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晓和燕子回宿舍后,燕子给晓晓看了她和哥嫂的合影照,看外貌确实是不般配,但是如果月老牵线只是论长相配对那就简单多了,美的和美的,丑的和丑的。可是如何定义美丑也是个问题。所以如果思想、灵魂、三观、品德、家庭教养等等通通不考虑,人和动物何异?人毕竟不是动物,动物还讲究个臭味相投,何况是相伴一生的夫妻呐!
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外貌学识不般配却恩爱一生的很多。最着名的当属胡适和江冬秀,他俩的婚姻既是传统包办婚姻的产物,外貌也有高低,更是学问学识天差地别。婚后俩人经历了所有夫妻都会经历的磨合,一个坚韧智慧,一个宽容大度,彼此相互包容和理解,终成就了一生相伴相守的佳话,成为传统婚姻的典范。
当然普通人没有那个思想高度,人与人第一次相见第一印象都是靠外表。吴桂君说,“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痴于肉体,迷于声音,醉于深情。这样在一起,才是嫁给了爱情,”看看,还是“颜值”排在第一位。
燕子的嫂嫂当然连颜值都排不上,可是“一看就是勤快又老实的样子”,晓晓说。
“老实?老实会听别人的话跟人跑了?而且还离家那么远,”燕子嘟囔。
“虽然哥哥开始是不同意不太喜欢,但结婚了带在身边对她很好的。应该是她自己跟别人讲了那些事情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是她自己不愿意回老家山上了,哥哥说她现在那里是平坝子,产水稻的。我们老家要吃米得下山买。”
原来如此,难怪燕子从不抱怨厂里食堂的米饭不好吃,就算听说食堂的米是最差的做饲料用的!晓晓都不会浪费一粒,每顿饭盒里吃得干干净净。
没想到的是燕子哥哥竟然很快整了辆三轮车拉着卖水果,有时候会在下班时间到厂门口卖,燕子去拿水果的时候给晓晓也带几个。燕子说哥哥和夜市里卖水果的那帮朋友住一起,暂时不走了。后来又叫了燕子和晓晓一起吃过几次饭,晓晓觉得欠了人情,只有加倍对燕子好。有哥哥的关爱,燕子每天快快乐乐的,晓晓替她高兴,也羡慕她有个亲人在身边打工的日子才不那么难熬。
晓晓在外面没有亲人,有父亲在外面也不知道在哪。她不想他,甚至有点恨他。父亲撂了挑子自己一个人在外潇洒快活,把家的重担扔给了晓晓。如果父亲顾家,父女俩一起挣钱,妈妈在家留守种地,家里很快就会富起来。晓晓叹口气,莫非命里注定亲情淡薄。可是,她的爱情呢?
晓晓想月季了,放假的时候一早跑去找她,月季也好久没有哥哥的消息了。她上次打电话听出哥哥好像心情不好的样子,问他只说干活累了精神不好。
月季把哥哥村里小卖部的电话给了晓晓。晓晓面露难色,“我上次的信他没回。”
“没准他没收到呢?我哥我了解,他不会不回信的!”月季一句不经意的话如醍醐灌顶,提醒了晓晓。
对呀,如果根本就没有收到呢?拿到志军的联系号码,是此行最大的收获,晓晓喜悦又不安。那一面之后不久,月季就跟着男友去了另外一个城市投靠男方的亲戚,直到结婚,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姐妹俩就很难再碰面了。
晓晓手里捏着志军的联系号码,回程的路8上心都飞起来了。她要好好想一想,该怎样打电话,说些什么?
晓晓发现燕子的哥哥每天都会来一次厂门口卖水果,有时候中午,有时候晚上。他一来,燕子只要在宿舍就要拉着晓晓出去。隔三差五的吃燕子的水果,晓晓不好拒绝,也陪着燕子在厂门口和她哥哥说会话,给水果摊增加点人气。附近都是厂,多少还是能卖些。最多时候还是在镇上的夜市摆摊,那里生意最好。
这天燕子递给晓晓一张纸条就神神秘秘的跑掉了,打开一看是燕子哥哥写的“情书”,说喜欢她,并洋洋洒洒写了以后的打算不回老家山上,在城里买房,承诺给晓晓开个店子,不再出来打工。晓晓吓一跳,急忙找燕子说清楚,撒谎说自己家里有男朋友。燕子鬼精,相处那么久了有没有男朋友她不知道啊?嘻嘻一笑,“我不给你传话,你自己去跟我哥讲清楚嘛!”
虽然现在大家都相处得像好朋友一样了,但是晓晓哪里有胆量当面讲。她以为已经跟燕子讲过了就好了,燕子肯定会跟她哥哥说的。那之后晓晓尽量不出厂门,以免碰到尴尬。没想到燕子竟然在宿舍里喊晓晓“嫂嫂姐,”开始以为听错了,还是像以前一样喊“晓晓姐,”直到宿舍有姐妹打趣,“哟,晓晓成燕子嫂嫂啦,要买拖糖哈。”
厂里的姐妹们之间如果谁谈恋爱拍拖了就要请大伙吃糖,戏称为“拖糖,”晓晓可吃了别人不少了,都盯着她恋爱了要糖吃呐!谁肯放弃这么好敲一杠的机会?大家一起拍手,“拖糖!拖糖!”晓晓囧极了。
“好啦好啦,明天就给你们买糖哈,堵你们的馋嘴。”
宿舍里一片笑声。宿舍里自那几个臭“螺丝”走了后,姐妹们相处得越来越融洽。每个人都很和善,感觉像个大家庭,给枯燥乏味的打工生活一点温暖。
晓晓决定第二天下班了就给志军打电话。第二天中午,晓晓正在排队打饭,燕子突然塞给她一张纸条,写着“今晚七点外来工文化活动中心影视厅,不见不散。”
晓晓想了几天终于决定今晚下班后给志军打电话,自然不会去赴燕子哥哥的约。五点下班后,晓晓饭都没吃就出了厂门,这一天都在想着给志军打电话,她的心里兴奋又紧张。她想第一句话就问收到信没有,好决定后面说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