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氏作为家中唯一的长辈,自然是要居住在正院,苏晓果由于年纪尚小,暂时与邹氏同住在一起,这样一来,彼此之间也好有个贴心的相互照应。
苏晓悦住在东厢房,那是一个温馨且雅致的房间,处处透露出温馨与舒适。苏晓强和沈奕辰则住在西厢房,兄弟俩能够相互陪伴,共同度过欢乐的时光。
原本邹氏是打算让阿诚与晓强一同住在西厢房的,可阿诚言辞恳切地婉言予以拒绝。邹氏即便对他关怀备至,照顾有加,他也深深地知晓自己仅仅是沈奕辰的随从,而且府里女眷众多,他若住在内院,确实存在诸多不便与不妥之处。邹氏终究拗不过他的执着坚持,最终在外院为他精心挑选了一个较为宽敞舒适的屋子进行妥善安置。
自从苏大山一家因欠债被强行抓走之后,苏家的一些族老和族人又开始对苏晓悦家热情起来。大清早时分,天色刚刚破晓,左邻右舍便纷纷匆忙赶来帮忙。
大勇叔挑着水桶,步伐沉稳而有力,来来回回地往返于溪边,清澈见底的溪水在桶中欢快地晃荡着,溅起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璀璨夺目的水花。
胖婶和一群妇人在厨房中忙得热火朝天、不可开交,炉灶里的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那旺盛的火焰如同贪婪的巨兽,肆意地舔舐着锅底,大锅里炖着的肉香气四溢,浓郁的香味弥漫在整个院子里,令人垂涎三尺、欲罢不能。
孩童们在院子里嬉笑打闹、欢呼雀跃,有的欢快地追逐着色彩斑斓、翩翩起舞的蝴蝶,那清脆悦耳的笑声宛如银铃般清脆动听;有的则充满好奇地打量着崭新的房屋,眼中满是新奇与兴奋,仿佛踏入了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
如此热闹非凡的场面,自然是少不了妇人们的寒暄交流。邹氏正笑容满面、春风得意地带着妇人们在院子里悠闲地游览观赏。
“还是晓强娘有福气,能够住上这么宽敞宏大的院子。”一位妇人满脸艳羡、目光热切地说道。
“我这老婆子要是能住上这么好的院子,这辈子就算立刻死在这儿也心甘情愿、毫无遗憾了。”另一位年纪稍大的妇人感慨万千,语气中充满了羡慕与向往。
“二嫂子,你们家这五斗柜怎么跟咱们家的截然不同呢?”一位年轻的妇人满脸好奇,目光紧紧盯着五斗柜,好奇地询问道。
苏晓悦微笑着耐心解释:“我们家这个叫做衣橱,是我自己精心设计的,嫂子要是喜欢的话,可以去镇上找木匠制作。”
“晓悦说的是孙木匠吧,咱们这镇上就数他手艺精湛高超,你瞧这雕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
苏晓悦略显尴尬地笑笑:“这并非在孙木匠家做的,孙木匠家在镇东,这木匠家在镇西,是一位姓冯的木匠。我起初最先想到去找的也是孙木匠,可他看了我的图纸后却婉言拒绝了。”
一位年纪看起来较大的奶奶接过话茬:“这孙木匠的手艺确实无可挑剔,精妙绝伦,就是为人太过刻板守旧。去年我儿媳妇进门,我特意加钱让他做个新颖样式的五斗柜,他都坚决不肯答应。”
苏晓悦原本只是随口一提,倘若大家喜欢可以去木匠那里订购柜子,未曾想到这话题竟不知不觉演变成了对孙木匠的“批判大会”。她赶忙端起一旁摆放的新鲜瓜果,笑容满面地说道:“三奶,您快尝尝我买的这松子味道是否纯正?”
恰在此时,沈奕辰前来邀请各位入席,这才巧妙地将此事遮掩过去,众人又对着沈奕辰一阵夸赞,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苏镇北家的儿媳妇钱氏是个喜爱热闹、活泼开朗的人,看着无比般配、郎才女貌的两人,向邹氏打听道:“二婶,这奕辰在您家也住了好些时日了,您究竟打算什么时候为他们举办喜宴呀,到时候我们也定要来凑凑热闹,沾沾喜气。”
邹氏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个阴阳怪气、尖酸刻薄的声音从旁传来:“钱氏,你也太抬举邹氏了,还办什么喜宴,依我看那俩早就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地厮混在一起了。”
众人朝着声音的来源望去,此人正是张翠翠,此刻的她大大咧咧地坐在椅子上,双手不停地往嘴里塞着花生糖果,她儿子则满脸鼻涕、脏兮兮地跟在一旁。
邹氏听闻,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快步走上前,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扇了张翠翠一个响亮的耳光,张翠翠被打得一个踉跄,身体摇晃不稳,怀里的瓜子花生洒落一地,到处都是,嘴里却依旧不依不饶、胡搅蛮缠地喊道:“邹翠兰,难道我有说错吗?你闺女跟那狗奴才孤男寡女地外出好几日,谁知道他们都干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腌臜事。”
邹氏气得浑身颤抖,四肢发颤,苏晓悦赶忙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着邹氏,将院子里帮忙的苏大苏二招呼过来,神色严肃地吩咐道:“给她用牛粪好好地清除清除嘴里的晦气。”
张翠翠嘴里骂骂咧咧,不干不净,试图恶意毁掉苏晓悦的名声,跟苏晓强一起在门口放鞭炮的阿诚听到内院的动静,急忙三步并作两步地进来,一脸惋惜无奈地脱下脚上穿了许久、略显破旧的袜子,动作迅速地塞进张翠翠嘴里。
张翠翠被拖下去后,邹氏上前牵起一脸愧疚、满心不安的钱氏的手以示安慰:“我们家晓悦跟阿辰的婚宴已经订在下月八号,我前几日刚刚去三清观算的日子,原本想着过几日让晓悦给您送张请帖过去的。”
胖婶也赶忙出来打圆场说道:“二嫂子,我听说这八字还是三清观的张观主亲自给合的呢。”
孙婶接着胖婶的话继续追问:“二嫂子,这请帖您可不能只给钱氏,我跟胖子也得有啊。”
“我可是晓悦的奶奶,邹氏你可不能不给我。”杨奶奶也跟着凑起了热闹,打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