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场战斗硝烟未挑战已散,新至。大明共和国军队在基隆港和台北取得初步优势后,将目光锁定台南。此地荷兰势力强大,安平古堡等据点重兵布防,防御森严。
郑森伫立在旗舰宽敞却压抑的指挥室,四周地图与作战沙盘,似在诉说着即将来临的恶战。他凝视着台南地区的地图,眉头紧蹙,眼神凝重。台南局势错综复杂,他深知,能否攻克台南,是解放台湾岛的关键。
经与沈小科师长多次研讨,他们制定出周密作战计划。步兵24师在当地原住民引导下,成功从侧翼迂回,悄然逼近安平古堡。原住民们身着朴素服饰,眼神坚毅,对这片土地的每一处都了如指掌。在他们带领下,步兵24师如潜伏的巨龙,渐渐靠近敌人巢穴。北洋舰队于海上严阵以待,巨大战舰整齐排列,似钢铁巨兽蛰伏,随时准备给予火力支援。
安平古堡内,荷兰守军指挥官范·豪森望着逼近的大明军队,焦虑与不甘交织。出身荷兰军事世家的他,自幼接受严格军事训练,自认军事才能卓越。此次驻守台湾,本欲建功立业荣归故里,却陷入如今绝境。
与外界失联的他,心急如焚,愤怒地捶打着墙壁,面目狰狞地对士兵咆哮:“这些可恶的敌人,让我们孤立无援!但我们荷兰勇士绝不退缩,加强防御,让来犯之敌有去无回!”吼声在古堡大厅回荡,透着绝望中的疯狂。
在范·豪森指挥下,荷兰士兵虽恐惧却强撑着加固防御工事。他们在古堡中忙碌穿梭,调整火炮角度,那黑洞洞的炮口似狰狞的眼,觊觎着来敌。城墙周围,尖锐竹签藏于草丛,沉重巨石悬于墙边,妄图阻挡大明军队的进攻。
战斗打响,郑森下令,北洋舰队战舰齐发,无数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空,向安平古堡倾泻。瞬间,古堡上空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荷兰人的防御工事在猛烈炮火下摇摇欲坠,砖石纷飞,尘土弥漫。许多荷兰士兵被强大火力吓得瑟瑟发抖、脸色惨白,可范·豪森仍挥舞指挥刀,大声呼喊,强令士兵坚守。
步兵24师战士在炮火掩护下,迅速向安平古堡冲锋。沈小科师长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大声呼喊:“同志们,为了祖国,为了台湾百姓,冲啊!”坚定有力的声音如洪钟响彻战场。战士们受其鼓舞,如猛虎扑向敌人,眼神中燃烧着斗志,步伐坚定迅速。
古堡城墙下,战斗惨烈异常。荷兰人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疯狂射击,密集子弹如雨点般落下,地面尘土四溅。我军战士凭借前期充分训练和灵活战术,巧妙利用掩体和地形,敏捷躲避子弹并奋勇还击。尽管敌人火力凶猛,战士们配合默契,将伤亡减至最低。有的战士冲锋遇险,却冷静应对,化险为夷;他们时而藏身巨石后伺机而动,时而趁着敌人射击间隙快速跃进,向城墙逼近。
古堡内部,蛟龙特战旅队员在江大旺旅长带领下,如黑夜幽灵般潜入。江大旺旅长眼神锐利,时刻警惕周围动静。队员们身着迷彩服,在昏暗走廊悄然前行,几乎未发出声响。他们与荷兰精锐部队展开激烈巷战,凭借先进武器和灵活战术,不断消灭敌人。副旅长张想妹和政委陈俊杰各率部分队员,从不同方向夹击敌人。
范·豪森得知古堡被渗透,面露慌乱,旋即镇定下来,亲自带队围剿蛟龙特战旅。他明白,若不解决这些潜入者,安平古堡必失。他紧握指挥刀,眼神凶狠,如困兽准备最后挣扎。
然而,蛟龙特战旅队员训练有素,巧妙利用地形和精湛战斗技巧,让范·豪森的围剿部队屡屡受挫。队员们相互配合,于狭窄巷道设伏,待敌人进入便突然攻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有的队员近身搏斗时,展现高超格斗技巧,几下便制服敌人。
战斗中,我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惧牺牲。有的战士为掩护战友,果断行动,用智慧和勇气化解危机;有的战士面对敌人猛攻,临危不惧,顽强抵抗直至消灭敌人。协助作战的原住民们也拿起简陋武器,与战士并肩作战。他们熟悉地形,为战士传递情报、指引道路,甚至关键时刻用身体挡子弹,扞卫着这片土地。
经过数小时激战,我军凭借出色战略战术和顽强意志,逐渐突破荷兰防线,将其势力压缩至古堡几个孤立据点。郑森和沈小科商议后,决定发起总攻。
总攻号角激昂响起,在战场回荡,似胜利前奏。我军所有力量汇聚,向荷兰最后据点发起猛攻。战士们如潮水般涌来,喊杀声震天,步伐整齐有力,口号声此起彼伏,尽显强大战斗力和必胜信念。
荷兰人在我军强大攻势下终难支撑,范·豪森看着身边士兵渐少,绝望涌上心头,自知大势已去,最终无奈举起白旗投降。放下指挥刀、举起白旗的那一刻,他眼神中满是无奈与不甘。
台湾岛重回祖国怀抱,岛上百姓欢呼雀跃,纷纷出门迎接大明军队。老人们热泪盈眶,感谢战士带来自由和平;孩子们好奇地围绕着战士,眼中满是崇拜。一些百姓拿出家中仅有的食物递给战士,表达感激之情,战士们微笑接过,眼中满是温暖与感动。
此次战斗,击毙荷兰军队1万人,俘虏约三千余人,缴获大量物资武器。包括仿制火炮五十余门,仿制我军解放式步枪一千余支,以及大量弹药、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这些缴获补充了我军装备和后勤,士兵们整齐排列缴获武器,心中满是自豪。
我军也付出了代价,牺牲八十余人,受伤两百余人。每一位战士的伤亡都令人痛心,但他们的英勇和牺牲为台湾解放奠定了基础。战斗中消耗大量弹药,包括数千发炮弹、数十万发子弹,还有一定数量的粮食、药品等物资。后勤人员忙碌穿梭,为战士补充物资,确保战斗顺利进行。
解放台湾岛的战斗艰苦卓绝,我军用鲜血和生命扞卫了国家尊严,实现了祖国统一。
战斗结束,郑森、沈小科、江大旺等将领站在台湾土地上,望着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感慨万千。他们虽面露疲惫,眼神却坚定。他们明白,这只是统一大业的一步,未来挑战众多,但坚信在军民共同努力下,大明共和国定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让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绽放光芒。
曾出访吕宋岛并与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达成合作的徐弘,第一时间来到台湾岛。他身着整洁西装,眼神睿智自信,积极筹备台湾对外交流与发展,希望借助国际力量让台湾恢复生机活力。他与当地商人、学者交流,了解经济状况和需求,制定详细发展计划。
海军陆战队副司令员兼政委林则,迅速投入战后海军陆战队建设。他深知强大海军陆战队对保卫海疆的重要性,走进训练基地,看着士兵训练,心中满是责任感。他亲自指导训练,检查装备,确保提升战斗力。
解放台湾全岛后,为加速战后重建与经济建设,我军就地征召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征召面向台湾全体民众,包括部分退伍士兵、各民族青壮年等。
征召现场,人们排着长队,眼神充满期待与热情。他们知道,这是建设家园、为祖国贡献力量的机会。根据台湾实际需求和战略规划,首批生产建设兵团征召五万人,按军事化编制管理,设师、团、营、连、排等单位。每师辖三个团,每团辖三个营,每营辖四个连,每连辖三个排,每排约三十人。
征召过程中,充分尊重岛内各民族特殊情况,依据不同民族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和生产技能,合理分配人员、安排任务,确保各民族成员在兵团中发挥优势、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工作人员耐心解答报名者问题,记录信息,保障征召顺利进行。
结合岛内各民族情况,逐步推行南方经济改革与土地改革政策。经济改革上,鼓励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农业方面,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设备,专家深入田间指导,推广科学种植,提高农作物产量;手工业方面,扶持传统手工艺,鼓励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手工艺人在政府支持下开设工作室,传承创新技艺;商业方面,加强市场建设,促进商品流通,政府投资建设大型市场和商业街区,吸引各地商人,台湾商业逐渐繁荣。
土地改革上,没收荷兰殖民者和不法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建立农村合作社,组织农民集体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农民拿到土地时,脸上洋溢着幸福,他们知道生活将从此改变。
台湾岛,这座饱经沧桑的宝岛,历经战火后迎来新曙光。全体军民携手共进,将共同建设这片土地,让它在祖国怀抱中绽放更绚烂光彩。新时代里,台湾人民将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田间劳作的农民、工厂忙碌的工人、商业拼搏的商人,都怀揣梦想,奋勇向前。而那些为解放台湾牺牲的战士,将永远被铭记,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