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明阳回到家里的时候,张氏已在门口等了不知多久。
终于瞧见自家儿子回来了,张氏气都要气死了。
“你这是跑去哪儿了?我还以为你出了什么事!”
说完抬手就要朝着李明阳身上打。
谁知这一抬手,却瞧见李明阳手中还拿着什么。
“娘,我没去淘气,我给咱家想了个冬天也能赚钱的办法。”
赚钱?
一个六岁的娃子,如何能赚到钱?
李明阳也不着急和自家娘亲解释,只是带着两只兔子回了屋。
\"呀,你这是从哪儿抓的!\"
李明阳回来,家里都急着呢,眼看李明阳竟抱着兔子,李七月身上还有几分孩子气,立刻上前逗弄。
“这是我从同窗家中弄来的。”
李明阳立刻将自己准备帮石青家中养兔子的事说了。
“先试试看,若是能成,后面再好好商议,总比干等着要好。”
刚刚石青已经帮他看过了,正好是一公一母,从体型上已经是成年的了,说不定这会儿母兔腹中就已经有货了。
“今年赋税严重,官府只认粮的金属,不看其他,恰好地里还有些菜叶,用来养活几只兔子总是没问题。”
在乡间县里走上一趟,就能知道今年增税后各家过的有多不容易。
减少开支是一方面,想法子赚钱是另一方面。
在现代时,李明阳倒是看过些农业养殖的书。
虽然只是理论课程,但总比什么都不知道要好。
“这能成吗?”
在这个年代,想养好东西可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野物。
“试试看。”
李宝成倒是赞成儿子的想法,晚上生怕这两只兔咬穿了笼子,特地找来家中用来编竹筐的竹条加固了些。
次日天明,一大早李宝学就在自家窗沿底下弄了一块地。
这个年代铜器铁器没那么好找,好在乡间最不缺的就是石头,用石块打底,四周再用木条和竹条反复编织成一张网,多套上几层,磨损的情况也能减少许多。
随后,李明阳将自己在现代所学到的教给爹娘。
二房昨天没要来钱,这会儿见李明阳一家又开始在这逗弄兔子,眼睛里都快要喷出火来了,语气都阴阳怪气的。
“家里的钱不用来给自家兄弟用,倒是有心情浪费在这些畜生的身上,真是烧包。”
眼看张氏又要还口,李宝学赶紧拉了拉王氏的胳膊,拽着人往地里去了。
沐休只有一日,李明阳特地将饲养的法子和技巧写在一张白纸上。
哥姐这段日子跟着李明阳,也学了不少字,虽然还是有些生疏,但多半也能念出来了。
“好生养着,若是能成,咱们一家冬天也能吃上些肉了。”
李明阳的眼睛放着光。
这不光是为了石青一家,也是为了自家。
但具体能不能成,还需要看天意。
过了大半个月,当李明阳再回来的时候就听见自家爹娘的声音。
“生了生了,一窝足有十只呢!”
李明阳眼前一亮:“当真?”
“当然!”
李明阳赶紧凑上去,果然瞧见十只刚长出毛的肉球凑在母兔身边。
李明阳心中一阵激动。
这十只幼兔,是自己一家冬季赚钱的好路子,也是石青日后的上学钱!
李明阳心中高兴,赶紧从家里出发,直奔石青家。
他只去过一次,跌跌撞撞的但好歹是到了。
这些日子,石青始终没去书院。
楚鹤迁看到空着的位置,心里自然是不忍,却也无可奈何。
眼下,这个税收的事总算是有希望了,石青也能回来上学了!
当李明阳赶到石青家中的时候,正瞧见石青空着手从外面回来。
只是脸上的表情不是多好。
天气冷了,再过一个月就能落雪了,山上的猎物都警惕着呢,不是每天都能打到猎物的。
瞧见李明阳来了,石青有些意外。
“真成!真的生了!”
听见兔子的事有了消息,石青竟像是被雷直接砸中了一样,竟瞬间呆愣在那,随即眼睛里落下泪来。
若是今年达不到数,他们就得自掏腰包贴补官府。
若不然,什么赏罚的事都有可能降下来。
石青家里早就没什么了,如今只有给石青明年的上学钱。
“我随你瞧瞧去!”
石青一把将手里的东西给扔了,跟着李明阳直奔李家。
此时天色已深了,看着院子里几只肉球窜动的样子,石青心中一喜!
“我娘算过了,再有三张整皮子,就能凑够了今年的税收,虽然现在还小了点,但再有一个月,也能交出去了!”
石青激动地无以复加,一把抓住了李明阳的手。
“没想到你比我还要年幼几岁,竟能帮我一家,你让我如何感谢你?”
李明阳自己也有几分私心,哪里受得了对方这样的感激?
“不过是举手之劳,算不得什么,若是你信得过,日后再碰见兔子就只管送来,生了的兔子咱们一人一半。”
“那怎么能能行?如此你可就亏了。”
石青虽穷,但这点志气还是有的。
“干脆,咱们四六分成。”
眼看石青仍是一脸茫然,李明阳吧立刻解释:“这窝不算,若是日后再生,我拿六只,你拿四只。”
“行!”
院子里,两人说的热闹,石青再看着那一窝兔子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
李石两家虽是穷了些,操劳了大半个月,也终于是将各自家中的税收送上了。
当石青再来上学的时候,书院内的其他人虽主动上前,但谁也没询问过原由。
各家有各家的愁,在此读书的谁又能是真的不懂?
转眼,大雪飘落,冬天终究还是来了。
今年是增加赋税的第一年,朝廷看管的格外严。
像李明阳一家能顺利缴纳的,虽日子过的比往年苦了些,但好歹是能过上安生点的日子。
但不是每一家都能这样幸运。
交不上粮,拿不出银钱来的比比皆是。
门房拖着手中的信纸,小心送到楚鹤迁面前。
“夫子,这是乡里送上来的书信,如今官府在外大肆抓人,农户不知道抓去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