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城头,魏错独自站在城楼上,望着脚下一具无头尸体沉吟不已。
从尸体的装束身形上看,这是上将军公孙喜无疑,但没有头颅,令魏错不敢确认。
他连续唤来数十名降卒,俱言此人就是公孙喜。
魏错仍然不敢大意,严令众军仔细搜查大梁城中一屋一舍,防止公孙喜成为漏网之鱼。
“错兄,别来无恙!”
熟悉的声音从城下传来,魏错浑身一震,只见龙贾和孙何并马而立,两人皆是一身汉军装束。
魏错心中泣血长叹:大梁城,一劫未已,一劫又生,天不佑我魏国啊!
魏错缓缓拱手:“龙将军,孙将军!”
孙何道:“如此称呼,错兄不以我二人为兄弟乎?”
魏错道:“两国兵争,何来兄弟?”
龙贾再劝道:“魏氏当年篡晋而立,得国不正。今汉王半有天下,魏国内乱不止,国势一衰再衰。错兄献城归汉,不失高爵重赏之位……”
“住口!”魏错厉声打断,”错,生是魏国人,死是魏国鬼!要我投降,除非我死!”
孙何再劝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不可逆转。错兄是识势之人,何不顺势而为?错兄以魏氏宗室自诩,然比之公子昂,与王室之远近如何?”
孙何的话令魏错哑口无言,公子昂是武侯少子、魏王?的弟弟,如今也是汉臣了。若论与王室关系之近,可不是他魏错所能比拟的。
但魏错此人,就是一个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性格,他大手一挥:“要战便战,不必多言!”
龙贾再劝道:“昌国君颇念错兄,以昌国君之本领,平阳、邯郸、临淄皆一战而下,错兄以为大梁能坚守几日?”
魏错看到汉军后阵一行车马滚滚而来,“孙”字大旗迎风招展,孙膑已经远远地赶来了。
魏错不想、不愿、也不敢面对孙膑,他向孙何、龙贾二人一拱手:“请两位将军转告孙将军,当年教诲之恩,来生再报。魏错根在魏国,势不能拨也!”
然后,也不理孙何、龙贾二人声声呼唤,转身下城。
孙膑战车赶至城下,看到魏错离去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对孙何、龙贾二人道:“打造器械,调集火炮,准备攻城吧!”
魏申临死之前,将整个王族屠戮殆尽,魏错想要扶植一位宗室子弟作为国君,竟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老谋深算的相国田需,目睹了魏国王室一番内斗,深知魏国的覆亡不可挽回,本欲出降,以保全自己的地位以及家族的财富。
但魏错重兵在手,仍然具有一定的战斗力,不得不提防魏错狗急跳墙。田需眼珠一转,随即决定以退为进。
田需以相国的名义来见魏错:“魏将军拨乱反正,劳苦功高,魏国之存亡,系于将军一身矣!”
魏错脸色凝重,请田需入内叙话:“相国当知汉军之猛,魏国危如累卵,祸在旦夕,就不要再消遣魏错了!”
田需道:“老朽此来,是与将军商议先王、先太子之谥号。群臣议定,先王柔质慈民,爱民好与,故献谥号曰‘惠’。”
“至于先太子嘛,毕竟未曾登基,且先王之死,与之脱不了干系,群臣以为,不宜上谥。”
魏错叹道:“就依老相国之言。时局紧张,丧事从简,近日就将先王安葬了吧。”
田需道:“先王春秋正盛,横遭不测,未及营建墓地,加之强敌围城,只能在城内择一地安葬了。”
魏错道:“错,一介武夫,不懂礼乐,全凭相国做主。”
田需道:“先王薨于寿仙宫,不如就以宫为陵,入土为安。”
魏错道:“善!”
商讨好了魏王的葬礼事宜,田需一脸严肃地对魏错道:“今日魏国面临倒悬之危、矢石之难。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将军魏氏子孙,自当挺膺而出,径登大宝,以率魏国。”
魏错闻言大惊:“相国何出此言?错此次回兵,志在为老王、为太子复仇,未敢存丝毫非分之想!”
田需道:“非将军之取魏氏,实乃魏氏需要将军也!城中魏氏宗室凋零,将军上合天意,下孚民望,登高一呼,举国响应。”
魏错连连摆手:“不可!不可!不可!”
田需道:“国中无主,将士不知为谁而战,黔首不知为何而战,则魏国亡矣,将军三思!”
魏错确实没有非分之想,他也没有想到大梁城中的局势,竟然崩塌得如此迅速,糜烂得如此彻底。
诚如田需所言,大梁无主,满城军民心中没有主心骨,不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而城外又是手下亡魂三十万的“人屠”孙膑,这场战争对大梁人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田需见魏错坚辞不就,不像是伪饰之辞,立即提出了自己的另一套方案:
“今魏氏国运衰微,子孙萧瑟,无可用之人。老臣倒是想到一人,将军可遥奉为王,以领举国军民。”
魏错道:“相国请讲详细。”
田需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地道:“武侯少子,惠王少弟,公子昂!”
田需的目的就是出降,遥奉公子昂为王,不过是他的手段而已。经过一番拐弯抹角,田需终于提出了这一主张,而且非常巧妙地用公子昂作为掩护,思虑之深,可见一斑。
“公子昂?”魏错惊愕:”身陷汉国之公子昂?”
“不错。”
“公子昂已获汉封,且身在汉国,如此一来,岂非降汉乎?”
“将军可以遥奉公子昂为魏王,以方便统领全军。”
魏错不愿背上篡位的骂名,又不愿降汉,田需提出的遥奉公子昂为王的路途,与降汉无二,但魏错也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半晌之后,魏错方道:“相国,还是安葬先王之后,再议不迟。”
田需从魏错府走出来,他已经摸清楚了魏错的底牌。在魏国大厦将倾的情况下,这位将军既不愿意投降,也不愿意身背僭越之名,可以说斗志已无。
可以想象,群龙无首的大梁城,坚持不过几日,田需立即放心地为出降做好准备。
并通过军中自己的亲信,利用半夜时分,向城外汉军射出了一封投诚信,为自己向汉军献上一份“投名状”。
大梁城西,一处民宅之内。
主人曾多鬼头鬼脑地四下张望一番,闪入宅中一处菜地,一番鼓捣之后,掀开一处地窖盖板,轻声呼唤道:
“公孙将军,公孙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