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生和霍卫民正聊着,周清源开门进来。霍卫民像弹簧一样,从沙发上弹起来,慌忙迎了上去。
“周书记您回来了?周书记您为了北川人民日理万机,辛苦了。”霍卫民笑容可掬地说道。
叶静娴也起身,叫了一声爸,接过周清源手里的包,送进了书房,然后上楼去。这一次周庆生只狠狠地瞪了一眼叶静娴的背影,没有发作。
看见霍卫民来了家里,周清源微微有些诧异,皱眉道:“不过年不过节的,你跑来干嘛?”
霍卫民局促地说:“我就是想来看看领导,也有一些工作想向领导汇报。”
周清源靠坐在沙发上,微闭着双眼,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不说话,周庆生和霍卫民也不敢随便开口。
良久,周清源才缓缓说道:“你们建安市这段时间热闹得很嘛,政府那边的督查组还没回来,纪委又要派工作组去。我看你这个市长倒是很清闲,还有心思到处串门。”
霍卫民苦着脸说:“是啊周书记,现在建安市被一部分人搞得乌烟瘴气,要我说,就跟白色恐怖差不多。搞得想干事、能干事的人畏手畏脚,市里的政令、政策想推行下去都很困难。周书记,我今天来就是向您做检讨的,我这个当市长的无能,长期受制于一部分人,市政府的政令和决策出不了市政府,下面县区的工作,我不亲自下去督办,人家就不搭理。”
霍卫民几次提到一部分人,毫无疑问是剑指钱志强等人,对此,周清源心知肚明。对于这个霍卫民,能力不足倒也罢了,还时不时要恶人先告状,对此周清源同样心知肚明。
但是作为省委书记,总得需要有一批人死心塌地跟着自己,尤其是下面的地市主官,必须是抓在自己手里才放心。省政府那边,周伟明一直很强势,大有与自己分庭抗礼的势头,这让周清源很是不安。
周伟明在北川省根基深厚,其父亲曾经是解放后的第二任省委书记,培养了很多门生故吏,基于这一脉香火,老父亲的门生故吏以及他们的后代,都是支持周伟明的。这也是周伟明能够与周清源抗衡的最大资本。
周清源和周伟明,他们俩曾经都是副省长,周清源甚至还稍弱一点,排名在周伟明之后,因为当时周伟明是常务副省长。不过周清源的背景关系不在北川省,而在京都,两人在竞争省委专职副书记的时候被周清源取得优势,实现弯道超车,从而为他后来升任省委书记奠定了基础。
而周伟明从常务副省长的职务上直接升任省长,也算是跨越了一大步。但是却只能屈居于周清源之下,当一个二把手。实际上两个人的明争暗斗,并非仅仅是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权力与势力之争,其实还有一种心气之争,这是早在他们当副省长期间就埋下了种子。
作为北川省下辖地市主官的钱志强,平时对谁都是一脸笑,看起来平易近人、性格温和,实则行事果断、手段狠辣,人称笑面虎。很少有人摸清楚他的路数,因为他无门无派,在省领导那里,基本属于公公不疼婆婆不爱的角色。从省委办公厅下放到地市之后,进步也是按部就班,文火慢熬。
直到他突出重围,从圩河市副市长提拔为市长,这才引起别人的注意。刚刚干满一届市长,就调到建安市当书记。这时候不再有人认为他是属于媳妇熬成婆的那种,根本就是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背后推动。这时候有少数人摸出了一点门道,他们扒拉来扒拉去,发现钱志强和周伟明身上有着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他们都属于红二代。
在国内,红二代就相当于拥有了贵族血脉。只是因为钱振邦过早离世,让人们忽视了钱志强的红色背景。
钱志强任建安市委书记,周清源是投了赞成票的。他不仅是投了赞成票,而且是由他提的名。虽然之前就有来自京都的力量进行了游说,但这件事周清源不点头,还是很难办成。因为对于市委书记的人选和任用,必须由省委书记起主导作用,这样才有利于省委书记把控全局。
而周伟明在对钱志强的任用上,虽然也投了赞成票,但那只是在周清源已经提名的情况下,起到了附议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周伟明送了周清源一个人情,为周伟明在其他地方任用自己的人挣得了筹码。
按说,在这种情况下,钱志强就自动成了周清源这条线上的人,应该唯周清源马首是瞻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