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盐和宗室
“臣妾恭贺陛下。”
“恭喜万岁爷,大功告成了。”三德子虽然累,但能协助福临把价格低廉的盐制作成上等的精盐,他心里也高兴。
看看要用的材料,木炭,沙子,卵石还有草木灰,这里面估计也就木炭价格要贵点。再看看盐的价格,一个一百斤一两,一个一斤一两,这点木炭还算什么?
“三德子,你去请礼亲王进宫一趟,朕有要事要和商议。盐的事记得守口如瓶,谁都不要提。”福临叮嘱三德子道,随后又看向朱媺娖:“皇后,你先回宫去吧,朕要和皇伯商议朝政。”
“是,臣妾告退。”临走时,朱媺娖还不忘叮嘱道:“陛下,记得试一下臣妾缝制的衣服,不合身的话,就让三德子送过来,我再改改。”
“皇后下次往大点缝就好了,朕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缝大点,朕明年还能穿。”
皇帝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宫里除了两宫太后吃穿用度不变外,其余人的档次斗调低了不少。
不过此时宫里也没多少人,皇太极的妃嫔并不多。此时还存在的有十一人,宫里住着九人。有两人因儿子已经被册封为了郡王和镇国公,被接出宫住去了。
福临觉得现在的紫禁城有些大,住着太过空旷,而且全是木制结构,修缮起来也不方便。他想着给自己搭建一座砖石结构的小别墅,就住他一家人就好。
用不着那么多人伺候,他也不是很喜欢讲究派头,出行要带个几千人,恨不得把整个皇宫都搬走。
这真的没必要!
不过现在只能先这样凑活,过几年等他亲政了,就可以考虑另外修建宫殿的事了。
代善正在东庑房里处理政事,听到三德子说皇帝召见,就知道皇帝又有事要安排。“诶!”代善长长的叹了口气,做福临的臣子,怕是不会有空闲的时候了哦!
看三德子面露喜色,看样子应该是好事,代善难免有些好奇。“三德子,陛下找本王是为了什么事?”
三德子牢记福临的叮嘱,哪怕代善相询也绝口不提精盐一事。只回答道:“王爷,大好事,您去了就知道了。”
见三德子不愿意说,代善也懒得再问,能确定是好事就好。至于是什么大好事,一会就知道了。
代善坐在辇上闭目养神,心中思考着水师的事。经过他和福临的商量,已经决定把城里十七岁以上的八旗子弟全部送到山东去,将他们编练成水师。
到时候可以水陆并进,直取南明朝廷。
心里还在思索,辇突然停了下来,却是武英殿到了。福临正在门口等候,见代善到,立马将其扶住。“皇伯,您小心着点。”
“遏必隆,伱守在宫门口,不管是谁来,都不能让他进殿。”
“嗻!”
福临找代善过来,是为了商量盐政的事情。
历朝历代,盐的买卖都受到了极其严格的管控,要么直接官营,要么征收盐税。只有自隋开皇三年起,至唐开元初年止,前后130余年间时间里比较特殊。
这段时期的盐业,既不官营,也不征税。几千年历史,也就130年不曾管控,足以看出盐的重要性。
经过八月的梳理,盐商成员大换血,万历年间确定的纲法被废除,朝廷又将开中法捡了起来。海边的盐场也被多尔衮的军队接管,熬盐的还是那群人,卖盐的却换了一茬。
如今福临有法子将粗盐提纯,成本还非常低廉,自然要在食盐行业插上一脚。
做出来的好盐,福临准备将其作为皇室的支柱产业。他自己自然要占大头,其余部分就分润给代善多尔衮济尔哈朗等亲王,也算是给宗室伯长的福利。
福临拿着两碟子盐递到代善面前,“皇伯,看看这是什么?”
“盐?品相貌似都很不错,颗粒细腻,洁白无瑕。”代善一边说,还用手捻了一点放到嘴里尝。“嗯,果然是盐,这盐怕不便宜吧?”
“这里面的盐一两银子一斤。”福临掂了掂左手,随后又掂了掂右手。“这里面的盐价格还没定好,想来不会高于100斤1两银子。”
福临想过了,想要老百姓吃得起好盐,价格肯定不能贵。人家恨不得一文钱掰开做两文钱花,哪怕好盐和差盐只相差一个铜板,还是会有百姓选择购买差点的盐,再用那个铜板买别的东西。
“不可能吧,这么好的盐那么便宜?卖盐的脑子犯病了?”
“这盐是朕根据那个盐做出来的,中间就搭上了一点草木灰和木炭,还有点木柴。”
见代善有些不信,福临和三德子按照之前的流程又做了一遍。代善亲眼见到大颗粒的粗盐变成细细雪白的精盐,眼睛瞪的老大。“这个方法,陛下是怎么想到的?”
“还记得在张怀远家吃的那顿饭吗,自那以后朕就一直想着能让百姓吃上不苦的盐。朕白天想夜里想,中午在昨天夜里,朕睡着后,一个白胡子老者进入朕的梦中,将此法传授给朕。”
上次福临说梦到有人跟他说崇祯要在煤山吊死,要他们关注中原的消息,到最后果然成真。如今福临又说做梦梦到新式制盐之法,由不得代善不信。
“陛下真乃天生圣人也!”
“朕叫皇伯过来,就是想找皇伯商量这个盐的事。朕准备让一宗室负责售卖此盐,价格一定要亲民,要让所有百姓都能够买的起,而且都愿意买。”
还是那句话,哪怕你只比别人贵一文钱,老百姓买肯定是买的起,但愿不愿意买就不好说了。
这么好的盐,福临却要按照最低廉的食盐价格来卖,代善只能夸一句:“陛下仁慈。”
此盐一出,肯定会将其他盐商赶尽杀绝的,品质没人家好,价格没人家实惠,最重要的是背景没人家深厚。人家后面站着皇帝,站着几大亲王,你凭啥和人家比?
“朕此前不受皇庄,几位叔伯也跟着推辞田庄,朕都记在心里。”几千亩田,对于亲王来说,还不至于肉疼。“叔伯能够拥护朕的政策,带头支持朕,朕不能不做表示。”
“盐利,便由宗室共享。”
果然是天大的好事,盐的利润本来就丰厚无比,就算由全体宗室分润,每家都能分得不少钱。
盐的利益由宗室共享,但怎么想,还是得有一个章程。
“大清的宗室是不禁止当官的,所以朕觉得该把有官职的宗室和无官职的宗室区分开来。每年年末统计当年盐利,再按照宗室官职爵位的高低发放相应金额。”
“有官职的宗室直接发放,无官职的宗室需要参加考核,考核通过后才发放。”
在福临的设想中,不是有个宗室身份就能在家躺平领钱,你还得通过考核。能当官的宗室,其能力已经得到了考验,所以可以直接发钱。没能当官的宗室,其能力存疑,必须参加考核。
考核通过,皇帝给你发钱;通不过,对不起,这钱你不配拿。
“陛下,臣觉得此举可行。”区分有无官职确实可行,钱再多,也不能养一群尸位素餐的人。躺着就有钱拿,谁还会去选择努力呢?
“臣以为还可以加上一条,宗室若要为文官,须通过科举考试。”
福临给代善竖起了拇指,“皇伯的提议非常好,就这么办。”
要让宗室卷起来,这样他们才没有时间去看戏听曲儿,遛鸟逗狗。
“皇伯觉得宗室里面,谁负责这桩生意比较妥当?”
“可以让席特库负责。”
席特库是阿拜的长子,阿拜又是努尔哈赤的第三子,只不过是庶子,爵位一直不高。不过经商这事,让嫡子去做也不妥当,庶子最好。
万历四十年出生席特库,无论身份还是年龄,都正好。三十多岁,处事也沉稳。
听完代善的介绍,福临点了点头。“那就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