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莺儿自然不傻,尽管入宫时日尚浅。
但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直觉,她一眼就能看出眼前这两人身着华服,气度不凡。
显然是宫中的贵人,绝非她这种低微之人所能轻易招惹的。
此时此刻,雍正已然怒火冲天。
他根本没有耐心去聆听余莺儿的任何申辩之词,毫不犹豫地高声喊道。
“苏培盛!立刻把她带走。”
“还有,找出今夜安排她到此处当值的相关人员,朕要重重责罚他们!”
“遵命!”
只听得苏培盛应了一声,随后指挥着身边的几名小太监迅速行动起来。
这些小太监们如狼似虎般扑向余莺儿,其中几人更是毫不留情地伸手捂住了她的嘴巴,以防她发出声响。
紧接着,他们用力拖拽着余莺儿,毫不费力地将其带离了现场。
实际上,就在余莺儿听到那个令人敬畏的字眼,“朕”的时候。
她心中已然明悟过来,瞬间明白了这位来客究竟是谁。
刹那间,恐惧如同潮水一般涌上心头,令她惊恐万分,甚至忘记了开口求饶。
等到她终于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慎刑司之中。
在这里,她遭受了足足二十大板的酷刑,打得皮开肉绽、惨不忍睹。
打完板子之后,她又如垃圾一般被无情地扔进了辛者库。
虽说保住了一条性命,但从此以后,她的人生将会陷入无尽的黑暗与痛苦之中,永无出头之日。
而经过今天这场风波,以后的皇宫里恐怕再也看不到余答应那曾经风光无限的身影了。
见到这场闹剧终于落下帷幕,苏蓁蓁方才松了一口气。
然后,用轻柔温和的声音安慰。
“皇上,这个人已经按照您的旨意得到应有的惩处了。”
“不要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了您欣赏梅花的雅兴。”
听到苏蓁蓁这番善解人意的话语,雍正的情绪渐渐恢复平静,两人继续朝着园子的更深处缓缓前行。
跟在他们身后的苏培盛看到这一幕,并没有不识趣地上前叨扰。
而是,默默地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耐心等候着。
没走几步路,雍正突然心生好奇,开口问道,“蓁蓁,你喜爱梅花吗?”
苏蓁蓁微微点头,表示肯定。
她那如同梅花一般清新脱俗的笑容瞬间绽放开来,眼眸之中更是充满了婉转温柔的情意。
“回皇上,嫔妾喜欢梅花。”
接着,她又轻声细语地说道,“古人曾经说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嫔妾对这句话深有感触,所以,也格外钟情于梅花所展现出来的高尚气节。”
说到此处,苏蓁蓁稍稍停顿了一下。
似乎在回味着什么,然后继续说道,“而且,梅花并非那种娇嫩脆弱、需要百般呵护的花卉。”
“恰恰相反,天气越是严寒,它反而会绽放得越发生机勃勃、神采奕奕,愈发显得秀逸高雅。”
伴随着苏蓁蓁那轻快愉悦的语调传入耳中,雍正原本因余莺儿而变得有些糟糕的心情顿时好转了不少。
他缓缓抬起脚步,来到一棵树下。
目光凝视着树干,宛如在探寻着什么珍贵之物一般。
终于,他伸出手去,轻柔而坚定地从树干上摘下了一枝散发着淡淡幽香的玉蕊檀心梅。
他慢慢地转过身来,眼中满含深情地望向站在不远处的苏蓁蓁。
雍正微笑着走上前去,轻轻地将手中的玉蕊檀心梅插入了苏蓁蓁的旗头之中。
刹那间,原本略显单调的旗头瞬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
“朕的蓁蓁,簪着这支梅花,真可谓美丽动人。”他轻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温柔和宠溺。
苏蓁蓁闻言,脸上泛起一抹羞涩的红晕,微微低下头去,不敢直视他炽热的目光。
此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如此宁静美好。
然而,就在同一时刻,另一边的甄嬛却悄然无息地踏进了倚梅园中。
月光如水洒落在地面上,映照出一片银白之色。
甄嬛手持一盏幽暗的宫灯,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她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生怕惊动了这片静谧的天地。
当她走进园子深处时,突然间眼前一亮,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一棵盛开得正艳的玉蕊檀心梅。
那满树的花朵如繁星点点般璀璨夺目,令人不禁为之倾倒。
甄嬛心中一阵激动,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向那棵梅树走去。
走近梅树后,她停下脚步,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片刻之后,她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急忙从袖口掏出那张早已准备好的小像。
甄嬛轻轻抚摸着小像,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挂在了枝头之上。
做完这些,她闭上双眼,双手合十,默默地对着梅树许下心愿。
微风轻拂而过,吹起她额前的几缕发丝,也吹动了那悬挂在枝头上的小像。
在这一刻,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她和那棵梅树,以及她心底那份深深的期许……
“自到宫中人人都求皇恩盛宠,我一愿父母妹妹安康顺遂。”
稍作停顿后,甄嬛听着附近的声音,继续等待着。
片刻之后,她听到远处传来踏雪的声响。
于是,立刻开始了她精心策划的表演,只见她提高嗓音。
“二愿在宫中平安一世,了此残生。”
“宫中争斗不断,要保全自身实属不易,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正在散步的雍正和苏蓁蓁,也正好听到了甄嬛的话语。
雍正本来打算走上前去看看,到底是谁说出这样的话,但他突然想到身边还有苏蓁蓁陪伴着。
于是,便停下了脚步。
苏蓁蓁自然明白这是甄嬛,她便故意带着疑惑看向雍正。
“皇上,难道是嫔妾读错了吗?”
“嫔妾怎么记得,原句好像是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难不成此人说得不是崔道融的《梅花》。”
闻言,苏蓁蓁的话,倒是让雍正突然想起以前在王府时的情景。
以前,柔则就是自作主张将“朔风”换成了“逆风”。
他之前还说过柔则擅自更改古诗,是对崔道融的不敬。
后来,雍正被柔则给说服了,从那之后,这句诗便都读作“逆风如解意”。
但此事,只有少数人知道其中的缘由。
如今再次听到,雍正不难怀疑,必是有人利用这首诗,想和他来一次偶遇。
于是,他便带着微怒直接开口,“谁在那里?”
雍正的语气倒是将甄嬛给吓到了,她还没有来得及躲藏。
雍正便已经带着苏蓁蓁,径直走向她所在的地方。
甄嬛也无法,直接向两人行礼,“皇上万福金安,仪贵人吉祥。”
“甄答应,你为何在这?”雍正见来人,蹙眉询问。
她不慌不忙的回应着,“嫔妾见倚梅园的梅花甚是好看,便想来观赏一下。”
“是嘛!”雍正用怀疑的眼光扫向跪地的甄嬛。
见状,他语气凝重的说道,“你告诉朕,你为何要吟诵那句“逆风如解意”。”
甄嬛并没有回答,雍正接着又说,“蓁蓁,这原句是朔风如解意吧!”
苏蓁蓁正看戏呐,突然听到雍正在叫她,便回答,“确实是。”
甄嬛听到此话,也暗自懊恼今日有些冲动了。
甄远道之前是告诉过她无论如何一定要将原句读成“逆风如解意”,但也嘱咐过甄嬛要在恰当的时机说出这句。
原本,按照甄嬛的计划,今日就是她和雍正的见面之日。
可是,没想到雍正不仅是现在这个态度,而且苏蓁蓁也在。
“皇上,此诗句确实是崔道融《梅花》里的。”
“嫔妾只是觉得“逆风”二字更加符合这首诗词的意境,所以才将这两个字更换的。”甄嬛硬着头皮对雍正解释。
尽管,甄嬛回答的话语与当初柔则所言并不相同,但雍正心中仍然对她产生了怀疑。
柔则曾是雍正最深爱之人,即便如今已离开人世。
看着甄嬛那与柔则相似的面庞,他内心深处仍不禁泛起一丝柔软。
然而,怀疑的阴影始终笼罩心头。
于是,他叫来了苏培盛,“朕看甄答应如今的病已经好了,便安排她迁至破雪园居住吧!”
“甄答应御前失仪,降为官女子,禁足三月,苏培盛你去将朕的旨意晓谕六宫吧!”
“嗻!”,苏培盛恭敬地应道。
破雪园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一座宫殿,但苏培盛心里清楚那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这个地方位于皇宫中最僻远之处,紧邻冷宫。
皇上将甄官女子迁往此处,显然是希望在短时间内不再见到她。
甚至,有可能意味着这位甄官女子将在此度过余生。
倘若,苏蓁蓁此刻了解苏培盛的心思,定会告诉他。
甄嬛可不是轻易被打倒的人,她宛如顽强不屈的小强,绝不会轻易认输。
虽然目前她尚未获得恩宠,但她绝不会轻易言败。
苏蓁蓁坚信,甄嬛胸怀大志,绝不会如此轻易地被击垮。
当甄嬛听闻雍正将自己贬谪时,惊愕得直接瘫倒在地。
在入宫前,芳若曾向她们介绍过后宫的规矩和等级制度。
因此,甄嬛深知官女子地位低下,如今被贬为官女子,意味着她以后,见到安陵容时都必须行礼。
不行,这绝对不行,对于心高气傲的甄嬛而言,无疑是一种奇耻大辱。
然而,甄嬛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努力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因为今日发生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她事先精心策划好的。
她之所以,选择暂时回避争宠,正是为了让皇上对她念念不忘。
接下来,她会在倚梅园吟诵纯元皇后生前最爱的诗句。
以此引起雍正的关注,并展现出自己的惊艳一面。
尽管甄嬛已被贬为答应,但在入宫前,甄远道为她准备了大量的银子傍身。
只是出乎意料的是,事情竟然出现了偏差。
她让浣碧拿着银子,去打点今天宴会上帮忙的小宫女们,并叮嘱浣碧要仔细打听一下宴会上是否有红梅摆件。
果不其然,浣碧回来告诉她宴会上确实有。
以甄嬛聪慧过人的头脑,立刻就能猜到接下来,雍正会去倚梅园缅怀纯元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