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瑀回家后,面色凝重,心情犹如压着千钧巨石般沉重。他迈着沉重的步伐踏入府中,那紧锁的眉头和黯淡的眼神,无不透露出内心的忧虑与烦闷。
见他这般愁苦模样,他的夫人薛宝钗忙迎上前去,关切地询问:“夫君今日朝堂归来,为何如此满面愁容?”贾瑀望着夫人,长叹一声,沉重地说道:“夫人啊,此次凶奴来犯,局势万分危急。而朝堂之上,陛下对我寄予厚望,欲让我担任帅位,抗击凶奴。”
薛宝钗听后,秀眉紧蹙,面露忧色,担忧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夫君你万不可轻易应下那帅位啊。”
贾瑀微微点头,苦笑着说道:“夫人放心,我深知其中利害。我并非害怕不能战胜凶奴,而是如今我已位极人臣,爵位也至顶点。若是此次再立大功,封无可封,赏无可赏。功高震主,难免引来猜忌,届时恐有祸端啊。”
这时,林黛玉也款步走来,轻声说道:“夫君所言极是,这官场风云变幻,伴君如伴虎,切不可因一时之功,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许芸也附和道:“夫君向来睿智,此番定要谨慎抉择。”
贾瑀感慨道:“我深知诸位夫人为我着想,我自会小心应对。只是不知陛下最终会作何决定。”
是夜,贾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起身走到书房,点起油灯,再次思考应对之策。
屋内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他在心中反复权衡利弊。若不应帅位,恐惹陛下不悦;若应下,日后的路更是充满未知的艰险。
就在贾瑀苦苦思索之时,突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警觉地起身,轻声走到窗边,却发现是一只夜猫掠过。这小小的惊扰,却让他的思绪更加纷乱。他不禁感叹,这世间之事,往往如此,看似简单的选择,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贾瑀重新坐回书桌前,拿起笔,在纸上胡乱地写着一些字句,试图从这混乱的思绪中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然而,那笔在纸上划过的痕迹,却如同他此刻纠结的心境,杂乱无章。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泛起了鱼肚白,而贾瑀依旧沉浸在这深深的忧虑之中,无法自拔。
薛宝钗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看到贾瑀满脸的疲惫与忧愁,心中满是疼惜。她缓缓走到贾瑀身后,双手轻轻搭在他的肩上,柔声说道:“夫君,莫要再这般折磨自己,妾身愿用一切来安抚你的心。”
说罢,薛宝钗俯身靠近贾瑀,在他耳边轻语呢喃,温热的气息撩拨着他的耳垂。贾瑀微微一颤,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贾瑀握住薛宝钗的手,说道:“夫人,我心中着实烦闷。”
薛宝钗轻轻将贾瑀拉起,引他走向内室。她温柔地为贾瑀宽衣解带,自己也褪去了衣衫。在那柔软的床榻之上,薛宝钗用她的温柔和体贴,试图驱散贾瑀心头的阴霾。
贾瑀感受着宝钗的柔情,身心渐渐放松下来,暂时忘却了朝堂上的纷扰和烦忧。
贾瑀轻声说道:“夫人,得你如此,我心甚安。”
薛宝钗微笑着回应:“夫君,妾身只愿你能宽心。”
然而,在激情过后,他的思绪又不由自主地回到了现实的困境之中。
薛宝钗紧紧拥着贾瑀,轻声说道:“夫君,无论将来如何,妾身都会与你一同面对。”
贾瑀感动不已,紧紧握住了宝钗的手,说道:“夫人,你且放心,我定会护好咱们这个家。”
薛宝钗微微颔首,说道:“妾身信夫君。”
贾瑀叹道:“只是这局势难测,我怕万一有个差池,累及家人。”
薛宝钗安慰道:“夫君莫要这般悲观,车到山前必有路。”
一番温存过后,贾瑀的心情略微平复了一些。他凝视着薛宝钗那含情脉脉的双眸,轻轻握住她的手,说道:“夫人,得你如此深情,是我之幸。只是这局势未明,我心中仍是难安。”
薛宝钗微微颔首,柔声道:“夫君,妾身知晓你的顾虑。但车到山前必有路,咱们且走且看。”
贾瑀长叹一声,将宝钗拥入怀中。
此时,窗外传来几声鸟鸣,打破了屋内短暂的宁静。贾瑀缓缓起身,穿戴整齐,又陷入了沉思。
薛宝钗也跟着起身,为贾瑀整理衣衫,说道:“夫君,不管怎样,妾身都信你定能做出最妥当的抉择。”
贾瑀点了点头,说道:“夫人放心,我定不会让你和家人陷入险境。”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原来是管家前来禀报,说是宫中来了使者,要贾瑀速速进宫面圣。
贾瑀心头一紧,与薛宝钗对视一眼,便匆匆跟着使者进宫去了。
永正皇帝坐在朝堂之上,目光威严地看着贾瑀等人。他的眼神犀利而深沉,缓缓地巡视了几次,最后在贾瑀身上停留了片刻。众人皆感受到那目光中的凝重与思索,气氛紧张得仿佛一根弦即将绷断。
终于,永正皇帝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开口说道:“此次凶奴来犯,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任命王子腾为九边经略,统一指挥防御之事。内阁负责统筹后勤,务必保障前线所需。”
王子腾连忙跪地领旨,高声道:“臣定当不辱使命,抵御凶奴,保我边境安宁。只是这防御之事,千头万绪,还望陛下能多予指点。”
永正皇帝微微点头,说道:“朕自是信你之能,然你需谨记,不可贪功冒进,当稳扎稳打。”
永正皇帝又看向内阁大臣们,沉声道:“内阁诸位,后勤之事关乎战局成败,万不可有丝毫疏忽。粮草、兵器、营帐,样样都要准备充足,切莫出现短缺之况。”
内阁首辅林之焕拱手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已命人核算所需物资,定当全力筹备,确保前线无后顾之忧。但这运输途中,还需沿途州县通力配合,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永正皇帝回道:“传朕旨意,沿途州县务必保障后勤运输畅通,若有懈怠者,严惩不贷。”
永正皇帝再次将目光转向贾瑀,说道:“贾瑀,你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朕命你协助王子腾,为此次防御出谋划策。”
贾瑀恭敬地回道:“臣遵旨,定当尽臣所能,辅佐王大人。”
永正皇帝接着说道:“此次防御,乃是关乎我朝安危之大事,众卿需齐心协力,共御外敌。若有懈怠疏忽者,朕绝不轻饶!”
众人齐声高呼:“陛下圣明,臣等定当效死力!”
永正皇帝挥了挥手,说道:“都退下吧,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众人纷纷告退。
退朝之后,贾瑀与王子腾一同走在宫廊之中。
王子腾面带忧虑地说道:“瑀儿,此次防御重任在肩,不知你有何想法?”
贾瑀沉思片刻,说道:“舅舅,凶奴此次来势汹汹,我们当以稳固防线为首要,切不可贸然出击。我观辽东、大同、榆林三地地形各异,防御之策也需因地制宜。”
王子腾点头道:“贾大人所言甚是,只是这兵力调配和粮草运输,还需仔细谋划。不知大人觉得,辽东之地该如何布防?”
贾瑀回应道:“辽东城墙坚固,可多派弓弩手据守,再调遣一支骑兵,以备不时之需。但关键还在于粮草储备,需提前运入城中。”
王子腾皱眉道:“那大同这边,地势较为开阔,凶奴骑兵冲锋恐难以抵挡啊。”
贾瑀说道:“大人,大同可多设陷阱、鹿角,减缓凶奴骑兵的速度。同时,加强城防工事,增派援兵。”
王子腾又道:“榆林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城门怕是凶奴重点攻击之处。”
贾瑀思索片刻,说道:“可在城门处堆积巨石,增强防御。另外,组织百姓协助守城,也能增添一份力量。”
王子腾突然说道:“瑀儿,这次由你挂帅最合适。以你的谋略和战功,定能击退凶奴。”
贾瑀连忙摆手道:“舅舅,万万不可,您身负九边经略之职,统筹全局,这帅位非您莫属。我自当全力协助您。”
王子腾叹道:“瑀儿,你太过谦逊,老夫虽有经验,但论及临阵指挥,你更胜一筹啊。”
贾瑀说道:“舅舅,切莫如此说,您久经沙场,经验丰富,这大局还需您把控。”
王子腾道:“也罢,那咱们就共同商议,务必做好这防御之事。”
贾瑀应道:“定当如此。只是舅舅,这粮草运输途中,得加派人手护卫,以防凶奴偷袭。”
王子腾点头:“不错,这是重中之重。”
贾瑀接着说:“还有这援兵调配,也得考虑周全,不能顾此失彼。”
王子腾说道:“瑀儿考虑得甚是周到。那对于军中士气,你有何想法?”
贾瑀道:“舅舅,可多设奖赏,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同时,也要让他们知晓此战关乎家国存亡,激发他们的使命感。”
王子腾赞道:“好主意!瑀儿,你这心思缜密,老夫佩服。”
两人一路商议,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着紧张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