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打算彻底放弃贾东旭了,有点可惜,但又无可奈何。一大妈倒是挺高兴的,他本身就不看好贾家能给他们养老,是自己老伴坚持,才没办法同意的,现在老伴有了新想法,她肯定支持。
而且去领养一个孩子,她也能品尝到当妈妈的感觉,她还是希望自己能养一个孩子的。
易中海说道:“翠兰,等会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太太吧!”
后院聋老太太现在存在感很低,估计是因为困难时期,伙食营养的问题,她现在行动都有些困难了,毕竟也有75岁以上了,具体多大没人清楚,就连过往也没有人知道。
一大妈应道:“行嘞,你也好久没去看老太太了,带点啥过去呀?”
易中海想了想说:“家里还有几个白面馒头,带上吧,再煮2个鸡蛋。”两人收拾妥当后就往后院走去。
进了聋老太太屋里,昏暗的光线里老太太正躺在炕上。
看到易中海夫妇进来,老太太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一大妈上前握住老太太的手说:“老太太,我们来看您啦。”
易中海也凑上前说:“老太太,最近身体咋样啊?”老太太动了动嘴唇,微弱地说:“不中用喽。”
易中海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老太太,我跟翠兰商量好了,我们想去领养个孩子。”
老太太听了先是一愣,他没想到易中海竟然放弃了培养了许久的贾东旭,而后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易中海也把在贾家门前听到的话说给聋老太太听,老太太也就明白了。
聋老太太也许是大限将至,所以说道:“中海,翠兰,我这身体不行了,不知道能不能撑过今年了,我这最后的时光就希望能吃点好的,就麻烦你们俩了。”
易中海见聋老太太有气无力的样子,不忍心拒绝,于是说道:“老太太,您放心吧!我现在也想开了,今后我尽量帮你找点好吃的。”
聋老太太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她抬起干枯的手指指了指床头的一个木盒子,示意易中海打开。
易中海疑惑地打开,发现里面有一只玉镯子。老太太示意把镯子给即将领养的孩子,易中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紧紧握着老太太的手,而一大妈则悄悄抹起了眼泪。
第二天,一早上易中海就带着一大妈往福利院而去,很快就来到了福利院,工作人员了解到他俩是来领养孩子的,高兴的带着他们去找刘青院长。
院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见到是易中海夫妇,心中了然,她是知道这对夫妻的,附近有能力收养孩子的人她都知道。
于是拿出一些孩子的资料让他们挑选,易中海和一大妈仔细看着,照片里的孩子们一个个眼神里充满渴望。
翻了一会儿之后也没有看到合适的,于是易中海说道:“刘院长,能带我们去看看孩子们吗?您有什么孝顺的孩子推荐嘛?”
刘院长一听易中海的话,也同意了,就带着他们来到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刘院长指着其中的一个大概6.7岁的小男孩说道:“这个小男孩,叫小天,父母双亡,自己跟着逃难的队伍来到四九城,也不知道家里有没有亲人了,自己也不知道家在哪里,平时很乖巧听话,经常帮助我们照顾其他的小孩。
易中海夫妇一听这孩子父母双亡,很乖巧听话,也很善良,家人估计也没人了,易中海和一大妈相视一眼,都觉得很合适。
接着他们跟着院长去见小天。小天大方的站在那里,一大妈走上前,温柔地牵起小天的手,笑着说:“孩子,你愿意跟我们回去嘛?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啦。”
小天眼里慢慢泛起泪花,激动的说:“真的吗?”
易中海也走过来,轻轻摸了下小天的头,说道:“当然是真的,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就是一家人,你有家了。”
几人激动的都哭了起来,最后还是刘院长把他们拉走了。并快速的把小天的领养证明都弄好,并让易中海夫妇带着小天去上户口。
一路上,易中海夫妇都在跟小天说着话,那是越来越喜欢,最后上户口的时候,易中海说道:“小天,以后你就跟我姓了,叫易天,小名叫小天。”
所有东西都弄好了之后,易中海和一大妈牵着小天的手,仿佛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三个人就这样迎着阳光走向回四合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