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朱聿建被抓去做客的档口,郑家水师和部分步军则处于惶惶不安之中。
他们有心直接开战,击退御林军,强抢了京师的控制权,将朱辰钰及其爪牙制住,逼迫兴武帝下台,让唐王上位。
可还没动手呢,唐王和家主就被对面的主将擒了!情报部门严重低估了对方的实力。这也是郑家始料未及的,如今骑虎难下,让郑家难以抉择!
郑家船队的旗舰上,几个人正愁眉不展的喝茶讨论。
年纪轻轻的郑森没有少年郎的稚嫩,黑红的脸堂上挂着航海人的沧桑。
“叔父!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啊!必须尽快搭救我爹,他落入那恶妇手中,恐怕凶多吉少!听说她手下的番子各个心狠手辣,无恶不作,原本就是草莽出身。”
郑森心急如焚,担忧的劝说郑芝豹,郑洪奎兄弟,郑彩坐在一边埋头叹气。
郑芝豹道:“贤侄莫慌,唐王不也被制了么,这诛贼诛首恶,要处置,也得先处置唐王,我们把船再望前开开,多挂上些旗帜,料那人见了,必慑于我军威武,这时要她交人,她不敢不交的!”
郑森听罢,连连摇头。
郑洪奎瓮声瓮气的说:“你说的什么屁话!?什么诛贼诛首恶?难道唐王被砍了脑袋,大哥就逃的掉?”
“这船可不能再往前开了,那边河道见窄,水流湍急,根本就不适合水师作战,特别咱这还是海船,掣肘颇多,更需小心谨慎!”
郑彩道:“听说那边才八千人马,哥哥,莫不如你我兄弟去会会她?带上咱们那五万人马绰绰有余了吧?”
郑森眼前一亮,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俩叔叔就是不靠谱,还是兄弟可靠!
“听说对方武艺超群,喜好阵前捉人,你我兄弟可仔细些,不给她擒王的机会,就是用兵堆,也能胜她!”
“二位叔叔以为如何?”郑森又加了一句,探寻郑洪奎和郑芝豹的意思。
“可!你们兄弟小心,这边水师给尔等观敌了阵!”
郑森欠身离座,取了盔甲,兵符,带着郑彩骑马奔陆军驻地。
别看他年轻,已经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经常带着陆兵训练,论军事素养,也不差,跟秦家军的马万年有一拼。
这边唐王的兵马一有异动,朱辰钰这边的探子就察觉到了,立刻上报。
朱辰钰听说两个年轻小将又带兵围住外郭,在城门外叫骂,早料到是郑家的公子到了,救父心切。
便道:“去人高挂免战牌,城头的守卫加倍,严加防范,等候命令!”
传令兵即刻传达命令,御林军凭坚城据守。
这边郑森一瞧,登时有些傻眼,这是什么情况?对方不是勇猛无双,逢战必应吗?怎么这回改脾气了?
此刻,唐王朱聿建正在朱辰钰陪同下,参观朱辰钰府里的十大研究所。各种各样新奇独特的技术和新装备让唐王看的眼花缭乱,他再次有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在他准备励精图治,中兴大明之时,已经有人布置出了更大的谋划!朱聿建根本无法看透这个女人,他不说没见过这样的人,甚至听都没听说过!
有传闻说,这个人要做大明的女皇,朱聿建认为如果这是真的,那么眼前的这个叫朱辰钰的女人最有资格!她所做的成绩无一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
唐王谦虚谨慎起来,一边随朱辰钰参观,一边观察研究所的工匠,学者,不耻下问的向朱辰钰询问他看不懂,想不明白的地方。
很快,朱聿建认识到了一个事实,世界远比他想的要大,大明只是弹丸之地,并不是天朝上国!若想做天下共主,实现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伟大梦想,还需要更大力度的开疆拓土。
若是靠以前的大明,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这一点。但是,朱辰钰给他描绘的明天,在她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支持下,统治整个世界,将成为可能!
朱聿建越思越想,越感觉心惊。数十倍的国土,不计其数的金银,数以万万计的黎民百姓,在地面乘坐日行千里的车子?在天空自由飞翔的巨型铁鸟?在海水里乘风破浪的钢铁大船?
每一样东西都那么令人激动莫名!
莫非,董夫人不是凡人?而是天界的神女?她为何知道这些东西?这每一样都不该是凡间所有的。
朱聿建把自己的想法深深埋藏在心中!且无论如何,这大明还是姓朱,自己坐不上皇位也不打紧,但必须是姓朱的来坐。女皇也得姓朱,有其他人敢觊觎皇位,吾必杀之!
朱聿建的心态开始变化,他不再纠结朱辰钰接下来要怎么处置他的事儿了,他看得出来,这位压根儿就没把他们当根儿葱,以她装备御林军的武器,要屠杀唐军,弄死自己,那只是一句话的事,但是她没有,这就说明对方并没有对自己痛下杀手的意思。
事实也是如此,朱辰钰不想杀唐王,她更希望征服唐王,让这个人为自己所用。毕竟天下太大,一个皇是管理不过来的,她需要忠诚的王级领袖代天子管理黎民百姓,朱聿建算是一个合适人选。
朱辰钰送唐王去休息,就把郑芝龙从牢里提来,五花大绑,拎到了城头。恰好城下的郑森和郑彩又带人来叫阵了。
一见父亲被绑到了城头,郑森就急了,打马跑到城墙下一箭之地,扯直了脖子喊道:“且勿伤我父性命!有话好说!”
朱辰钰抬头观看,城下一员黑红脸庞的小将,眼睛又黑又亮,看情形身高能有八尺开外。座下枣红马,身披银甲,亮银盔,上头红缨随风摆动。
朱辰钰运气喝道:“犯臣郑芝龙,未经宣召,擅自调兵遣将,围困京师,意图谋反,实属大逆不道,论罪当斩。既是乃父,则父子同罪!你还有何话说!”
郑森看看城头喊话的朱辰钰,一时无语,
意图谋反?犯上作乱?
从何说起?哥们儿从来就没认那个潞王!
“朱将军,此言差矣!我父子对大明忠心耿耿,臣之用心,天地昭昭,日月可鉴。
只不服潞王为帝,论身世,他登临大宝,于礼不合;论才智,怕不及唐王万一!”
朱辰钰道:“潞王才智是不如唐王,然潞王实乃仁君,仁德之君便够了,自然有忠臣良将辅佐。尔等识人又岂能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