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惊喜远不止于此—常温超导!
“有点事情要再去一趟。”
“可能要几天才能回来吧,我暂时也不确定。”
“到时候我给你打电话。”
“行,你注意手机保持通讯,回头要是联系不上了,我告诉你,我可不会原谅你。”
“谁知道你是不是背着我去找哪个小狐狸精了。”
“好好好。”
“我家老婆这么好看,我再去找别人,我又不是傻子。”
吃完饭两个人一块做了家务,收拾了卫生桃子,坐在客厅看电视,唐泽坐在书房翻阅这可控核聚变的技术图纸。
越看他就越心惊,里面是含刀的技术,如果让他自己来,想要全部钻研透,恐怕每一个一年两年的时间是不可能。
所以他没有任何犹豫,当场就放弃了,自己研究。
一两年的时间太长了。
这话如果被别人知道了,绝对把他摁在地上大嘴巴子抽。
人家研究了几十年都没有任何成果,你研究一两年之间就能研究出来了,你还嫌时间长。
这玩意儿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一夜的时间眨眼便过。
第2天唐泽早早的就接到了周老师的电话。
说他聘请的团队已经到了康利集团,让他过来一趟。
听到这话,唐泽浑身一震跟桃子说了一下直奔集团而去。
刚进入龙渊的实验室大楼唐泽就看到周老师在带人,接待这12个人。
这12个人全部都是黄种人,清一色的华夏面孔。
见到唐泽过来,当即就站了起来。
“唐总。”
“我是龙核实验小组的组长王天宇,您叫我小王就行。”
“好好好,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们请到了。”
“来走跟我上楼吧,已经给你们安排好了实验室。”
“你们需要什么的话就直接跟邹老师说,或者联系我也行。”
“只要是你们的要求全部满足。”
“但我也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
“放心吧,唐总,我们的研究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只是我们从来没有在世界上发布过。”
“这一次要不是仰仗您的人品,我们也不会出来,除非一直到最后。”
两个人的对话让站在边上的周老师摸不着头脑。
唐泽也没跟他解释,一路来到了地下的一个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是专门留作研究较为危险的一些实验用的。
只不过迄今为止伉俪介绍的实验没有一个用得到。
而接下来要进行的实验,可以说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唐泽才把这个拿了出来。
要知道当初修建这栋龙渊大厦,各个实验室的耗费其实已经很高了,可是实验室消耗比别的实验室却足足贵了四千多万。
不仅深度够深,采用的设备也是顶尖设备,周边更是有着严密的防护。
采用了世界上最为先的材料。
“小王,你们先看看这个实验室有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随后唐泽才扭头望向了周老师。
“小唐这个团队是研究什么的?怎么把这个实验室开放出来了?”
周老师格外不解。
“这个吗?”
“这能算得上是我们康利集团最高的秘密了,周老师,您等闲情况下千万不要说出去。”
唐泽犹豫了一下。
“放心吧,老头子,我嘴还是很严的,我不是要打探什么别的消息,主要是对于他们的基本情况我要了解一些,不然的话也不好做后续的工作安排。”
唐泽点点都望了一眼他们四处查看的背影。
“他们是研究可控核聚变的。”
“而且这个团队异常低调,几乎没有在世界范围之内发表过任何学术性权威性的论文周刊,可是他们的研究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就这12个人,有一个算一个,都能够说得上是世界顶尖人才。”
“单独一个拿出来他们的智商恐怕比爱因斯坦都不遑多让。”
“什么?”
“唐总您别被骗了,没有发布过任何期刊,怎么可能会到研究的最后阶段呢,而且可控核聚变这个技术,哪怕您不了解,你也应该听说过它的实现难度究竟有多大。”
“几乎可以说以现在的人类科技文明水平根本就没有可能达到。”
周老师满脸警惕的望着他们。
“所以你昨天才会问我核聚变的事情,是想跟官方建立合作吗?还是想验一下他们的底?”
唐泽摇了摇头:“都不是我相信他们,而且他们的研究成果也都已经给我看过了。”
“只要再给他们半年的时间,可控核聚变就能够完全被攻克出来。”
“我今天一方面是来迎接他们,一方面是来接收实验成果,然后亲自入京城去找老领导。”
“正好您是这方面的院士专家,要不您先看一部分?”
“找老领导?有吗?我看看。”
老周眉头都拧成了个疙瘩。
说实话他打心里是不相信,但见唐泽这么郑重,又加上对这个小伙子的了解,心里又信了一半。
所以当唐泽拿出这个笔记本的时候,他将信将疑的打开越看越震惊,越看越不可置信。
“这……这个理论居然能够这么实现?”
“前期q值居然就能达到1.7?”
“他们的托卡马克装置怎么跟现在绝大部分国家研制出来的不一样,是改良过了吗?”
“不可能啊,完全不可能啊?”
“暂时不说理论跟现实,就是理论也达不到啊。”
“这个托卡马克装置从问世到现在改良了,不知道多少把也才勉强能够进行实验使用。”
唐泽没有说话。
他知道这个托卡马克装置给周老师带来的震惊究竟是有多大。
当初人们为了实现磁力约束,需要一个能产生足够强的环形磁场的装置,这种装置就被称作托卡马克装置——toKAmAK。
也就是俄语中是由“环形”、“真空”、“磁”、“线圈”的字头组成的缩写。
说道托卡马克装置,那就不得不提到核聚变的现有三种方法了。
第一种是引力约束。
第二种是惯性约束。
第三种是磁约束,也就是托卡马克装置。
这三种是主流的方法,但也有激光约束核聚变等形式,只是现在实现难度实在是太大。哪怕它有原料充足、经济性能优异、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等优势。
但是现在最着名,也是主流的方法只有托卡马克型磁场约束法。
它是利用通过强大电流所产生的强大磁场,把等离子体,约束在很小范围内以实现三个条件。
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要建立托卡马克型核聚变装置,需要几千亿美元。
另一种惯性约束核聚变是把几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气体或固体,装入直径约几毫米的小球内。
从外面均匀射入激光束或粒子束,球面因吸收能量而向外蒸发。
受它的反作用,球面内层向内挤压(反作用力是一种惯性力,靠它使气体约束,所以称为惯性约束)。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像喷气飞机气体往后喷而推动飞机前飞一样,小球内气体受挤压而压力升高,并伴随着温度的急剧升高。
当温度达到所需要的点火温度(大概需要几十亿度)时,小球内气体便发生爆炸,并产生大量热能。
只是这种爆炸过程时间很短,只有几个皮秒(1皮等于1万亿分之一秒)。
可如每秒钟发生三四次这样的爆炸,并且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所释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百万千瓦级的发电站。
原理上虽然就这么简单,但是现有的激光束或粒子束所能达到的功率,离需要的还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加上其他种种技术上的问题,使惯性约束核聚变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后面的后面的方法呢?”
周老师满脸渴望的望着唐泽。
“就现在单单是他们拿出来的这个技术,已经超越了那些西方国家,更别提华夏了。”
“这个小组真的是神人啊。”
“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唐泽咳嗽了两声。
随后又摸出来了个笔记本。
“你再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周老师拿的这个笔记本并没有第一时间翻开,反而是深深的吸了口气。
好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随着他缓慢打开,慢慢的翻阅。
脸色变得胀红,那一口气好像有点上不来的感觉。
这可把唐泽吓了一跳。
赶紧扶着他在边上坐了下来,然后慢慢的拍着他的后背给他顺气。
“我没事,年龄大了不中用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啊。”
“就这两样东西拿出去,恐怕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相信,是出自一个只有12人的研究团队,而且平均年龄没有超过30岁。”
“常温超导技术啊!!整个世界辛辛苦苦研究了上百年都没有突破,但却在他们手里实现了。”
“我现在也终于知道,为什么他们的托卡马克装置会这么强悍了。”
“q值仅仅是前期数据上就能够达到1.7。”
说实话,唐泽对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所以他不能理解周老师说的这个1.7究竟有多大的震撼力。
周老师看了一眼唐泽,拿起边上的杯子给自己倒了杯水,又给唐泽倒了一杯,然后重新做了下来。
“首先因为有这个常温超导技术,他们的实验才能够如此成功,再者这个技术一旦公布出去,人类将会迎来第4次工业革命。”
“可控核聚变的技术一旦再公布出去,那么人类将会迎来第5次工业革命,随后这第5次之后恐怕就是迈入太空了。”
“人类也是真正能够开始在星际大海中航行。”
“这个老师说的不错,接下来我们的目标也是这样。”
“有了这两样东西的支持,我们接下来的研究目标将是曲率引擎。”
“让人类的技术真正实现突破,光速乃至超光速。”
王天宇声音中带着无尽的向往与自信。
“作用真么大吗?这个q值又代表什么?”
周老师望着他就这样看了足足有两分钟左右。
然后才缓缓的开口。
唐泽这一句话直接把自己的嫌疑撇得一干二净。
这也是他想看到的。
“这样我从头跟你说吧。”
“地球上的能量,无论是以矿石燃料,风力,水力还是动植物的形式储存起来的,最终的来源都是太阳。”
“矿石燃料是由千百万年前的动植物演变而来的,而动植物(无论是今天的还是以前的)的能量最终是要来源于食物链底端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储存的太阳能。”
“风的起因是由于太阳对大气的加热造成的冷热不均。”
“水力的势能一样要靠太阳的加热使处于低平位置的水体蒸发,上升,再以降水形式被“搬运”到较高位置,从而形成势能。”
“因此,无论人类利用这其中哪一种能源,归根结底都是在利用太阳能,而太阳的能量则是来源于核聚变。”
“因此人类如果掌握了有序地释放核聚变的能量的办法,就等于掌握了太阳的能量来源,就等于掌握了无穷无尽的矿石燃料。”
“这也就是可控核聚变的灵感来源。”
“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就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
“那你知道吗?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才发现的反应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
“所以可控核聚变俗称人造太阳,因为太阳的原理就是核聚变反应。”
“所以可控核聚变在我们华夏又叫做夸父计划,我们一直在追赶,就犹如夸父追日一样。”
“在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之后,人们发明了氢弹,氢弹的威力自我不用我多说,所有的人们呢研究慢慢深入,他们就开始热衷于发明一种装置,而这个装置就是能够有效的控制氢弹爆炸。”
“能够让这个爆炸随心所欲的释放能量,但还有这个能量能具有持续稳定的输出。”
“这就是可控核聚变!”
“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我们华夏起步较晚,所以研究也一直是各个大国中最慢的那个。”
“只不过后来者居上经过无数先辈的努力,我们现在很多技术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
“现在我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即将开始运行的EASt反应堆是世界上第一个达到实用工程标准的反应堆,如果能够成功运行,那么,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发电的时日就不远了。”
“但这是宣布出去的,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一步究竟有多难,可是现在这一系列的问题却被小王他们攻克了。”
“现在话题又回答你刚才的那个问题,什么叫做q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