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宫门,走在最后的一辆木板车却拐了弯。
敦亲王府派来的人早已等在那里。
王府的人与太监一起把宫女从木桶里抬出来,放到一旁的马车里。
王府的人瞅瞅四下无人,掏出了一袋银子递给太监,低声问道:“公公出来还顺利吗?有没有被人怀疑?”
太监掂了掂手里袋子的重量,眯起了眼睛,“大人放心吧,大总管都安排好了,没有人为难小的。”
是小顺子的声音。
两人分开,小顺子推着车子去倒夜香,王府的人赶着马车直接去了城门口。
等到了城门口,时间已经过了卯时,城门已经打开。
赶马车的人出示了敦亲王府的牌子,守门军扫了一眼就放行了。
马车出了城门,直接奔向城郊外的一处别院。
而此时的冷宫内,春儿穿着姜青瑶身上破的不成样子的宫装,手里端着青铜烛台,漠然扫视着冷宫里的一切。
算算时间,自家姑娘应该离开皇宫了吧。
春儿唇边露出欣慰而惨淡的笑容,她看了一眼地上躺着的一具宫女尸体。
这是小顺子不知道从哪弄来的,今天她们二人就要一起葬身于此。
春儿深深吸了一口气,用烛台一一点燃了手里一块块破旧的帐子,然后将燃起的布条扔到浇了桐油的家具上。
随着火焰升起,春儿脸颊苍白,汗珠顺着鬓角缓缓滑落,唇角挂着苦涩的笑。
她心中默默念道:姑娘,愿你的余生平安顺遂,春儿先走了……
……
姜青瑶在别院醒来的第二天,就看到了身边躺着熟睡的小团子。
天生的母子血缘,让姜青瑶突然间变得清醒,看着那跟某人相似的眉眼,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她紧紧抱着孩子悲痛难忍,放声大哭。
几天后,她又坐着马车,带着孩子离开了别院……
……
御书房里此时安静异常,针落可闻,气氛沉闷而压抑。
敦亲王和成公公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不敢抬头。脸上清晰可见的汗珠渗出。
像两只待宰的老羔羊。
景康帝的脸色犹如乌云密布,阴沉至极,目光恰似寒冰,冷冽刺骨。
胸中的怒意犹如汹涌的波涛,源源不断地向外喷涌。
他死死地盯着趴在地上瑟瑟发抖的两人,双拳紧握,心中不断纠结着,不知是该感谢二人,还是该将他们碎尸万段!
这两个胆大包天之人,竟然能从戒备森严的皇宫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走他的皇子和妃子。
一个是他的亲弟弟,一个是他身边最信任的,陪伴他几十年的人。
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他们竟隐瞒了整整十九年,这简直是对皇帝尊严和脸面的奇耻大辱!
皇帝的威严使他恨不得立刻将这两人推出午门斩首示众,然后将其满门抄斩!
然而,他还残存一丝理智。
当年的事情发生后,敦亲王和成公公完全可以选择袖手旁观。
可是,他们还是冒着杀头的风险救了人。
当初若不是成公公冒着风险救下小皇子,那孩子恐怕早已命丧黄泉。
当年若不是敦亲王带走孩子,又安排人手将其母子送出京城,还时常派人接济,姜青瑶母子又怎能平安度日?
他们所做的这一切,皆是为了皇上,为了皇嗣。
皇上深知自己应当感谢他们,若非如此,他如今又到哪里去弄一个亲儿子来继承皇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