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这三种物质所产生的“瘾”(依赖感),很多人对“糖瘾”知道的就比较少了。
其实人类之所以对甜食有着天然的喜好,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糖能够刺激多巴胺的产生。
想想小朋友为什么都喜欢吃糖,如果过量食用一样容易成瘾。
多巴胺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东西,如果没有了它,我们的人生才是一片灰暗。
只是凡事都有个度,一旦跨过了这个度,打破了人体的平衡,就会反受受其害罢了。
毒品之所以可怕,在于它的强刺激性会使得其它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手段,变得黯然失色。
尤其是以海四号为代表的,能让人一、二次成瘾的硬性毒品。
使得人类几乎无法靠自身的意志力,来逆转这一成瘾的进程。
相比之下,糖、咖啡因等物质的摄入量就容易控制的多了。
之所以要对“糖”的功能做一个技术分析,是想告诉大家,从一定层面上看。
“糖”的消费市场也是可以像19世纪大英帝国的阿片一样,被培育、放大的。
类似的还有咖啡、茶的消费市场。
与后两者比较,糖的市场前景还要更为广阔。
因为作为一种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糖还可以起到迅速为人体补充能量的作用。
在大航海时代,就从阿拉伯人那里了解甘蔗种植技术的欧洲人,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更多的糖。
这是因为,纬度偏高的欧洲并不太适合甘蔗生长。
湿热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才是甘蔗喜欢的环境
这使得16世纪以前蔗糖在欧洲的价格,一度非常昂贵。
伴随着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贸易流通,欧洲蔗糖消费市场在16中期-17世纪初得以迅速扩张。
蔗糖与茶、咖啡等同样来自地理大发现成果混合在一起,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甚至生活习惯。
同时,蔗糖还被加入到各种食品中,以至于西方人的西餐,总是各式甜点。
除了商品本身的品质以外,消费市场能否被刺激起来,产能的作用更为重要。
如果没有足够的产能支撑,那么消费习惯就会被引向其它方向。
地理大现为不能自实现蔗糖自给的欧洲,补上的供应端的不足。
作为最早在海外殖民地引种甘蔗的国家,葡萄牙人在得到巴西后。
也将甘蔗作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引入了这片新大陆。
返销欧洲的蔗糖,对欧洲市场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到后世,巴西仍然是全球种植甘蔗最多的国家。
亚洲供应端的打开,也对欧洲市场造成了影响。
之前曾经分析过,尽管甘蔗的原产地是在印度,但中国才是最早精练出白糖的国家。
中国产的白糖,甚至销往印度,以至于后世在印地语中。
“白糖”一词(cīnī)的意思便是“中国的”。
将中国产白糖大规模输往印度的,就是现在称霸亚洲的荷兰人。
除了从中国大陆地区进口以外,荷兰人从亚洲得到的货源,更多来自其在大员开辟的种植园。
由于巴西白糖在运程上有着显着优势。
最初荷兰人的白糖贸易,主要是针对倭国、波斯市场。
不过一直挑战葡萄牙的荷兰,在切割葡萄牙的亚洲贸易蛋糕同时。
同样也没有放过巴西,并相应成立了“荷兰西印度公司”。
一系列针对巴西的战争,特别是对巴西海岸重要港口的占领,极大影响了巴西种植园的生产,及蔗糖的出口。
尽管最终“荷兰西印度公司”的扩张并不成功,但新大陆的战争,却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受益者。
在巴西白糖供应不足后,荷兰东印度公司所控制的亚洲白糖,迅速开始填补空间。
蔗糖贸易所产生的巨额利润,弥补了荷兰人因香料贸易衰退所造成的损失。
然而一如香料贸易一样,荷兰人控制下蔗糖贸易也终会有衰退的一天。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市场的饱和。
就欧洲市场而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培育,蔗糖消费在18世纪中增速开始放缓。
与此同时,蔗糖供应端的竞争却愈发的激列。
在亚洲方向,中国人在“大员”问题上的态度,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链产生了重大影响。
郑CG在大员的登陆,使得荷兰人丧失了在东方最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
也正是从那时起,以巴达维亚为核心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才成为了荷兰人重点开发的甘蔗种植区。
基于中国人在甘蔗种植及蔗糖提练方面的技术优势。
荷兰人一直希望招募到足够多的华人,来帮助他们在爪哇重建蔗糖供应基地。
17世纪80年代,清WC解决台湾问题后的开放海禁措施。
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外“淘金”热,让让爪哇的制糖业迎来真正的高峰。
18世纪初在巴达维亚的华人中,有85%都是服务于甘蔗种植园或者制糖厂。
这种对单一经济的依赖,也让当地华人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一旦荷兰人失去了对蔗糖贸易的主导权,这些华人何去何从将成为大问题。
需要提一下的是,虽然大员问题的解决,间接帮助荷兰人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却也同时让荷兰人失去了倭国市场。
因为此后地理相近的中国蔗糖,重新占领了倭国市场。
为了弥补亚洲市场的损失,荷兰人瞄准了与爪哇地理相近的印度市场进行深度开发。
后世印度人是如此的爱好甜食,说起来荷兰人也是做出了一定贡献的。
事实上,欧洲才是爪哇白糖深耕的主要方向。
受益于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当时的消费水平要高于世界其它地区。
在市场出现饱和之前,荷兰人的东西方蔗糖贸易也迎来了它的巅峰。
然而不要忘记的是,从地理位置来看,只需横跨大西洋就能运抵欧洲的美洲蔗糖,才更据优势。
随着巴西制糖业的复苏,欧洲市场开始面临西印度蔗糖的冲击。
更为严重的是,一直觊蔗糖利润的英国人。
也将自己控制下的加勒比地区,打造成了甘蔗种植基地,并持续扩张产能。
在供给和消费两个终端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荷兰人的蔗糖贸易在18世纪30年代末,开始迅速走向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