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扫了扫落在肩头的雪,如约而至的立冬初雪碍了天下人观看天幕的视线,这让他有些不喜,更多的不喜却是来自于天上的这个清朝。
“这清朝旁的历史朕是一点都不想多看,若能快些看到后世子孙杀光这帮外族,恢复华夏便好了。
数千年来我华夏百姓们已经过得够苦了,就让朕快些看到他们过上好日子吧,我秦人也都盼着这一幕。”
……
【面对准噶尔的入侵,康熙决定御驾亲征,以此予以准噶尔最沉重的打击。
公元1690年,清朝发兵十万大军开启北伐。
兵分两路出塞,向准噶尔领地发动进攻。
准噶尔一方有劲骑两万余。
双方在乌兰布通爆发了激烈交战。
由于战术安排仓促,清军阵形混乱,遭噶尔丹预备队骑兵冲击,清军死伤无数且仓皇撤退。
之后,清军调整战术,以火器为前列,进攻中坚,集中火力轰击“驼城”,噶尔丹军的驼城防线逐渐被攻破。
最终噶尔丹仅带领数千人逃脱,清军取得胜利。
此役清军虽然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歼灭了准噶尔的有生力量,使蒙古地区得以安定,有力地打击了噶尔丹的势力,维护了清朝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
公元1695年,噶尔丹率军卷土重来,再度侵略喀尔喀至克鲁伦河流域。
次年,康熙帝亲率九万大军再次讨伐,部署三路军队。
中、西两路大军会于土拉,夹击噶尔丹军于昭莫多,噶尔丹大败西逃。
1697年,康熙第三次出兵准噶尔,噶尔丹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最终噶尔丹饮毒自尽,其分裂叛乱也陆续被平定。
噶尔丹虽然死了,其部众也四散逃亡,但准噶尔部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准噶尔的势力将在后来逐渐恢复,再次与清朝对抗。
康熙征战半生的同时,也在积极治理内政。
着重治理黄泛灾害,六次南巡,视察河工。
对经济方面,曾多次下令减免钱粮,以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垦荒、生育、发展纺织、瓷器、商贸,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但这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一直被后世质疑、诟病。
尽管这时期农业有所发展,人口增长迅速,但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土地兼并问题激烈往往是要到王朝末期才会出现。
而此时的清朝才只进入到前中期。
关键原因就在于清政府至始至终都没有大规模推行均田政策,也从始至终都没有将百姓当做真正的子民,而只是犹如牛马般的生产工具。
劫掠成性的满清贵族将天下土地视为自己的私产,为了安置八旗子弟和发展自己的庄田经济,实行跑马圈地政策。
他们在北京周围及直隶等地大量圈占土地,骑着马,拉着绳,在规定的区域内马儿跑到哪里,哪里的土地、汉民,以及汉民的财产房屋,就是贵族们的私产。
加之那些投降清朝的汉人将领和地主,也都到了高官厚禄与土地赏赐。
诸多压制汉民的剥削政策,使得许多汉族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
大量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土地,即便粮食总产量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并没有显着提升。
农民要承受地主的地租剥削和官府的赋税,生活水平仍然较低,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与“盛世”所应有的普遍富足形象严重不符。
并且清朝为了压制汉人的反抗思想维护统治,在文化和历史层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删减和篡改,并集中为所谓的《四库全书》以取代汉民族真正的历史文化。
对于一些涉及民族观念、反清思想、汉人辉煌,或者不符合清朝正统观念的内容进行篡改或删减。
比如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被乾隆篡改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渴洒盈腔血。
这使得部分史料和汉人着作中原有的反抗精神、民族意识等内容被大为削弱。
尤其是明朝的辉煌史料大幅篡改或略写,而明朝对百姓的压迫与苛政则大书特书。
关于清军屠城劫掠的记载更是全面淡化或删减,甚至将历史扭曲为打着为崇祯复仇等旗号,声称要帮助明朝百姓恢复秩序,消灭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以此显示清朝的统治符合正统。
并且清朝为了消灭真正的历史,还大规模收缴和销毁民间历史资料。
系统性的篡改,使得后人们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和文化真相。
后世之所以还能窥见不同于清朝记载的历史,还是得益于私人藏书和文物。
尤其是陪葬品中的文字,因为能够证明华夏文明在历史上真正的辉煌与历史,一直都被视为远胜金银玉器的珍贵文物。
但是文化与历史过多的篡改缺失,也给后世的历史研究人员带来了极大困难。】
朱棣愤怒道:
“所以《永乐大典》缺失严重,是这些蛮夷有意为之!?
他娘的,也就是不能过去宰了它们,否则朕早就带兵过去屠尽了这些该死的畜牲!”
【公元1708年,康熙废了其二子胤礽的太子之位。
胤礽虽然是康熙第二个儿子,但因为是嫡长子,所以年仅一岁时便被立为了太子。
太子胤礽长大后,性格变得越来越乖戾暴躁,且生活极为奢靡铺张,严重不符帝王应有的气度与性格。
最终历数其罪状,包括专擅威权、肆恶虐众、穷奢极欲、结党营私等,废除了其太子之位,但又没有立即立新太子,进而引发了九子夺嫡事件。
这场争夺使皇子之间原本的亲情荡然无存,朝堂官员也陷入在夺嫡中形成不同党派,给朝政和后续政治影响带来了诸多问题。
公元1722年,康熙因病驾崩,终年六十九岁,在位长达六十一年。
继位的是他的四子胤禛,即清世宗,年号雍正。
九子夺嫡的影响延续到了雍正继位以后。
其他皇子及其势力,对雍正的皇位依然心存不服,他们暗中进行反对雍正的活动,在朝廷内外制造混乱,影响皇室内部的稳定和谐。
也导致雍正难以分辨谁是真正忠于自己的人,谁是曾经参与夺嫡斗争而可能心怀不轨的人。
这种信任危机使得他在处理朝政事务和人事任免时更加困难和慎重。
不过雍正执政期间,从清朝记载的历史来看还算是一位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