立师投降。
“让皖南的战友们去接受缴械,全员抓紧时间撤出战场”。
救援的目的已经达到,后方的上官云相部主力随时都可能扑上来,身后的第五十军和第二十一军残部也随时可能反水,赵骥立即下令原路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