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轻轻地点了点头,脸颊微微泛红,目光有些躲闪,却依然坚定地回握住朱枫的手。
她能感受到朱枫掌心的温度和力量,这让她感到安心和踏实。
朱枫看着徐妙云娇羞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怜爱之情。
他轻轻地将徐妙云揽入怀中,在她耳边低语道:“妙云,你我之间,不必如此拘谨。” 他温热的呼吸拂过徐妙云的耳畔,让她感到一阵酥麻,心跳也不禁加快了几分。
徐妙云微微抬头,目光与朱枫交汇,四目相对,两情相悦,一切尽在不言中。
屋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相拥的身影,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王爷……”徐妙云低声呢喃,声音细若蚊蝇,却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娇羞和期待。
她轻轻地解开朱枫的衣带,动作轻柔而缓慢,仿佛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朱枫感受着徐妙云的温柔和体贴,心中充满了感动和爱意。
他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徐妙云的秀发,柔声道:“妙云……” 两人的气息渐渐交融,屋内弥漫着一种温馨而甜蜜的氛围。
突然,门外传来了轻柔的敲门声,伴着一个温婉的声音:“妙云,我是太子妃。可以进来吗?”
徐妙云的心猛地一跳,脸颊更红了,转头看向朱枫。
朱枫微微一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安抚道:“没事,妙云,去吧。太子妃是王府的老长辈,会照顾你的。” 他松开了徐妙云的手,示意她开门。
徐妙云深吸一口气,慢慢走向门边,轻轻打开了门。
太子妃迈着优雅的步伐走进屋内,她的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目光中透露出关切和慈爱。
太子妃的气质高贵而庄重,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从容。
“妙云,你初入王府,定会感到许多不适应。但没关系,我已经安排好了,我会细细教导你王府的事务和宫廷的礼仪。”太子妃的声音柔和而有力,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心。
她拉过徐妙云的手,轻轻地拍了拍,继续说道:“你是个好孩子,王府需要你这样贤惠的新妇。”
徐妙云心中涌起一股感激之情,眼眶微微湿润。
她低下头,轻声道:“多谢太子妃,妙云一定会认真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太子妃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然后转向朱枫:“王爷,妙云初来乍到,还需多加关爱。我会好好教导她的。”
朱枫微微躬身,恭敬地说道:“多谢太子妃。”
太子妃微微颔首,转身向外走去,临出门前,她回头对徐妙云说道:“妙云,今晚你早点休息,明日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吧。” 说完,她轻轻带上房门,脚步声渐渐远去。
徐妙云站在门前,心中既紧张又期待,她转过身,走到朱枫面前,眼神中带着一丝依赖。
朱枫温柔地将她拥入怀中,轻声道:“妙云,你不会有事的,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徐妙云靠在朱枫的肩头,心中感到一阵温暖和安心。
她轻声回应道:“是,有王爷在,妙云不怕。”
烛光下,两人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预示着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第37章:新妇初入府中事,幸得贤妇细指导
烛光下,两人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预示着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软榻上。
徐妙云缓缓醒来,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她轻声呢喃道:“王爷……”
朱枫睁开眼,温柔地回应道:“妙云,今日我们去太子府邸,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 他轻吻她的额头,眼中闪烁着坚定和期待。
朱枫缓缓睁开眼,温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身上,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檀香味。
他起身,发现自己身在太子府邸一间雅致的厢房内,雕花大床柔软舒适,床边摆放着一套崭新的衣袍。
推开房门,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只见太子妃太子妃正站在厅堂中央,桌上摆满了丰盛的早餐。
水晶虾饺晶莹剔透,散发着鲜美的虾香;蟹黄汤包皮薄馅多,金黄的汤汁欲滴;还有精致的糕点和新鲜的水果,令人垂涎欲滴。
“王爷醒了,”太子妃见朱枫出来,脸上带着温婉的笑容,“妾身已备好早膳,王爷请用。”
朱枫走到桌前坐下,太子妃亲自为他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蟹黄汤包,关切地说道:“王爷舟车劳顿,想必也饿了,快些用吧。”
朱枫拿起筷子,夹起一个汤包轻轻咬了一口,鲜美的汤汁瞬间充满了口腔,他赞叹道:“太子妃真是心灵手巧,这汤包味道极佳。”
“王爷喜欢就好,”太子妃也拿起筷子,优雅地吃了起来,“王爷此次凯旋,妾身和太子殿下都十分欣慰。听说王爷在战场上英勇无比,真是令人敬佩。”
朱枫谦虚地笑了笑,说道:“都是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功劳,末将不敢居功。”他简单地讲述了一些战场上的经历,语气平和,却难掩其中的惊险与豪迈。
太子妃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眼中满是钦佩之色。
用膳完毕,丫鬟奉上清茶,朱枫正要开口说话,忽听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哈哈,太子妃,今日怎么不见你出来迎接?莫非是府中来了贵客?”
太子妃和朱枫相视一笑。
太子妃起身迎了出去,朱枫也紧随其后。
只见太子朱标身着明黄色常服,龙行虎步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
“标哥。”朱枫拱手行礼。
朱标快步上前,一把扶住朱枫,爽朗地笑道:“贤弟不必多礼!朕听闻贤弟凯旋归来,特地前来探望。”他上下打量着朱枫,眼中满是赞赏,“几日不见,贤弟愈发英姿勃发了!此次北伐,贤弟功不可没,父皇和母后都对你赞誉有加。”
朱枫谦逊地笑了笑:“都是将士们用命,臣弟不敢居功。”
“贤弟过谦了。”朱标拉着朱枫的手,走到桌旁坐下,“来,坐下说话。”他转头对太子妃说道,“太子妃,再去备些茶点来。”
太子妃领命而去,朱标这才仔细地询问起朱枫在战场上的情况。
朱枫捡拾了一些趣事娓娓道来,言语间不乏惊险刺激的场面,听得朱标时而紧张,时而开怀大笑。
“贤弟真是胆识过人!”朱标听完,不禁赞叹道,“孤素来敬佩沙场英雄,今日得见贤弟,更是心生敬仰。”
朱枫连忙说道:“标哥过誉了,臣弟愧不敢当。标哥的学识和治国才能,才是臣弟学习的楷模。”
朱标闻言,哈哈大笑,拍了拍朱枫的肩膀,说道:“贤弟不必谦虚,你我兄弟之间,何须如此客气?走,我们去花园走走,边走边聊。”
两人起身,漫步走向太子府的后花园。
花园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这花园景致不错。”朱枫赞叹道,“花团锦簇,令人流连忘返。”
“是啊,”朱标点头道,“这都是太子妃的功劳,她素来喜欢侍弄花草。”说着,他顿了顿,看向朱枫,“贤弟,你对如今的国事有何看法?”
朱枫略一沉吟,说道:“如今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皇上的功劳……”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投向远处宫墙上盘旋的飞鸟,“只是……”
朱枫停顿了一下,目光投向远处宫墙上盘旋的飞鸟,缓缓说道:“只是北方边疆仍需警惕,蒙古余孽虽已大败,但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边防不可有半点松懈。”
朱标听后点头,目光也转向那盘旋的飞鸟,道:“贤弟所言极是。北方的确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父皇已下令加强边防,增派精兵强将。贤弟此次北伐有功,父皇有意让你驻守边疆,以保家国安康。”
朱枫面色一正,拱手道:“臣弟愿意效忠朝廷,誓死扞卫边疆。”他的声音坚定,
朱标见状,拍了拍朱枫的肩膀,笑道:“贤弟放心,有你在,大明边疆必固若金汤。不过,今日我们不谈这些沉重的话题,且说说你此次北伐的经历,定有不少趣事吧?”
两人边走边聊,气氛轻松愉快。
朱枫讲述了一些战场上的奇闻异事,朱标听得津津有味,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眉头紧锁。
花园里的花香和微风,仿佛为这段对话增添了几分惬意。
走了一段路后,朱标停下脚步,转头对朱枫说道:“贤弟,我府中的书房藏有不少古籍兵书,你若有兴趣,不妨一同前往研习一二,如何?”
朱枫闻言,”两人相视一笑,迈步向书房走去,心中皆有疑惑和期待,那书房中的古籍兵书,或许将揭开他们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朱枫欣然应允,与朱标并肩步入书房。
书房内,古籍堆叠如山,散发着淡淡的墨香,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朱标熟练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泛黄的兵书,翻开,指着上面的内容,认真地向朱枫请教:“贤弟,你看这阵法,若在战场上运用,有何破绽?”
朱枫接过书,仔细研读,指尖拂过粗糙的纸面,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他结合自己在战场上的经验,深入浅出地分析阵法的利弊,语气沉稳而自信:“此阵虽看似严密,但若遇上骑兵突袭,则易被冲散……”他一边讲解,一边在书案上用手指模拟战场形势,生动形象。
朱标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称是,
朱标时而提出疑问,朱枫都一一解答,两人在书房中,你来我往,深入探讨,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朱标深感朱枫的军事见解独到精辟,不禁感叹道:“贤弟真乃将帅之才,孤往日只知埋首书本,却忽略了实战之重要,今日能与贤弟一同研习兵法,实乃一大幸事!”
朱枫见太子如此谦逊好学,心中也十分钦佩,他拱手说道:“标哥过誉了,臣弟不过是略懂皮毛,若能为标哥分忧,实乃臣弟之荣幸。”他看着朱标,眼中满是真诚。
此刻,兄弟情谊在书香墨韵中缓缓升华,彼此间的信任和敬重更加深厚。
朱枫感到,与太子之间的情谊,不仅仅是血脉相连,更是一种志同道合的惺惺相惜。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阳光渐渐西斜,将书房染成一片金黄。
朱标放下手中的兵书,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笑着看向朱枫:“与贤弟一番探讨,孤真是获益匪浅,恨不得能与贤弟秉烛夜谈。”
朱枫也露出了笑容:“臣弟也是,能与标哥一同研习兵法,心中颇为畅快。”
朱标正欲开口,却见门外传来一阵轻柔的脚步声,紧接着,太子妃温婉的声音传来:“殿下,王爷,午膳已备好,请移步用膳。”朱标闻言,笑着看向朱枫:“贤弟,我们先去用膳吧。”
朱枫点头应允,两人并肩走出书房。
就在他们即将踏出房门时,太子妃的身影映入眼帘,她手中端着一盘精致的糕点,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说道:“妾身见殿下与王爷谈兴正浓,特地准备了些茶点,想来两位也该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