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扫了一眼众人后,语气中满含警告道:“不管是针对畿辅大旱,还是浙江大海潮,朝廷下发的救灾钱粮朕希望诸位以及诸位下面的人,千万别伸手,伸手必被抓,朕会让厂卫时时盯着每一笔钱粮款项的最终去处!”
还没等其他人答话,施凤来率先表态道:“陛下放心,臣也会替朝廷盯紧浙江大海潮的救灾钱粮去处,定不会让蛀虫们吞食了朝廷好不容易挤出来的钱粮!”
其他人纷纷附和道:“臣等遵旨!”
“郭爱卿!”
郭允厚出声答道:“臣在!”
“浙江赈灾之事,让左侍郎曹尔祯亲自跑一趟,督促钱粮下发与协调赈灾之事!”
“是,陛下!”
“之前迁往贵州的十万户陕北饥民,现在在贵州生活得如何?”
“有赖陛下仁德与百官配合,前往贵州的陕北饥民基本都顺利抵达贵州指定安置点,目前皆已顺利扎根于贵州各地!”
“今年继续向贵州迁徙十万户!”
“陛下,之前饥民迁往贵州的粮食来自宗藩与士绅,现在朝廷拿不出如此多的粮食了!”
又是粮食,陕西粮食最富裕的秦王已经被打了秋风,剩下的庆王、肃王与韩王都是就藩于最干旱的地域,恐怕把他们往死了逼也逼不出来多少粮食。
而山西太原的晋王恐怕也好不了多少,至于大同的代王,那就更不用考虑了,山西剩下的沈王,恐怕也好不到哪去。
离得近的河南福王与潞王已经被搜刮了一遍,一时半会儿也不能逮着一只羊薅。
在脑海中快速过了一遍附近的藩王后,朱由校再次开口道:“今年秋收后,让周王、唐王与襄王各捐五十万石粮食运往陕西!”
皇帝还真是对自家人不客气,居然又要逼迫藩王捐粮,作为户部尚书的郭允厚,自然十分欢喜。
“是,陛下,臣遵旨!”
朱由校想着陕北两次迁走了二十万户饥民,也就是大概一百万口人,虽然还是无法解决陕西近千万人口的饥荒问题,但少了这一百万饥民抢食,情况肯定能好不少。
“袁爱卿!”
袁可立出列答道:“臣在!”
“建奴现在正在攻打旅顺与辽西,而辽东建奴的小麦也差不多到了收割的季节,你要督促好登莱与蓟州,预防建奴在入冬后的随时来攻!”
“是,陛下,臣定当时时督促登莱与蓟州,而且还会在入冬前完成两地与辽西未来半年的粮草调拨之事!”
“好,另外要让孙阁老教会新收复的察哈尔人种地,争取让他们能够早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臣遵旨!”
“王之臣来报说建奴几乎烧掉了辽西所有麦田,那明年就让他们改种土豆与番薯,这两种作物不仅高产,还不怕火烧,建奴以后想再来破坏就休想那么容易了!”
“是,陛下!”
时间好不容易熬到九月,月底二十七号的时候,正在西苑书房办公的朱由校,顿感整座宫殿在四处晃动。
后世有着较为丰富阅历的朱由校,马上明白这是京城周边爆发了地震,在方正化还未反应过来之前,他赶忙钻到了桌子下躲避。
至于所谓的天子威仪,在小命面前一文不值。
在晃动结束之后,朱由校马上在方正化的护卫下退出了昭和殿,来到了殿外空旷的广场上。
没过多久,魏忠贤等一众高品宦官就跑来了昭和殿。
看着自己皇爷完好无缺,魏忠贤眼睛一红,一路小跑地围着朱由校转了一圈后,哽咽着道:“皇爷没事就好,没事儿就好!”
朱由校朝魏忠贤道:“你马上让人去各宫各殿和外朝打听一下,看是否有重大事故发生,另外再让顺天府与大兴、宛平二县及五城兵马司安抚京城百姓,切勿引发动乱!”
“是,皇爷,老奴马上让人去办!”
“李凤祥!”
“皇爷,奴婢在!”
“你马上去范慧妃与任妃那去瞧瞧!”
“是,皇爷!”
这两个妃子都快到预产期了,可千万别出意外,虽然后来还有几个其她的妃子受孕,但迟迟没有皇子的再次出世,别说朝臣心急,就连朱由校也非常急切。
历史上的朱由校皇位之所以落到朱由检身上,就是他没有皇子存世,现在大明局势不说一片欣欣向荣,但也在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他可不想再让朱由检这么个志大才疏的无能之辈将大明给折腾黄了。
除此之外,要是没有他自己子嗣继承皇位,他的身后事依然会落得个像历史上天启帝的凄惨下场。
很快,魏忠贤与李凤祥回报,这次地震并没有带来大的破坏,各宫各殿与外朝都安生,只是摔碎了少量瓶瓶罐罐。
但地震不可能只是一次性的,后续还会有余震伴随,所以朱由校给各宫妃子常待的卧室与正厅额外各加了一张结实的桌子,再有余震到来的时候,能够及时躲在桌子下。
果然不出朱由校所料,首次地震结束后没两天,又陆续爆发了几场余震。
距离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居庸关附近。
而首次爆发地震的位置,也很快从宣府送了过来,震源位于西阳河堡和渡口堡一带,房屋损坏一千六百多间,军民伤亡六百余口。
好在这时候各地基本都是单层的茅草屋或砖瓦房,人口密度又小,造成的破坏虽有,但却没有后世那么夸张。
而且震源皆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不然依然会造成严重的灾难,天启二年兖州府徐鸿儒领导的闻香教大起义,便是充分利用了兖州大地震给底层百姓带来的巨大灾害。
当然,地震破坏性最主要的还是地震的烈度,而这次宣府与顺天府的地震烈度,显然没有上次兖州府的那次大。
因地震造成的损害不大,也算是让钱粮紧张的国库松了好大一口气。
时间进入十月之后,小寒潮下的京城已经处处白雪皑皑,还刮着凛冽的寒风,而范慧妃与任妃也先后迎来了预产期。
十月底和十一月初,朱由校终于盼来了他期待已久的孩子,一儿一女,凑成了一个好字。
虽然朱由校将消息封锁得很好,但新皇子出生的消息还是很快被传了出去。
以东林党为首的失势一方,自然心里十分愤恨,而帝党也就是所谓的阉党,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可以松了下来。
虽然前面的三个皇子全部早夭,但有皇子出生,不仅意味着大明有了国本,还意味着皇帝能继续生出更多的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