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唐妈是不干的,因为农村有个风俗就是要还钱就年前还!但大年初一初二的不能还!不然不吉利!
但唐朝坚决反对,谁让现在是唐朝当家呢!所以几个姑姑一来唐朝就拿出来了一千块还了他们!
都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因为唐朝这一操作后面两天来唐朝家的亲戚竟然多了,原本以前躲着唐朝他们家的也都冒出来了!
话说这几天唐妈,为了能好好地显摆一下自家那优秀的儿子,简直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她每天都紧紧地拉住唐朝,不停地吹嘘个没完没了。这不,搞得唐朝在接下来的整整两天里,连晒晒太阳这种最基本的享受都成了一种奢望。
可怜的唐朝,整天面对着一群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亲戚们,那种感觉别提多别扭、多难受!
然而,就在大年初五这天,他终于迎来了救星——村长张因明!原来,早在过年前的时候,大家伙儿就已经商量好了两件大事:一是给村子通上电,二是集资开办村合作社。
可问题来了,对于这些事情,一窍不通的张村长完全摸不着头脑啊,于是乎,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村里现在公认的大聪明——唐朝。
这不,张村长风风火火地赶到了唐家,见到唐朝后便开门见山地说:“哎呀,我说小唐啊,这才大年初五呢,叔就得麻烦你来帮忙干活啦,你不会怪叔吧?”
唐朝一听这话,立马苦着脸回应道:“张叔啊,您看看,我还是个未成年人呢,这才大年初五!您这么早就把我抓来当壮丁,合适吗?”
张村长倒是毫不客气,直截了当地回道:“嘿,我不找你还能找谁哟!如今你们家在咱村里那可是数得上的富裕户,可其他乡亲们还都在贫困线边上苦苦挣扎着呢,你难道不该伸出援手帮衬一把嘛?”
“我说张叔,我家可还欠你家两千块钱呢,要说有钱也是你家有钱。”唐朝直接点明道
“我那可是几代人的老本,谁像你家这生意可是长久的。在说你这几天反正在家应会付那些亲戚也无聊,我这是解救你。你还不领情。”张叔说道。
你可别小瞧这句话,它竟然犹如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唐朝内心深处的那扇门。没法谁让唐朝这几天被自家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弄烦了!
就在大年初五这天,唐朝和张村长意气风发地带领着村里十几位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子,轰轰烈烈地开启了一项浩大工程——挖掘电线坑和竖立电线杆。
众人齐心协力,挥汗如雨,铁锹与泥土相互碰撞发出的声响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劳动乐章。
经过将近两天马不停蹄的努力奋战,终于将全村的电线杆稳稳当当地竖立起来了。不得不说,这次任务能够如此顺利且高效地完成,还得多亏了大伙在前一年就未雨绸缪,早早备齐了各家所需的电线杆。
等大家弄完后,张村长面带微笑走过来向唐朝询问道:“唐朝啊,关于咱们村合作社的打米机房选址问题,你有啥想法不?”
唐朝微微眯起双眼,陷入沉思。他回忆起前世 90 年代时村子里开设的那家打米机房,当时的位置恰好选在了村小学的对面。那里不仅紧挨着入村的变压器,电力供应充足稳定;
而且由于周边好几个村庄的孩子们都会来本村小学读书,人流量较大。更为重要的是,那个地段正好位于大路旁边,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堪称绝佳。
想到这儿,唐朝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村长,我觉得可以把打米机房设在村小学对面那块儿!”
“为啥呢?为什么不弄在村子里?”
于是唐朝解释说道:“就在那个地方吧,一是用电方便,二是其它村来打东西也方便;这样人家才愿意来我们这儿!”
要知道这可是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创办的合作社!以后大家可以分红的!正因如此,但凡家中有年轻劳动力的村民们全都踊跃参与进来了。按照唐朝最初的构想与规划,整个场地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位于最左侧的位置,经过一番平整之后变成了一块宽敞的空地。空地上整齐排列着好几排坚固的架子,这些架子可是有着大用处——它们将专门用于日后晾晒制作好的面条。想象一下,阳光洒在一排排挂着洁白面条的架子上,那场面该有多壮观!
紧挨着这块空地的便是准备建成一间摆放打米、打面以及处理粗粮等三台大型机器的房间。当然按照唐朝的规划,这机房必须弄几个窗户通风!
“为啥?”
当然是怕粉尘爆炸!
再往中间走,两间屋子也都各有用途:其中一间,唐朝打算将其改造成一个小小的小卖部,以满足村里人们日常购物的需求;另一间则计划用作村医务室,方便为村民们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至于最右边的那间房屋,则会成为榨菜籽油的专属工作间。由于榨菜油,需要用火,所以唐朝让他远离了打米房!就这样,按唐朝规划一排四间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将依次矗立在那里。
而这四间大房子的后方恰好是一大片荒芜的土地。唐朝灵机一动,当即决定把这片荒地利用起来,建成一座规模适中的养鸡场。直接用栅栏围起来!
他还特意在靠近围墙的地方搭建起了一些鸡棚。不过,目前阶段唐朝仅仅只是准备先饲养一百只鸡而已,暂时没有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毕竟凡事都得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嘛!
话说起那小卖铺和村医馆,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呢!起初的时候,张村长对开办小卖铺那可是大力支持、举双手赞成的。毕竟,有个小卖铺能给村民们提供不少便利,买些生活用品什么的也不用再跑到老远的镇上去啦。
然而,当提到要建村医馆时,情况可就大不一样喽。大家竟然出奇地一致表示反对,这到底是为啥呢?
其一,村里压根儿就没有人懂得怎么看病治病。这医学知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没经过专业培训哪行呢?其二嘛,大家伙平常生点小病小灾的,大多都选择硬扛着,觉得过几天自己也就好了,没必要花钱看医生。不过,要说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因为穷!兜里没啥钱,自然舍不得把钱花在看病买药上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