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将军有如此势力为何要依附于他人?”
刘昉亲眼目睹孟获的能力,在南中之地可以他的影响远远不如孟获,麾下更有能人异士,根本就没必要依附他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另外,刘昉也十分奇怪之前交战时,为何没有看见如此多的势力。
“实不相瞒,此乃臣最后得底牌,非紧急情况绝不会动用。”孟获苦笑一声,“臣也没想到皇上会有此本事,逼得我使出杀手锏。”
祝融氏嘲讽道,“你怎么不他们是我的兄弟,要不是看在我的情面上,他们又怎么回出手相助!”
顿时,孟获一阵尴尬,木鹿大王以及其他人则是抿嘴偷笑,刘昉等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脸诧异的目光望着孟获。
木鹿大王笑道:“皇上有所不知,在皇上御驾亲征之前他们夫妻正在争吵之中,三妹也不会一气之下离开簇,要是三妹在此我等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也不会发生被俘的事情。”
刘昉恍然大悟,木鹿大王有驱赶毒蛇猛兽之能,可他的性子却不是那种阴冷狠毒,与众人慢慢的熟悉过后也放开了,将他知道的一五一十地了出来,根本没有顾及孟获的面子。
“巾帼不让须眉!”
刘昉赞扬一声,祝融氏的武艺比之孟获不差,而她性子刚烈。当初孟获反叛蜀国失败逃回南中之地,祝融氏便劝他假意归降,可他一意孤行,一气之下这次夫妻离心,后来听闻孟获屡屡被俘,祝融氏担心夫君安危,便让自己的义兄等人前往相助,恰好遇见自己的弟弟,这才出现最后一战孟获实力大增。
“皇上,草民有一个疑问不知皇上可否解惑?”
“木鹿大王想问的是为何我会提前做好准备,抵挡住大王的毒蛇阵?”
木鹿大王点点头,他自问从未在人前使用过这个阵法。虽驱赶毒蛇猛兽是他的本事,可是让它们成为阵法就是真的有本事。
“不知大王可曾听过在中原赢奇门八卦’之?”木鹿大王点头称是,刘昉接着道,“我的师傅便是懂得这些,甚至可以顺当世无人能出其右。”
“陛下的可是‘水镜先生’?”
刘昉惊讶道:“怎么你也知道?”
“何止是知道啊!”木鹿大王苦笑一声,“我的阵法便是从先生处学来的,要早知道陛下是先生弟子,木鹿根本就不会动手。”
“啥!”
刘昉再次震惊了,自己得师傅什么时候来到南中之地,更是深入其中与木鹿大王有关系,这事还真的不知道。并且,南中之地危险重重又岂是师傅能够进入的地方,可木鹿大王所言不像有假。
之后木鹿大王解释刘昉才知道自己想错了,是他离开南中之地前往中原,正好遇见四处游学的司马徽,他们二人也算不上师徒,只是短暂的交流,故而这事知道的人不多。
“孟将军,南中之地我还交给你来守着。”刘昉郑重其事地道,“你来镇守,我放心。”
孟获一愣,“陛下还让罪臣来守着?”
“既然将军归顺了,自然是蜀国之臣,南中之地你们夫妻俩声望很高,你们不来镇守,谁有这个资格来镇守?”
刘昉斩钉截铁地声音让他们都傻眼了,孟获曾经背叛过蜀国,更是公然对抗蜀军。如今又将南中之地交给孟获,无异于纵虎归山,留有后患。
“陛下,臣怕是无此能力,有负陛下重停”孟获感激刘昉对自己的信任,可他没有答应下来,反而婉拒就当好意,“还请陛下另选贤能!”
刘昉道:“孟将军难道是在怀疑我的眼光?”
“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孟获急忙回答。
“只是你曾反叛蜀国?”刘昉先一步开口出孟获的担心,“孟将军有此想法,证明我没看错人,除了你试问谁还有这个资格?”
刘昉的态度很坚决,孟获反驳没有任何作用,不仅木鹿、祝融氏有些动容,就连孟获心里泛起阵阵涟漪,他从未想过自己还会被刘昉如此看重。
“孟将军,我且问你一句,汝可会反叛蜀?”
“决不!”孟获断然摇头道,“只要孟某存活于世一日,南中之地决不会发生反叛蜀国事情。若是有此事发生,除非是从我尸体上走过去。”
“有将军承诺,如此足矣!”
刘昉放声大笑,孟获曾经反叛蜀国不代表他以后也会反叛。南中多是夷人,却十分重视承诺,孟获许下承诺就表明自己的态度。
孟获在刘昉的支持下成为南中之地的首领,任何反叛蜀国的势力全都被孟获消灭,保证蜀国后方稳定,而南中上贡之物也成为蜀国军需物资重要来源。
与此同时,刘昉又任命吕凯为云南太守,坐镇南中之地,与孟获二人一同管理南中之地。并且,刘昉给予吕凯极大的支持,将军政大权悉数交给他。
南中叛乱结束,刘昉便率领大军回返成都。刘昉回来后,没有任何停歇便召见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
“南征之时,可有事发生?”
“陛下,据前方消息曹魏攻打孙吴因气寒冷,江水结冰,船不得入江,后因江水汹涌波涛,曹丕无奈只得撤兵;孙权任命太常顾雍为丞相,非呼声最高的张昭。”
刘昉低声道:“三国之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然而东吴也不容觑,占据地理优势,使得曹军难以攻破其防守。如此看来,三国鼎立之势已成定局,谁也奈何不了谁,这样的局面一时难以打破,除非是内部争斗或是合力兼并其一,否则必定如此下去。”
刘昉暗自沉思,他倒是明白为何三足鼎立格局一直持续许久,蜀国第一个被消灭,也是因为内部争斗,国库空虚,难以维系下去。
正因如此刘昉才会彻底收服南中之地,解决后患,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的骚动,给予孟获极大支持,不仅为了收服他的心,还为了蜀国长治久安,更为了蜀国未来作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