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与胡左丞此来是为了重置大理寺一事。大理寺,三司之一,专平庶狱,一寺之首,位为至关,臣举荐诚意伯刘基出任大理寺卿。”陈宁回答。
朱标没说话,目光转向胡惟庸,他想听听淮西集团的人选。
“臣赞同陈中丞的提议。诚意伯论才具品格,朝中无出其右,为人刚正无私,是大理寺卿的不二人选。”胡惟庸平静地说。
朱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结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出言确认:“胡左丞也举荐刘先生?”
“是的,殿下。”胡惟庸的回答简单而干脆。
“既然如此,孤会向陛下转达。”朱标也爽快地答应下来,至于淮西人这次为何改变了对刘基的态度,他还需要时间去琢磨。
“那么,大理寺的办公地点,人员组织呢?”
胡惟庸起身答道:“大理寺暂时沿用大理司先前的衙门办公,新衙门的选址和建设,臣以为可由大理寺卿提出。至于人员,待寺卿上任后自行选任。”陈宁看样子对此也无异议,全程没有开口。
“孤明白了。也就是说,大理寺的具体筹备工作,由新任寺卿牵头,各部院、地方各级衙门予以配合。二位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就请回吧。”
待二人离去后,朱标立即前往乾清宫汇报情况。“父皇,儿臣不明白韩国公此举何意?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虽说话是胡惟庸说的,但朱标以为主意肯定是李善长出的,所以直接了当。
朱元璋自然明白其意,笑着说:“平日里,你不是鬼主意很多吗?现在想不明白了。”
“儿臣愚钝,请父皇教诲。”朱标实在想不出,让刘基出任大理寺卿,对淮西文臣有什么好处。
“很简单,韩国公举荐刘基,是反其道而行之,为的就是不让刘基出任大理寺卿。”
这话听得朱标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道:“可是这样一来,淮西和浙东两派都举荐刘先生,其出任大理寺卿是大势所趋。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
“韩国公自以为对咱、对刘基都十分了解,特别是咱与刘基之间的恩恩怨怨。他料定,即便大臣们意见一致,咱也不会同意刘基出任。原因就像你方才所讲,不想给自己添堵。”
“父皇的意思是,韩国公笃定刘先生过不了您这一关,必然会落选。所以他们才举荐刘基,非但没有自找麻烦,反而落得个外举不避仇的美名。”
“哈哈,然也。”
朱标盯着便宜老爹看了一小会儿,突然会心一笑,说:“父皇天心圣意,岂是凡人所能揣测。韩国公太自以为是了,这次谬算了。”
“重置大理寺,既是为了厘清冤案,也是为了平衡朝局。如你所说,多方牵制平衡,才能稳定。所以,大理寺卿不能由淮西人担任。至于刘基,咱是看不上他才子文人的傲慢,但论能力、经验都是最恰当的。”
“不过,咱们想得再好,恐怕刘基会推三阻四。近几年,他想方设法躲灾避祸,卸任之后更是闭门不出。这个秀才老爷,难伺候得很。”朱元璋恨恨地说。
朱标的看法则完全不同:“儿臣以为陈宁之所以会举荐他,应该是同其商量过的。所以,只要父皇圣旨一下,他一定会以大局为重,欣然出任。另外,儿臣请旨去一趟诚意伯府。”
“咋地,你还亲自登门?”朱元璋有点儿不高兴,但也没发作,拿过手边的奏折,边看边说,“要去你就去,咱可没求着他。”
“儿臣告退。”朱标施礼退出殿外。天已经快黑了,现在去诚意伯不合适,朱标径直回了春和宫,逗孩子去了。
第二天清晨,诚意伯府。有早起习惯的刘基,已经完成了晨练,正坐在府中小花园的石桌旁喝茶,想事情。昨天下午,御史中丞陈宁又来到府中,告诉他一件事——胡惟庸举荐他出任大理寺卿。这让他感到非常意外,仔细琢磨之下,又觉得是情理之中。
他告诉陈宁,这是韩国公的以退为进之策,自己能不能就任大理寺卿,就看明天会不会有人来访。若有人来,必然带着旨意,若无人……
“爹,该吃早饭了。”儿子刘琏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刘基缓了缓神,说道:“知道了。一会儿让下人们把府中稍微清扫一下,静候贵客。”
“咱们家有谁会来啊?无非就是那几位熟人,也从没见您提前打扫。”刘琏嘟囔着说。
“让你打扫就打扫,哪儿那么多废话!”刘基训斥道,起身前往饭厅。
刘琏之所以不愿意,是因为府中仅有几名下人,负责看门,做饭,洗衣服,连管家由他兼任。说是让下人们打扫,他自己也得上手。
正如刘基所料,就在刘府上下紧锣密鼓开展大扫除的当口,太子朱标的仪仗队伍已然拐进了胡同,朝着府门方向而来。
朱标早朝之后就命典乘局准备车马,出宫后直奔诚意伯府。刘基的府邸位于皇宫的西南侧,与承恩寺、贡院、学府离着不远。
刘府看门的下人一早就得了消息,今天有贵客临门,擦亮了眼睛盯着胡同口。平时他们刘府都不看门,大门就那么敞开着,相熟的几位客人都是直接进院。远远瞧见一队车马缓缓驶来,他赶紧一溜小跑进去报信。
几乎与刘府一干人等同时到达府门口,朱标从辂车上一下来,就看见了刘基,略微一笑。
“臣刘基,恭迎太子殿下。”
“诚意伯请起。”
朱标扫视了刘府门口跪着的人,除刘基外还有两人,紧挨着刘基的年轻人就是刘琏,再旁边的就是刚才那个看报信的家仆。
“刘先生,咱们进去说吧。”朱标也不管其他,当先迈进门内。
光从迎驾的人数上,诚意伯府就比不得朱标曾去过的魏国公府和崇礼侯府,可以说少得可怜。再看这府内,过了影壁墙就直接看到正堂了,面阔三间,两侧有连廊通往后院。朱标想来,这个刘府顶多也就是三进院了。
正堂之内陈设简单,正面方桌,左右各一把太师椅,两侧则有四把客椅。朱标落座后,由刘琏亲自上茶,看不到什么其他的家仆、丫鬟等人。
“刘先生,这茶真不错。”朱标呷了一口茶,赞道。
“太子殿下过奖了,不过普普通通的茶叶而已。殿下,今日驾临寒舍,所为何来?”刘基谦虚了一句,他与朱标相处接触相对较多,对太子的脾气秉性有所了解,故而直奔主题,一点儿不绕弯子。
“今日前来,是有要事与先生商量。陛下有旨重置大理寺一事,您可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