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明啊,你这又可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啊!”
李昭和华科院院长邓老两人对看了一眼苦笑一声。当他们急急忙忙来到海军科研中心核工程中心的时候,看着面前只有半立方不到的小型可控核聚变炉,脸上满是惊叹之色。
“邓老,您这话可就冤枉我了,我这不也为了毕业设计吗。”
宫明挠了挠头,完全没觉得有多大事情一样。
“又是毕业设计??”
邓老闻言一愣,有些不解地看着宫明。
一旁的李昭无语到:怪我咯!!!!
宫明看着看着两人缓缓地再次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无奈道:“邓老,您有所不知啊,我们这个小组被我老师忽悠进行一个不可能的跨学科毕业设计。所以我们打算制造的新型武器需要一个极为强大且稳定的核心动力系统,我也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摸索,才终于研究出了眼前这看似有些不可思议的东西。其实呀,我原本只是想解决毕业设计中的这个关键问题,真的没有想到会引发这样的轰动。其他的具体情况呢,等您到时候来观看我们的毕业设计,自然就会一目了然啦,您就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让您满意而归的。”
“哎,可是没叫你们搞出这么惊人的东西嘛!”李昭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无奈和觉得给宫明坑了,声音都有些颤抖起来,“你们,这……这简直!!!你们这帮孩子,怎么就这么大胆呢?”
宫明连忙走到两人身边,说道:“老师,我们也是被逼无奈啊,实在是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了,才冒险尝试了这一步。但我们心中始终牢记着毕业设计的初衷,就是要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为华国军工武器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您可千万不要生气呀,我们会好好把控后续的一切,确保不会在搞出什么惊天事情的。”
邓老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好吧,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看你们接下来的表现吧。记住,一定要谨慎行事。”
宫明坚定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毅:“您放心吧,邓老,我们一定会谨记您的教诲,用心完成这次毕业设计的。”
邓老看着面前的小型可控核聚变炉,语气中带着几分震撼和不敢置信。他深知单可控核聚变都已经够惊天动地了,在算上上次的鸿蒙系统这些技术,那一下项技术一旦成熟并应用起来,将会对国家的能源,科技安全,军事力量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但宫明刚说只是他们毕业设计其中一项,现在的邓老的好奇心也给宫明挑起,于是邓老拍了拍宫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好,那我就等你们的毕业设计,希望你们做出来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华国的实力更上一层楼。要真的是一个跨时代武器我会将你的情况如实向上级汇报的,国家一定会重视你的成果的。”
“那就多谢邓老了。”
“那就多谢邓老了。”
宫明闻言一喜,连忙向邓老道谢。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大门突然被推开,一群身穿军装的将领和专家走了进来。
他们之中,为首的是一位年约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眉宇间透露着一股威严和霸气。此人正是南部战区司令长顾言。
顾言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问道:“邓老,李院这里的事情我听小张说了,是真的吗?”
邓老和李昭闻言,连忙将顾言等人带到小型可控核聚变炉前“没错,顾司令,你来看看这个。”
顾言看着面前这个半人多高的炉子,脸上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色道:“这是……小型可控核聚变炉?”
邓老满脸自豪地说道:“没错,这就是小型可控核聚变炉,是我们国家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顾言闻言,不禁兴奋地挥舞着手臂道:“太好了!太好了!”他深知,这项技术一旦应用起来,将会对国家的军事实力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顾言看着在李昭身边的宫明,眼中闪烁着欣赏和赞赏的光芒。“你就是宫明,我来的路上,听小张说,这项技术是你主导研发的?”
宫明不好意思的说道:“顾司令,其实我就提出想法,还多得我师兄还有他的团队的信任和帮助,才可以将这个项目落地下来的,所以说,这些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顾言轻轻地拍了拍宫明的肩膀,那动作沉稳而有力,仿佛是在传递着一份特殊的力量与认可。他的语气中蕴含着深深的赞赏和激励,缓缓地吐出:“不错,不错,你们这些年轻人真的是了不起呀,尤其是你和小张,你们可是我们华国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呢,未来可期啊!”
顾言内心深处无比清楚,像宫明这般年轻有为的人才,是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希望所在。他默默思索着,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这个重大科研成果对华国未来影响的画面。他深知,一旦这科研成果能够顺利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会给整个国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影响力将是无法估量的。
与此同时,他也记起宫明和张建国同是李昭的弟子,而宫明更是李昭最后的一位关门弟子。这个身份让顾言对宫明多了一份特别的关注与期待。他发现宫明不仅拥有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学习起来如鱼得水,而且还具备勤奋刻苦的精神,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始终坚持不懈。这样的品质在如今的年轻人中实属难得,顾言不禁在心中暗暗赞叹。
看着宫明,顾言的思绪开始活跃起来,他的心底开始悄悄地盘算着如何将这样好的人才挖到军部里,让他能够在科研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随后,他郑重地对着李昭说道:“李院,您带出来的弟子,真的每一个都令人惊叹不已啊,个个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像宫明这样的孩子,将来必定会在科研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先锋。”
李昭心里不好的预感升起,那股不好的预感此刻愈发强烈,内心警铃大作,心想不好,不会又来忽悠的吧,回想几年前顾言来西工大参观的时候,发现张建国的优秀后,不要脸的忽悠张建国去到海军科院院的情景,李昭心里不好的预感升起。李昭闻言,连忙谦虚地说道。
“顾司令,您过奖了,宫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呢。”
就在这时,顾言突然画风一转将目光看向宫明,眼中闪烁着欣赏和赞赏的光芒,语气中带着几分诱惑和期待说道:“宫明啊,我看你这小伙子不错,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海军科研院啊?”
他内心知道,像宫明这样的年轻人才,如果能够加入海军科研院,加上他师兄两个人,将会对华国海军军事实力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宫明闻言一愣,一脸无语的看着顾言和自己老师李昭。“啊?这个……”
而那李昭此刻心中着实未曾料想到,这顾言竟能如此地不知羞耻、毫无脸面可言,明明当着他的面,就这般明目张胆地在他眼皮子底下开始挖掘人才,居然还会那般突兀地朝着他最为疼爱的那个小弟子抛送出了那象征着友好与拉拢的橄榄枝。当李昭满心震惊,正欲张口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那顾言却好似丝毫未察觉到李昭内心的波澜一般,又紧接着再次开口说道:“怎么?你难道不愿意吗?”此时的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微妙的气息,李昭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与犹豫,而顾言则依旧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似乎笃定自己能够轻易地将那小弟子收入麾下。
宫明平静的说道:“不是,顾司令,我只是没想到您会突然这么说,而且我现在还是一个大四的学生,还有学业,这样不太好吧。而且这个项目不是我自己可以完成的,没有我大师兄团队合力完全不可能完成的,我觉得后续的优化和落地事情,你可以完全安排我师兄负责,他全程参与并完成掌握了技术还又是海军科研院的人,有他带领下其实也是一样的,最后等我学业完成后,老师认可我出师的时候,我想在考虑去那个地方。”
李昭听后内心无比开心,便开口打圆场道:“顾司令,现在宫明还是本科生,等他在我手下研究生毕业后,要你那是不嫌弃,我一定联系你,到时在说也不迟。”
见李昭和宫明这样回答,顾言也不急,他知道要再次忽悠李昭的徒弟来海军科研院的难度,这件事情需要徐徐图之,便笑笑道:“没关系,慢慢考虑,我们海军科研院随时欢迎你的加入。”
宫明闻言,微微对顾言笑道,一切尽在不言中。但李昭已经在他内心本子记上,一定想办法把宫明留在华科院。
宫明的小插曲完事后,顾言突然想到了什么,转头看向邓老,语气中带着几分询问和期待
“邓老,这项技术既然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那要不要向上面汇报一下?”
邓老闻言,点了点头“嗯,这是应该的,而且是你们海军科研中心研究出来的。”他知道,像这样的重大科研成果,必须及时向上面汇报,以便国家能够尽快做出决策和部署。
顾言听闻众人的招呼后,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那笑容中似乎蕴含着些许不易察觉的坚定与决心。他微微颔首,便毫不犹豫地转过身,迈着稳健的步伐迅速离开了那间充满神秘气息的实验室。在离开的那一刻,他心中早已盘算好了接下来要安排的一系列相关事宜,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地在他脑海中浮现。
看着顾言渐渐远去的背影,邓老那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情,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华国未来的希望。李昭则紧抿着嘴唇,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神色,他深知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后续研发和应用所面临的挑战。而其他在场的大佬,也都纷纷开始行动起来。
邓老和李昭等人很快就将目光聚焦在了宫明和在一旁默默吃瓜的张建国身上。宫明突然以需要完成毕业设计为由,试图将后续技术讨论的事情推给张建国,自己却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捣腾第二个原型炉。他眼中现在全都是加快速度完成第二个原型炉,然后回去把他的扎古制造出来。而张建国呢,一开始还显得有些无奈,被一群大佬追着沟通,让他感到有些压力。但当他想到宫明已经将有关可控核聚变的所有技术和资料全部教导给他,同时自己已经掌握的七七八八,他心中顿时有了底气,便开始和各位专家大佬沟通起有关的问题和技术难点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 10 天漫长而又紧张的制造过程,第二个原型炉终于顺利地建造完成。宫明更是兴奋不已,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扎古马上要屹立于大地之上一样。于是马上的他与邓老、李昭、张建国以及他们的研究团队成员一一告别,匆匆离去,回到研究工厂。
随后,在顾司令的精心安排下,专人以最高安全标准将设备和人员护送回研究工厂。一路上,大家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输和人员的妥善安置。而张建国这边,由顾司令将此事向上面详细汇报之后,上面即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迅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上京内诸位高层领导们围坐在一起,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他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有的强调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有的则注重效率与可行性的平衡。经过一番深入而热烈的探讨,最终决定由张建国所带领的团队来主导整个华科研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投身于将以完成的小型炉巨大化的事情上,尽快拿出华国第一个大型可控核聚变反应炉的建设评估与论证方案。这不仅是一项关乎国家科技未来的重大使命,更是一次对我国科研实力的严峻考验。为了能够尽快达成目标,各个部门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当中。张建国团队更是日夜兼程、全力以赴地开展各项工作,力求尽早出具一份完善且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且要争分夺秒地开始建设出华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可控核聚变大型炉。
与此同时,回到研究工厂后,宫明和他的室友汇合立即投入到扎古的建造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