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子弟,就算是庶出的,家中也有先生启蒙。
自然不会有人来参加崔钧所办的蒙学。
他们丢不起这个人。
但是普通百姓,他们自己本就不认识字,就算有人跟他们说了,现在可以送小孩,到长安令所办的蒙学读书,他们也不会将孩子送去。
七八岁的小孩,已经可以帮家里做点轻松的活计。
而且他们不认为,小孩送去读书有什么用。
在大部分百姓心中,其实他们的孩子,一出生下来,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大汉的百姓,大多父母是做什么,他们的孩子未来就是做什么。
父亲是铁匠,孩子长大后,就是铁匠。
父亲是木匠,那孩子未来就是木匠。
读书改变命运?
普通百姓,哪里会想这些。
他们也没那个钱财,去供孩子读书学习。
不要说给私塾先生束修,他们拿不出来,以后学习需要的笔墨纸砚,他们更加没办法拿出来。
就算全家都节衣缩食,也很难供出一个读书的孩子出来。
那些所谓的寒门子弟,要么是家道中落,要么就是家中暂无为官的长辈。
但是他们家中钱财,相对普通百姓来说,还有更加富足一些。
日子过的拮据,但是能拿得出给老师的束修,也能买得起笔墨。
很多人连寒门都称不上。
只是在最底层,为了一口吃的,而坚强的活着。
他们没办法改变命运,他们的孩子也没办法改变命运。
除非是这个世界,被改变了。
纵然崔钧在告示上写明,进入蒙学的小孩,不需要交任何费用,也还是没有几个人来报名。
崔钧让人去痛统计,长安城十岁以下的小孩人数。
长安城的户口,王定之前已经让司马朗重新统计过。
崔钧现在,也只需要让人,对着户籍信息,一家一户的在登记一遍。
长安城内的百姓,如今有将近三十万人口,其中十岁小孩有两万多人,在剔除掉六岁以下的,单算六岁至十岁的,一共有一万一千三百五十一人。
这个数字,或许不是非常准确,毕竟户籍信息,司马朗去年统计。
过去这么长时间,可能与哦好些孩子已经夭折了,也有一些孩子,跟着父母从外地来到长安。
但是数字的出入也不会太大。就在一万上下。
一万人,结果来报名的,只有不过十几人而已。
这还是离长安令衙门比较近的居民。
新官上任三把火,崔钧这第一把火感觉烧不起来了。
他的脸色很是不好看。
纵然王定说过,此事就算办不好,也不会归罪他,但是既然已经答应下来,崔钧还是想要将这蒙学办起来。
事情很难做,但是崔钧也知道,这是好事。
古往今来,就没有哪一个皇帝,敢言要让天下孩童,都可以读书学习。
顶多就是喊上一嗓子,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但是真正做到的就没有一个皇帝。
王定想让天下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在崔钧看来,这比让天下的百姓吃饱饭还要困难。
在这之前,他没想过,也不敢想。
身为崔家的子弟,崔钧自小生活优越,他也没去考虑过普通孩子要如何读书。
但是他现在,只是和王定见了一面,说了半天的话,崔钧已经有所改变。
事情很难,但是终归要有人去做。
今天他做一点,明天下一任的长安令,再做一点。
如王定所说,总会有那么一天,全长安的小孩,都能够读书,都能够识字。
从长安,到京兆,再到扶风郡,再到冯翊郡,一城一郡一州,慢慢的推进。
这是百年大计,功成无需在当下。
崔钧不想被王定看扁,当下继续让人去贴告示,长安城内,到处都贴着蒙学的告示,每条街都至少贴了十几张。
宣传到位了,但是报名的人,还是没有明显增加。
城内差不多有一万年龄符合的少年,崔钧也没想第一次,将这一万少年全部纳入蒙学。
但是他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这第一期的蒙学,至少也要招收一千个学生。
但是现在,来报名的人数,还没有过百。
崔钧是真的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求着人来读书识字,结果居然还没人愿意来。
这几天,可是把崔钧愁死了。
他是想尽了办法,他甚至在想,要不要强制要求,直接将适龄的孩童抓到蒙学中来。
也不管他们的父母同不同意。
王定走在长安街上,随便走两步,就能看到墙上贴的蒙学告示,对于崔钧的办事效率,王定表示很满意。
他一路走到长安令到衙门。
来到崔钧的办事处,笑着问道:“先生,这几日可还习惯?”
崔钧两条眉毛,都快拧在一起了,勉强笑道:“
还算习惯。”
他没好意思,把自己的难处说出来,也是不想让王定小瞧了他。
刚来长安,王定就给了他这么重的任务,一直以来,崔钧也是自视甚高,他不想承认自己不行。
王定道:“吾见街上,到处都有蒙学的告示,先生预计何时可以正式开学,吾到时候也会潜力参加开学典礼。”
崔钧犹豫了一下,道:“半月之内,必然可以开学。”
王定道:“那就半月之后开学,吾等先生的消息。”
王定并未在衙门多逗留,和崔钧说了会话就离开了。
最近感觉事情越来越多,王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偶尔还得去宫中,陪刘协玩上一局杀强盗。
王定也不懂,是这些娱乐的游戏,真的让刘协开始玩物丧志,还是刘协打算卧薪尝胆。
至少现在,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很是和谐。
等王定走后,崔钧越发忧愁了。
心里有些后悔,刚刚不该在王定面前夸下海口。
不要说半月了,就算现在给他一个月的时间,崔钧都没办法保证,能够招满一千个学生。
蒙学的位置,他已经挑好了,就在他衙门的附近,距离不远,走路只是一刻钟的时间。
另外教授的先生,崔钧也找来了,一共有二十多个。
现在就差学生了。
目前为止,来报名的参加蒙学的,一共只有七十八人。
按照他的观念,若是能够免费入学,有先生教学,那些没办法读书的孩子,还不上赶着来报名。
结果却与他设想的,完全不一样。
因为家庭的原因,真正渴望读书识字的孩子,还是太少了。
他们父母,不明白读书识字有什么用,他们自己更是完全不明白。
那些没钱又想读书识字,还悄悄躲在私塾外偷听的小孩,真的是太稀缺了。
稀缺到在这长安城内,几乎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