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忙着训练新买的三百多个少年。
还是从十三四到十五六岁这个年龄段。
再小,体能跟不上,个头身形都还没长成。
再大,经历多了,红尘俗世中打滚多了,人便变油滑了。
重新调教要费加倍的功夫。
就眼下这年龄最好。
基本上长大成人,身体接近成人,但心理还较为稚嫩。
做过一些事,吃过不少苦,但还没有见太多黑暗,对人生还有希望和期盼。
看着简单,其实贾芸的标准不低。
贾芸逛了好几个人市才把人数凑齐。
一下子进来三百人,贾芸当然要比之前忙碌的多。
现在伙计已经超过五百人,加上几十个编辑也有不少要住宿的,多个大院连成一片也是住的满满当当。
每天的新兵训练,贾芸绝不假手他人。
大权绝不旁落就是这意思。
从买下这些少年,到给他们取名,然后分配宿舍,然后开始内务,队列,体能等训练。
一切都是贾芸亲自操持。
要在这些少年心中,种下贾芸才是绝对权威的种子。
不管是哪个大伙计在此事上都不可能代替贾芸。
包括发下薪俸等事,还是贾芸拍板决定。
薪俸发放,还是要贾芸亲手发放。
甚至新伙计每天吃饭时,也是贾芸带着大伙计陪同。
赵致仁等人,最多是从旁协助,减轻一些贾芸的负担。
就算如此,贾芸这阵子也是忙的脚不沾地。
但他甘之如饴。
这些都是未来的火种。
需得下些功夫,细细打磨,此事绝不能怕辛苦。
……
除了新伙计外,贾芸也是开始着手雇佣大量工匠。
也亏得是大周京师。
真的是什么方面的人才都不缺。
文的有几十万人规模的智识阶层。
武的有大量的武勋重臣和数万人的中低武官和几十万人的驻军。
另外僧道之流也是这个世界的顶尖存在,都是赫赫有名的高僧大德和道门天师级别。
工匠也是极多。
朝廷养的官匠有数千人。
如果有大工程,户部和兵部都会从各地调集官匠和军匠。
集结几万人也不在话下。
比如修皇陵,那都是十几万人的工程,过万工匠和普通民夫齐心协力也得修好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修完。
而每一朝都会有皇陵工程,可想而知京师会有多少工匠留存。
除了修皇陵,还有皇宫的日常维护,兴造宗王府,维护各家王府……还有勋贵公侯府邸,每一幢都是不逊于贾家宁荣二府的堂皇大府。
贾家一个大观园用银过百万,用的工匠也必定不在少数。
所以按“营造法式”规定的各种匠人,普天下肯定是大周神京数量最多。
贾芸主要招募的是泥作,瓦作,皮作,铁作,铜活作,木作。
主要就是这几个方向。
雇佣人数也得大几百人,没有定数。
所有人都知道贾东主刚买了庄子,估计是要兴造别业,所以并无人说什么,消息传开后,不少人都是极其羡慕。
工匠当然不是买的。
这些手艺人也不至于沦落到卖身为奴。
签的就是佣工协议,一签三年,有月钱,有赏钱,只要按贾芸吩咐营造完成,或是超前完成,质量合格,便会有赏钱。
年节也有赏钱。
伙食质量也有规定。
这些东西,都是这个时代帮佣协议的正常内容。
工匠,厨娘,帮厨,伙计,杂役,甚至帮田主在收获季打杂的,也分为长工,短工……这些活计有奴仆,也有帮佣。
帮佣的人身自由要强的多,契约时间到就能自行离开。
区别是赏钱没有奴仆多。
另外主子要包奴仆的一切。
生老病死,还有婚丧嫁娶的费用,甚至安身之地,一年四季衣裳,这些都是主人负责。
这些事,帮佣当然没份。
这个就看个人选择。
有手艺的还是以帮佣为主,只要能温饱就行。
好过世代为奴。
若只有一膀子力气的,卖身为奴都未必有人收,只能当佃农。
若自己家里有几亩地的,想多赚些钱又没有一技之长的,那就是当长工,短工,或是当力夫,车夫,脚夫,柴夫等卖苦力的钱。
贾芸这些天一直在雇佣工匠,人数已经过百。
每个人他都要亲眼看,对答几句。
眼光浮滑游移不定的不要。
来历不清楚的不要。
籍贯京城,家族规模不小的也不要。
最好是外来工匠,小门小户。
另外看对答,谈吐。
这些匠人,说是有一技之长,其实都是无地的城市贫民。
也就勉强能温饱。
但多半是居无定所,身无积蓄,一旦年老体衰就可能接不到活,陷入温饱都难解决的赤贫之中。
贾芸招人,老弱积贫的照样要,反而是一些年轻力壮的,但看着颇为油滑的那种是一律不要。
他的工匠将来都是要接触到一些隐秘的技术,如果是京城土着,家族人数不少,难免要回家探亲之类,泄密的危险性成倍增加。
最好是小门小户出身,为人质朴谨慎,又能迁居到西岭村安家,无事不会外出的那种最为合适。
可能几年之后,贾芸势力成型,那会子就无需这般谨慎小心了。
新伙计加上招募工匠,也是消耗了贾芸不少精力和时间。
接下来就是西岭村的村民们了。
每天都会有西岭村的村民过来,贾芸得抽不少时间来应付这些人。
……
贾芸是买断了林地,坡地,农田,还有村落房舍。
这也是当年忠武侯府买下来的。
村民除了人身自由外,其余几乎一切均是归贾芸所有了。
村人去打柴,射猎,采摘干果售卖换钱,租佃农田种菜,或是种玉米番薯之类,都是要上交一定比例的收获给贾芸。
这个比例,应当是五成。
以柴夫来算,一大早入林砍柴,到天亮后,砍了四担大柴挑入京城里售卖。
柴很好卖,毕竟从酒楼,茶楼,饭庄,再到普通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用柴,严格来说这就是售卖资源加上自身的力气。
和后世想象的不同,这个时代除了真正的大山外,靠近城市的大山基本上都是有主的。
柴薪要钱,甚至割草都要交钱。
权贵阶层,官绅阶层对普通人的压榨掠取是全方位的,除了呼吸不要钱,基本上事事都要交钱。
贾芸把西岭村买下来之后,派冯致信和朱致义带着榜文去了一趟西岭村。
所有佃农要重签佃约外,所有选择留下的都要签一份五年起步的长工契约。
最少五年内,他们需要听从贾芸这个东主的安排。
暂时不会变动他们原本的生活轨迹。
接下来西岭村会有较大的变化。
选择留下来的要接受这些变化,并且事事听从吩咐。
贾芸也会按长工的标准给他们发工钱。
这个决定在西岭村引发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