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老刘氏比较心软,率先同意。
“老头子,既然大房一家愿意多努力,狗娃看着也有天赋,不如咱们就再拼一把,让狗娃去城里读书?”
老李头也心动了,低头看着腿边乖巧的孙子,咬牙道:“好!那狗娃去县城读书!”
李宝学感觉天都要塌了,但此时他说什么也不管用了,一滩肉泥般趴在地上,悔不当初。
老李头打开门,让王氏去请村里的土郎中给他看看。
李明忠看到自己亲爹被打成这样,心里惶恐不已。
他爹不能再读书,李明阳却能读书了!
狗娃看着挺聪明的,要是他也读书,那以后家里人就能将他和李明阳做对比了。
自己都先读了两个月书,还比不过李明阳的话,到时爷奶肯定都更疼李明阳去了!
李明忠心里顿时有了危机感,对李明阳也羡慕不已。
大伯一家对李明阳太好了,竟然愿意供他去县城上学,他也想去县城读书。
但李明忠不敢为自己争取,更何况他爹娘都没有为他出头,他怎么敢去挑衅老李头的权威?
李宝学身受重伤,再加上信誉已经降到极致,失去了参与家族重大事项的参议权。
李宝成夫妻和老李头夫妻,开始纠结起了李明阳去县城哪个书院读书的事情。
“清风书院的老夫子性格严苛,教了半辈子的书,而且还是秀才公,宝学也是在这个书院读书,我看去这个书院好!”
老李头不太爱动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宝学上学的地方。
张氏眉头一皱,在她看来这个书院不好,能教出李宝学这样的烂人,能是什么好地方?
但她一个儿媳不好反驳公公,儿子聪明,她连忙暗中戳了戳李明阳。
李明阳也不想去这个书院,一个年过半百的固执老夫子,手下的童生也没几个考上秀才,可想而知教学方法估计很死板,学识有限。
他连忙拉住老李头的两根手指,卖萌道:“爷爷,我不想去这个书院。”
他说着自己的想法:“我听说二叔一年在这里读书,要花上足足十两银子,我不想让家里有这么重的负担!”
看着孙儿乖巧的样子,又如此贴心,老李头心里百味杂陈。
一个孩童尚且知道不拖累家里,老二怎么就养成了那样自私自利的性子!
李宝学从摆烂中震惊的抬起头,李明阳这小子太精了,竟然拉踩自己?
“你,我那是正常的花销,哪有读书不花钱的!”
听着他反驳,老李头瞪了他一眼。
“你那是读书花钱吗,是在外面乱搞花钱!你把嘴给我闭上,我不想听你说话!”
李宝学脸皮抽搐,绝望不已。
他爹现在是彻底厌弃自己了,开始对大房好了!
老李头看向李明阳,担心道:“可县城就清风书院名气大,要是你不去这里……”
张氏经常进城,连忙说道:“爹,我经常进城,听说城东开了一家新书院,夫子也是秀才呢,学费还不贵!”
李明阳摇着老李头的手,“爷爷,我不要贵的,我就去这里!”
老李头心里发软,摸了摸李明阳的头发,“好好好,那就去这个书院!”
“不过得看这个书院的学费到底是多少,要是超过一年五两的话……”
张氏连忙道:“爹,有超过的部分我们大房补,绝对不要爹娘和二房补贴!”
老刘氏拉着她的手,无奈道:“瞧你说的,狗娃不仅是大房的娃,也是我们的亲孙子,怎么可能置之不理?”
老李头现在对大房感觉亏欠,叹气道:“放心,只要不是超出太多,我补!”
老李头今年也不过才五十出头,但背已经佝偻了。
李宝成心里有些愧疚,“爹,让你受累了。”
“哎,子孙都是债啊,只要狗娃能够有出息,我累点就累点了!”
相比起二房,大房一家子可要孝顺太多了。
老李头知道,二房靠不住,以后他和老刘氏还得靠大房养老。
那现在就得对大房好点了。
得到老李头准许,第二日,李宝成夫妻就赶紧带上银子和李明阳,赶早去了城里。
这个新开的书院,叫做百川书院,坐落城东。
李宝成他们怕冒犯,特意打听了一下要多少束修,有什么忌讳,一听顿时大惊。
“什么?百川书院竟然包吃包住,一年学费还只要三两银子?”
回话的读书人点了点头,“对,但对前来拜师的学子都有要求,要是通过不了夫子的考核,不能入学。”
李明阳心里好奇,这操作,跟前世那些学校的入学考试很像啊。
难道这百川书院只要聪明的精英,不要平庸之辈?
李宝成和张氏顿时担心了起来。
“可明阳还没读书认字,万一通过不了考核怎么办?”
读书人悠悠说道:“放心,不考写字这些,具体什么考核不知,但只要人聪明,没提前学过也能入学。”
“要是没有通过考核,束修这些夫子也不会收的!”
李宝成夫妻俩更加担心了,听上去这位夫子就很特立独行啊,也不知教学水平如何?
两人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李明阳来百川书院拜师呢,不然送去清风书院?
李明阳拉着爹娘的手,自信说道:“爹,娘,你们放心吧,我肯定能够通过考核的,这位夫子太有趣了,我听着就很喜欢!”
一味的谦虚,只会让家里人担心。
还是得给他们自信,也是激励自己,他得有一种“自己做什么都能成功”的心态才行。
有时候,事情的发展是唯心的,越自信,越成功。
告别了读书人,李宝成去准备了拜师用的束修。
一条三指宽的干肉,一把芹菜,一斤龙眼干,一斤莲子,一斤红枣,一斤红豆。
这是大乾朝沿袭古时的束修六礼,干肉是送给老师的赠礼,表达学子心意。
其余五种也都有美好的祝愿,表达对老师勤恳教导的感谢,和对学子自身的祝愿。
光是准备这些,就花了二两银子。
买好束修,李明阳一家来到了百川书院门口。
书院大门正开着,门房一看李宝成他们的姿态,就知道是来拜师的。
“学子进,父母不得跟随,不用带束修。”
他熟练地说道,对李明阳招了招手,“小孩儿过来吧!”
李宝成夫妻的手紧了紧,李明阳说道:“爹,娘,你们在外面稍等一会儿,我一会儿就出来。”
“好。”
李宝成二人赶紧松了手,李明阳跟着门房走了进去。
这百川书院外表看着就是青砖红瓦的围墙,没想进来之后,里面的环境却好似江南别院,步步生景。
穿过重重走廊之后,李明阳被带进了一个房间,只见一个穿着青衫,白玉冠束发的高挑男人,正好抬起头来,和李明阳对上了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