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大明人跟每一个大明人的盛世?
这个问题,简化为了大多数人跟每一个。
两者有差别吗?为什么会有差别呢?
海瑞在之前一直没来得及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在其心中往往假定,大多数人都好了,剩下少数人,哪怕沾光也会跟着变好。
从来没想过,燃烧少数人,让大多数人变好的路子。
这不是杭州神魔话本里面的邪恶教门路数吗?
而且如果是在传统天下之财有定数的假设下,这还真的是一条捷径。
想着就荒唐。
为了所谓的盛世,这些人命,孔孟教育的道德都不值一提了吗?
想起高翰文信中那两句:必要的牺牲,历史的和解。
这不是荒谬吗?
又等了一个月,没等到朝廷调查河南的信息,反而是锦衣卫来调查凤阳府为何屡次侵入河南边境的问题了。
好在锦衣卫在经过李如松的整顿后,办事还算和谐,也没干涉海瑞的施政,只是专心调查自己的。
海瑞询问了才得知。果然是河南那边向朝廷告发凤阳府这边胥吏差役配合百姓篡改边境线。
至于询问对正教正儒的调查,直接被一句不知情,有其他人在调查就给打发了。
虽然不知道情况,但看在锦衣卫没有为难自己,同时又在调查那边,海瑞多少心里还是抱有一丝侥幸。朝廷的衮衮诸公,总不至于都是做官做得高了都把人性给做没了吧。
虽然,高翰文的回信里还真说了官员不是人,是朝廷的意识延伸。但出于对人的身份坚持,海瑞还是抱有最后一丝希冀。
七月流火,这个夏天都快没了。朝廷对海瑞公开反应事项的察查结果才正式在抵报公布。
海瑞抱着抵报,差点没当场给气晕。
还真是让高拱找到一个既要又要的好借口,那就是癫狂症,特别是间歇性癫狂症。
这一点还是有理论基础的,这会儿还在杭州做客的心学传人颜均在前年就开始了心理研究,里面就提到了癫狂症。
既然有癫狂症,那河南多一点又有什么问题呢?
一切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因为福寿膏能产生癫狂症,不知道为什么有福寿膏流入河南,导致一些正教正儒互助组在相互帮助时出现过激行为,而河南的官吏也多有吸食福寿膏,因为往往厮杀,产生矛盾。
然后癫狂症的一个证据就是有个自阉的人幻想自己是东厂番子,周边的人很多都信了,因此一个人就造成了成千上万的杀孽。
所以,归根结底是福寿膏导致的癫狂症惹的祸。
而柳常青带领都律司众多牧师帮助朝廷稳定秩序功不可没,虽然偶有瑕疵,百姓有些不理解朝廷的苦衷,但总体瑕不掩瑜。
另外河南巡抚已经称病致仕,称其以前是没见识过癫狂症引起的误解。
至于为什么福寿膏肆虐更严重的南直隶为什么没有大面积癫狂症呢。
锦衣卫已经在开封府采样取得证据,凡是外地的犯人去河南后吸食福寿膏,发生癫狂症的概率会直线上升。因此柳常青还代河南正教正儒信众感谢海瑞帮助发现了福寿膏这么一个祸害,特别是河南人更加吸不得这玩意。接下来都律司将协助朝廷各级衙门开展轰轰烈烈的除灭福寿膏运动,还欢迎海瑞海巡抚从旁监督。
至于福寿膏泛滥真假,是没法深究的,万一是真的呢?这不是把世祖皇帝的圣君名声给卖了吗?就算世祖不要名声,隆庆还要当孝子呢?查来查去查到皇帝的老子身上去了,这叫什么话。
至于反应的民不聊生,锦衣卫在河南五府三州开始抽样调查,询问了当地百姓,都对自己的生活心满意足,不存在生活水平下降一说。因此,主要问题还是河南从来就贫穷,海巡抚过于心善,以至于误以为是这一届衙门的问题。
总之,抵报里,河南对海瑞的每一句感谢就跟讽刺一样,深深地刺痛海瑞。
如果说先前海瑞以为是真刀真枪的火并,结果现在却是实实在在的软刀子。一拳打在棉花上,那种无力感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