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饭,没顾得休息,一点半就开始朝村委办公室走去。
于林早就来了,刚准备进办公室,一辆轿车随后就进了大院儿。
从车上下来五个人,除了上午见过面的赵教授他们三个,还有两个,一个是老者模样,一个是高个子中年人,长脸,黑黑的。
赵教授对我介绍说:“我来介绍一下吧。这位是市农业局的退休高级农艺师夏雨田教授,很有实践经验,听说村里要发展绿色果蔬生产基地,也赶来了。这位是市农技站的郑站长,也是一位工作狂,听说我到村里来,就和夏老一起来了。这位就是赫赫有名的十二里铺村书记万佳声同志。”
我热情地和夏老先生、郑站长握手,把他们让进办公室。
办公室里,于林早就泡好茶,众人落座后,每人倒上了一杯茶。
我欠了欠身,对夏老先生说:“久闻大名啊夏老,村里的发展还请您老费心啦。”
“一个市的,用不着客气。你把人家大学的教授招待好就行了,我是来跟他学习的,哈哈哈。”
赵教授哈哈一笑:“你这个老夏!就会取笑我。当年我还是你的学生呢。”
“此一时彼一时,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嘛。”
“夏老,你俩还有这么一段往事呀。”我说。
郑站长这时接过话茬:“这个事情,我知道,还是我来介绍一下吧。老赵是龙水市人。当年,夏老先生是市农技站站长,我和老赵都跟着夏老先生干工作。那时候工作条件苦啊,都是骑着自行车下乡。到了村里,顶着毒日头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管理庄稼。那时候,可是真正的和农民们打成一片啊。哪像现在,汽车开着,宾馆住着,到田间地头说几句话就受不了,急着往回赶。后来,老赵有出息,考上了研究生,到省农业大学深造。由于成绩突出,也是老赵交了狗屎运,祖坟冒了青烟,就留校当了教授。唉,人比人要死,货比货要扔。我现在,比起赵教授就差十万八千里喽——”
“老伙计,我现在倒是羡慕你呀,在基层多自由,哪像我,天天往下跑,过年也不闲着。”
夏老先生转过头,对我介绍:“不说那些陈芝麻料谷子了。万书记,来的路上,赵教授说他想在你们村里建个实习基地,要请我出来帮他一把。刚才到村里一看,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我就决定帮他一把,把这个基地建好。”
“这倒没有问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赵教授尽管提出来,我一定帮助解决。”
郑站长补充说:“万书记,这个基地是省农业大学和市农技站联合建立的,以省农业大学为主。资金呀,设备呀,都是他们的。村里负责提供办公场地就行了,不过你放心,我们使用村里的办公场地,是要付租金的。”
“租金就不用了,闲房子村里有。”
“你不用客气万书记,房租是科研经费的一部分,应该付的。你不收房租的话,我们也不好下账,项目也不好推进。”
“行,房租好说。这个事,赵教授和我村的于委员联系就行了。于委员,一会儿你记一下赵教授电话,有什么事就和赵教授谈。”
“好嘞。”于林答应下来。
郑站长接着说:“万书记,基地的事算是有着落了,日后运作的话,咱再联系。下面,还是到大棚里看看吧,人都齐了吗?”
“应该齐了吧,都提前通知了。于林,你打电话落实一下。赵教授、夏老先生,咱们边走边聊吧。”
在村北草莓大棚内,早就来了十几个村民,见我领着一帮人进了棚,鼓掌欢迎。
我清了清嗓子,招呼大伙儿一字排开:“大家站好,为了提高咱们村农产品的质量,为进入国内大型超市,打进外国市场,今天,村里请来了省农业大学的赵教授和市农技站的退休高级农艺师夏雨田教授,给大伙儿讲讲绿色果蔬的生产技术!”
赵教授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解起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都在采取实际行动,生产绿色的水果、蔬菜及其它农产品,漂亮国政府已认识到过度依赖现代化商业投入物的常规农业对资源、环境、食品卫生、人体健康造成的潜伏的、累积的、扩散性危害,如土壤板结、地下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对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大的实际……”
我朝四周看看,突然发现少了一个人,就是赵教授的助手小钱。
我连忙出了草莓棚,四周望了望。突然,发现一个人影,站在草莓棚北边的高处,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似乎是边走边测量。他的脚步很平稳,像是摄影记者扛着摄像机,两腿走着剪刀步,小心翼翼地。
一看就很专业!
我咳嗽一声,朝小钱走去。
小钱也觉察到了,赶紧收起手里的什么东西,转头微笑着看着我。
“小钱,拍照片呢?”我看出了小钱手里拿着一台长焦镜头照相机,从外表看,这台照相机和普通照相机没什么不同。
“是啊万书记,我见咱村风景好,就想拍张照片留念。”
“我看普普通通的,有那么好吗?”我意味深长地说。
“你这是审美疲劳,看见美不觉得美。我一见这美景,就想拍下来。这山,这水库,这田野,多美!是一幅画,是一首诗。”
“哦,是哈。”
“赵教授讲完了吧,该是夏老先生讲了。万书记,下去看看吧。”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