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县令是真的生气了,吕县尉也是低下头去,这会儿也赶紧在一旁小声劝着。
“这事真要说,也不能全怪我啊。还不是巡抚家里的那位公子……”
自从吕畅去过京城之后,整个人就全变了,不仅没了以前的神气,就连精神状态都受到了影响似的。
回来之后不止大病一场,更是每日将自己关在房间中。
明明前一秒钟还嚷着要潜心攻读,说什么也得考出个样来。
可第二天就因为心烦的缘故将所有的笔墨都扔出了房间,整个人在屋里放声痛哭。
至于在京城发生了些什么,吕县尉还是从同行的陪读,嘴里才问出来的。
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彻底抛弃,这种事情放在谁的身上都是一道难题。
可县令却管不了这些。
“既然巡抚不认他,那他以后就少端着架子,先前我已经足够给他面子了,日后让他好自为之!”
在那么多人面前丢了脸,县令这会儿比谁都气,拂袖回了房去。
吕县尉也只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叹只叹造化弄人。
从县令这离开后,李明阳直奔着书院而去。
这会儿正是上课的时候,夫子想来也正在书院内呢。
这一路上,李明阳都是骑在马背上享受着其他人的恭贺,感受着荣归故里带来的喜悦。
而到了这里,李明阳却立刻下马亲自敲门。
门房正在里面打扫着,庭院听到声音后才来开门。
眼瞧李明阳这一身喜庆的打扮,又看看后面的人门房,立刻明白了,看着李明阳的眼神都与以前不同了。
“夫子还在里面,我这就去通报一声。”
李明阳点点头,此时已经完全收敛了状元郎应有的神气在夫子面前又变回了那个天真好学的普通弟子。
没一会儿门房就又折返了回来。
“夫子请你到后院去呢。”
李明阳心中高兴立刻迈步进了门,而护送李明阳的队伍则是在门外等着。
城中的百姓议论纷纷,更有甚者已经在盘算着何时能将自己的孩子也送到这儿了。
“第一批学生就交出了一位状元,楚夫子的能力可见一斑!”
“想考上楚夫子的书院可不容易,听说当年足有百名学生前来报考,结果不也只选了二十人?”
这门外的人是议论纷纷,无比羡慕在里面读书中的学生。
而李明阳,此刻跟随在门房的身后,亦如当年那样来到了夫子的房中。
楚鹤迁和印象里的一样,仍穿着一件朴素的长衫。
而桌前已经放好了两杯茶。
李明阳进门后立刻行了跪拜礼。
“多谢夫子多年的教育,如今明阳才能有这样的成就。”
这一跪不只是谢楚鹤迁的教育,更是感谢楚鹤迁这一路的协助。
若是没有楚家父子的庇护,吕畅的人只怕在精诚就要动手了。
别说是考中状元,到时能不能安然无恙的回来都是未知。
而看着李明阳此刻的模样,楚鹤迁眼神中更多的是欣慰。
“起来吧,与我喝喝茶。”
楚鹤迁说着,语气中更多了一丝玩笑之意:“能让当今状元陪我一起喝茶,明年这书院的生意一定会更好的。”
李明阳被说的心中一阵惭愧。
“您教书若是为了钱,肯敞开门来放外面的学生进门,来此的学生,只怕会将门槛给踏破了。”
楚鹤迁看着李明阳笑了笑。
在这么多的学生之中,李明阳是最懂得他的心意的。
也是最能继承他的意志的。
“说说吧,做上了状元,他们给了你怎样的官职?”
当听说李明阳仅仅是五品官员时,楚鹤迁微微蹙眉。
可在听说这职位是安抚使时,这眉头倒是逐渐舒展开了。
状元不是官,却能换来更好的前程。要是李明阳愿意,侧封四品以上绝不是什么麻烦事。
若只看官品,不重利益,甚至能分得三品的闲职。
可李明阳显然不是那样的人。
“安抚使,任务重,好处也不多,是个人人都急着丢掉的烫手山芋。但若是做好了,小能成全一方百姓,大能安抚国情。”
如此看来,自己在李明阳身上所花费的心血是值得的。
他不仅有所成就,更是选了个能做实事的位置。
而李明阳也将这段时间的经历一五一十的全说了。
他也是第一次从夫子的口中听说了皇家的情况。
“当今圣上当年也不是太子出身,若不是贤王一路亲护,也就没有如今的皇上了。只可惜时运不济,当今大乾时局动荡,皇上一人做不了太多的事,贤王愿意帮你一把,日后定会重用。不过该如何从中选择,还要靠你自己。”
李明阳默默的记在心上。
这京城两年的日子可不像表面上的那般风光。
他还有不少要学的呢。
喝完了这杯茶,李明阳起拜别楚鹤迁,便要回家去了。
想走出正门,一定会经过书院门口。
先前来的时候,李明阳一心想着早一些见到夫子,心中怀揣着激动之情丝毫没有注意到里面的情况。
现在一抬眼透过窗子,正瞧见了柳谦修的那张脸。
夫子不在,其他的弟子早就给自己放了个小假,不是离开位置,私下活动就是与同窗攀谈着。
只有柳谦修,这会儿仍安稳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翻看着书卷中的内容。
此次前去京城,他连会试都没过。
尤其是听说李明阳中了会元后,这心上的落差就更是明显了。
瞧见昔日同窗好友,李明阳下意识的站住了脚,却没进门去。
门房接了楚鹤迁的吩咐,要送李明阳出门的,这会儿见李明阳看着柳谦修,立刻会意。
“柳公子从京城回来之后就潜心留在书院中学习了,准备三年之后再去京城。要我去叫柳公子出来吗?”
李明阳摇摇头:“不必打扰他。”
自己这身衣服难免会打扰到柳谦修的心态。
二人同窗这几年,李明阳最清楚柳谦修的弱点。
暂不打扰才是对他最好的尊重。
而从书院出来后,李明阳没在绕弯,在人的护送之下,直奔着自家而去。
乡下的路还是那样的难走。
放眼望去,正是农忙的时候,一个个汉子站在田间地头挥洒着汗水。
就连李家的地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