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从瞥见这两个罐子的那一瞬间起,心中就坚定地拿定了主意,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势必要将其据为己有。他在大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行走多年,还从未曾目睹过做工如此精巧细腻、形状这般庞大硕大的罐子。沉思了好一会儿之后,他赶忙加价说道:“一口气四千两,姑娘您觉得怎么样?”要清楚啊,这可是整整四千两啊,她苏晓悦和邹氏不知得辛辛苦苦卖多少年的饼,才能够积攒够这四千两。往更大的局面说,即便家里拥有了这四千两,在与苏二河那个混蛋的对抗中,恐怕都还远远不够。苏晓悦沉默了片刻,眉头微皱,思索一番后问道:“阁下您是仅仅只想买下这两个罐子呢,还是往后还打算在这方面继续做些生意?”
男子听到苏晓悦这么说,心里不禁琢磨起来,瞧着面前的这位姑娘,或许还能够搞到更多的琉璃制品。可就这么一个穿着普普通通的平凡村姑,到底是凭借何种能耐能够弄到如此众多的琉璃呢?男子脑海中这般思忖着,随即开口问道:“姑娘,您莫非是有什么特别的门路?”
苏晓悦强装出一副沉着冷静的模样,随口就编出了一番谎话:“您看到我和我娘的这个饼摊了吗?还有这个码头,这两个罐子是两个洋人送给我的。她们特别喜欢吃我娘烙的饼,想要买我们家的酱,于是就送了我娘这么两个罐子。虽说我当下确实没有门路,但等我下次再碰到她们,不就有机会了嘛。对了,我家里现今还有一套琉璃茶盏,要是价格合适的话,我明日一并给您带来。”
那男子一听到价格合适的时候,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开的价,面前的这位姑娘并不满意。再三踌躇犹豫之后,还是开口说道:“可以,不过这罐子,我今天就想拿走,您给开个价吧。”
苏晓悦心里暗自嘀咕,我哪里清楚这里面的具体价钱啊,不过在现代的时候,大家砍价都喜欢对半砍,那她不妨也对半涨涨价,实在不行的话还能接着再商量嘛。苏晓悦面色凝重,目光紧紧地盯着罐子,眼神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恋恋不舍的神情,最后仿佛是狠下心来做了某种决定一般,缓缓开口道:“这两个罐子一共六千两,您今天就能带走。”
那男子一听,脸色瞬间一阵抽搐,这罐子他千里迢迢从京城带过来,也就能够卖六千多两,这姑娘还真是敢狮子大开口啊。他一脸为难,眉头紧蹙地看着苏晓悦说道:“姑娘,您这价格实在是太高了,不如咱们各自退让一步,四千五百两如何?”
苏晓悦看到男子那难看的脸色,就明白自己开的价有些过高了,可一下子就少了一千五百两,心中着实感到心疼。苏晓悦犹豫再三,再次抬高价格喊道:“五千两。”
男子分毫不让,坚决坚持四千五百两,苏晓悦的内心纠结万分,陷入了犹豫不决的境地。她抬头却瞧见男子看着罐子的眼神变得无比炽热,索性站起身来,将桌子上的两个罐子一手一个提起,转身就朝着邹氏身后的灶台走去,嘴里说道:“不好意思了,这罐子我不卖了。”
那男子见状赶忙出言阻拦,经过两人一番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讨价还价,最终男子以四千八百两的价格买下了罐子。
苏晓悦跟男子约定好了明天找他卖茶壶的时间,便与男子告辞道别,接着帮着邹氏把摊位上的东西收拾起来装在背篓里。这炉子和锅邹氏觉得来回背着太过麻烦,每天花一文钱,将炉子寄存在别人家中。
待邹氏寄存好炉子回来,她指着背篓里的东西疑惑地问道:“不对啊,晓悦,娘装酱的罐子呢?”
苏晓悦拉着邹氏来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旁,认真地指挥邹氏:“娘,您可要抱稳了。”在确认邹氏不会摔倒之后,苏晓悦凑到邹氏的耳边,小声说道:“娘,那两个罐子卖了四千八百两。”
“什么!”邹氏幸亏紧紧抱着大树,否则被苏晓悦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一刺激,非得当场昏厥过去不可。她万分着急地抓着苏晓悦的胳膊,声音压得极低说道:“你这丫头,你到底卖给谁了?赶快把银子还给人家,万一人家察觉到不对劲,去报官来抓你,晓悦呀,你要是出了什么事,娘可怎么跟你失踪的爹交代啊。”
苏晓悦急忙拉住自顾自焦急说话的邹氏,提高音量大声喊道:“娘,娘,娘,没事的。那位公子说咱家的两个罐子是琉璃做的,价值极高。他苦苦哀求了我好久我才卖给他的。您放心吧,这是真的,我绝对没有忽悠人。”
经过苏晓悦反复再三的保证,邹氏这才稍稍放下心来,压低声音问道:“晓悦,那银子呢,你放在哪里了?”
苏晓悦大大咧咧、满不在乎地回答道:“我放在背篓里了。”
“哎呀,我的个祖宗啊,你真是我的祖宗。”邹氏看了看距离自己十几米远的地方放置着的两个背篓,吓得脸色一白,撒腿就一阵小跑过去,来到背篓前,鬼头鬼脑地观察着周围的人,总感觉每个人都在虎视眈眈地觊觎她背篓里的银子。
邹氏神色古怪地将两个背篓紧紧地挂在身上,就像是搂着稀世珍宝似的,拉着苏晓悦就要往家走,附近一起摆摊的大娘热情地跟邹氏打招呼,邹氏却根本没有搭理人家。
苏晓悦只好跟在邹氏后面,逐一赔礼道歉:“婶子,我娘肚子疼,心里着急。”
待到母女二人即将离开码头的时候,苏晓悦忽然想到在后面摆摊的“臭老鼠”,拉着邹氏又准备往回走。
怀揣着巨额款项的邹氏都快要急哭了,用微微颤抖的声音喊道:“祖宗,你还要去干什么呀,咱们先回家好不好?娘都快被吓死了。”
苏晓悦看着邹氏都要哭出来的样子,心里想着,今日就暂且便宜李母这只“臭老鼠”了,等到明日摆摊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教训教训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