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他们比谁都懂,但懂归懂,真到实事上能不能活灵活用是另一回事。
有赵政压着他们翻不了天,但是如此僵持也不是长久之计。在于李斯商量过后,赵政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希望自己可以做最后的努力,毕竟李牧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他能够投奔秦国,对秦国而言那便是如虎添翼。但是他也没有把握能不能办成这件事,所以他只跟极少数大臣提及此事。
给他几天时间,让他亲自去一趟边境重镇。跟李牧老将军见上一面,而后再做打算。
谁也不会想到,赵政竟然亲自赶往战场。而且是只身赶赴赵国大营,独自一人去见李牧。
李牧见到赵政也甚为惊讶,不过他没有暴露赵政的身份。赵军大营之内除了李牧,没有人知道这个不速之客的真实身份。
赵政只说是李老将军的一位故交,虽是秦国人却也不想李老将军战死沙场。所以他想劝一劝李老将军,应该顺势而为为自己考虑后路。
李牧退去了营中众将,军帐之内只剩他们二人。当年雁门关一别,李牧跟赵政已有十多年未曾见面了。
李牧很惊讶赵政的变化,跟当初那个毛头小子相比,如今的赵政的确有了几分帝王之气。举手投足间有了几分霸气,而且他的体格明显比先前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如果你是来劝老夫投降的,我劝你还是趁早回去。老夫的脾气想必你也了解,不管今后战事如何,老夫都会为赵国死战到底。”李牧说。
赵政摇了摇头,说道:“老将军这是何必呢,我还记得老将军曾经说过,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已经到了分久必合的时候。既然知道大势如此,老将军为何不顺势而为呢。”
李牧说:“就算我当初知道你小子是秦国国君,明知道你小子有吞并六国的野心,可老夫不也没有把你小子怎么样么?如果老夫是那种人,当初就会在雁门关把你小子宰了。神不知鬼不觉,如今也不会摊上这档子事。”
赵政说:“就算当初老将军把我杀了,真以为能阻止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势?就算没有我赵政,难不成就不会有人会横扫六国了?”
“这个,额。”
李牧一时语塞,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他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大势所趋断然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分久必合是天下大势,即便没有赵政没有秦国,也一定会出现第二个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势力。只不过那些都是不定之数,如今的一切才是定数。
赵政极力劝阻李牧,希望他可以看清形势,不要一味为国死战。毕竟天下大势如此,并非他一人之错。即便他李牧战死在这里,也不可能挽救赵国被灭的结局。既然如此,那他为何不能为自己谋求一条退路呢。
赵政给了李牧两个选择,第一是加入秦军,他将会把李牧的一家老小全部接去咸阳城。第二是离开赵国,去当一个安享晚年的田舍翁。不问俗世不理纷争,安安心心度完余生。
那一种选择都比他现在要强,但是李牧那一个都不会选。现在就是他最好的选择,为了赵国死战就是他最终的归宿。
劝不动李牧,幸好赵政早有准备。
第二天一早,一辆马车驶入赵军大营。这一次是李牧在大营外亲自迎接,从马车上走下两个女人和一个孩子。赵军纷纷下跪,高声齐呼:“参见公主殿下!”
来此劝阻李牧是赵政的主意,但最早有这个想法的人是赵丹。赵灵儿只不过是来凑个热闹,还有一直未曾见过公子扶苏。
赵丹是李牧看着长大的,所以她早已把李牧当成了家人。人前她喊李牧为李老将军,人后她喊李牧为李伯伯。
这一次她奔波数百里来见李牧,目的跟赵政一样。其实李斯等人已经献出了应对之计,一旦启用一定能够破解如今的僵局。但是此计一旦启用,李牧恐怕就会遭受灭顶之灾。他们不忍心看着李牧遭殃,所以才会多此一举来劝李牧。
自从赵丹嫁入秦国,李牧已经好几年没见到她了。当初听说赵丹生下一子,李牧高兴的几天都合不拢嘴。因为他知道母以子为贵,只要赵丹为秦国剩下皇子,那她在秦国就一定会被重视,就不会有人能欺负她了。
公子扶苏是第一次见到李牧,五岁半的孩子说起话来像个大人。粉雕玉琢的小脸,宛如暗夜星辰的眼眸,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李牧一见到这小子就喜欢的不得了,拉着他的小手便进了军帐。
李牧自然知晓公主所来何事,该说的赵政都已经说过了,赵丹公主前来无非是再重复一遍先
共2页,现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