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没到晚上,她们的计划就改变了。
下午下工后,唐瑜正在准备晚饭需要的食材。
王淑玲进来厨房说:“唐同志,张同志,外面有人找你们。”
唐瑜和张爱华也是想不到,有谁会这个时间来找她们。现在还没有轮到她们做饭,于是她们两人就都出来了。
来人竟然是徐晓兰,这几天虽然大家都在晒谷场上工,但都没有碰到一起搭伙。徐晓兰与她们在晒谷场碰到,也只是打一个招呼,并没有主动来说过什么话。
今天怎么会找到知青点来呢?
“徐同志,你找我们是有什么事吗?”唐瑜问。
徐晓兰也没有客套,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我们明天准备上山去捡山货,你们去不去?”
唐瑜和张爱华听到这消息,想都没想,两人同时开口:“去,我们去的。”
徐晓兰平静的点了下头,表示自己知道,“那明天早上六点三十,在你们村尾的房子那集合。”
“好,我们一定准时到。”唐瑜两人,满口答应。
徐晓兰又是一个平静点头,也不知道是表示确认还是表示她要走了,总之点了下头后,她就转身走了。
对于唐瑜与张爱华来说,上山捡山货可比去小县城逛街有意思多了。两人都非常期待明天的上山之旅。
跟在唐瑜和张爱华两人后面出来的王淑玲,靠在知青点门口,目睹了刚才的一切。
在唐瑜两人回知青点时,开口问:“你们和那劳改犯的女儿很熟?”
唐瑜对这一声“劳改犯的女儿”非常的不舒服。但是这个时代人,看不起劳改犯是一种思想正确。
就算是在后世,如果一个家庭出了一个罪犯,这一家人在当地也都会顶着罪犯的家人的名号。后世稍微好一些的是对于罪犯做了区分。
但这个时代是一竿子打死的,只要给抓取劳改了,那就全部统称劳改犯。可想而知顶着劳改犯家人的名号,小小年纪的徐晓兰徐大平兄妹受到了多少白眼。
唐瑜虽然对这个称呼感到不舒服,但是她也没有信心去改变整个社会的认知,不想节外生枝,就敷衍的说:“还不是很熟,小姑娘家也在村尾,是我们以后的邻居。怎么了吗?”
“哦,没什么,就是好奇,你们怎么会和劳改犯的女儿走这么近。哎,我也该准备准备晚饭了”王淑玲说完就转身往里面走了。
这让唐瑜有一种深深的的无力感,就她与徐晓兰短暂的相处,她能感受到,徐晓兰是一个非常好的小姑娘。但是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她们的偏见,是对一个小孩子的霸凌,但是自己却没有办法帮徐晓兰解释。
张爱华扯了扯唐瑜的衣角,“小玉,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知道徐同志是好人,那就与她好好相处就可以了。”
唐瑜嘴角扯出一个笑容,表示自己没事。
“我知道,我只是觉得徐同志好可怜,她才这么小。”
晚饭时,唐瑜两人与陈旭说了上山的事,陈旭当然也是更倾向去上山。
“那我们明天不搬家了吗?”
说到搬家,唐瑜和张爱华也沉默了。她们既想早点搬出知青点,又想去上山。但片刻后,唐瑜就下了决定。
“我们今晚就搬家吧!”
其他两人想想,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好,我们先把重要的东西先搬过去,如果有忘记的东西,以后路过的时候,再带过去就好了。”
唐瑜与张爱华来这里也没有几天,而且她们一开始就知道要搬走的,有些能不拿出来的东西,都没有拿出来。
而陈旭,虽然原身张建民早来了两个月,但是男人的东西相对来说本来就比较少,而且就像刚才说的,即使忘记带了,也可以下次来再取。
三人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吃过饭,陈旭发现自己明天上山,还缺一个背篓,看时间还早,就想着去村长家借一个。选择去村长家借,主要还是他们与村里其他人都不是很熟。
因为还要搬家,陈旭到村长家后,也没有多待,直接说明了来意。
“婶子,我们准备明天去山上,想向您借一个竹篓。”
“你们上山啊,有人一起吗?”
“有的,爱华她们和徐晓兰同志约好了一起去。”
赵婶子听说是徐晓兰,就知道肯定没问题了。“嗯,行,晓兰这姑娘,每天在林子里跑,这林子她比我们都熟。你先进来吧。”
陈旭跟着赵婶子进了院子,没有进村长家。
屋子里的村长看到陈旭,也招呼陈旭进来。
“不了,叔,我们等下还要准备搬到村尾房子去,就不进去了。”
村长见陈旭不进来,就自己出来了。
“你们那房子已经弄好了?”
“还没,也就勉强能住,先住进去,以后慢慢添置吧。”
“嗯,这样挺好。生活就是这样,过着过着就齐了。”
赵婶子提着竹篓出来,也听到了他们刚才的对话。
“怎么今天晚上就搬,这么着急。”说着把手里的竹篓递给了陈旭。
陈旭接过竹篓,“原本是打算明天搬的,这不更想上山去走走,就决定直接今晚搬了。叔,婶子,这竹篓我明天用了再还回来。我就先走了。”
“诶,这竹篓婶子家不止一个,不用急着还。这大晚上的你也走慢些。”
“诶,谢谢了婶子。”
陈旭离开后,在里屋出来喝水的徐晓丽,顺口问了一句:“刚谁来了?”
“小张同志。”赵婶子回答。
徐晓丽一听,就知道说的是张建民,立刻来了兴致。
“他这个时间来咱们家做什么?”
“他们明天去山上走走,来借一个竹篓。”
徐晓丽一听就着急了,这么好的机会,“哎呀,娘你刚才怎么不叫我啊?我明天也可以去山上的啊。”
赵婶子瞥了她一眼,“你不是和你的小姐妹们约好了去县城吗?”
“这。。。这。。。”徐晓丽一时回答不了,她又想去县城,又想跟着去山上。
等陈旭回到知青点,唐瑜她们早就开始了整理行李,知青点的知青们也是很快知道了他们三人今晚就要搬走。
但是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他们几人是要搬出去的,就也都没说什么。
唐瑜想要按照唐母卷的方法,把全部东西都卷进去,一次搬过去,但是她怎么卷都没办法卷好,最后只能放弃。果然劳动人民的智慧,都是不可小觑的。
幸亏还有来这里后置办的一个木箱,唐瑜就把各种杂七杂八的小东西都放这箱子里了。
最后唐瑜三人,加上刘兴国、黄艳红和陈彩莲三人,才一次将东西都搬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