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母亲是孝肃皇后周氏,本是庶出,理应与太子之位无缘,但奈何其父英宗还未来得及有嫡长子便在土木堡一战中被瓦剌俘虏。
其奶奶孙氏为了稳住皇位,便直接先立他为太子,这时,朱见深也仅仅两岁,而十九岁万贞儿便是这个时候被派去照顾朱见深的。
直到景泰三年五月,在他的叔父一系列操作下,使得他的太子之位被废除,沦为沂王。
对于年幼的朱见深而言,被废去太子之位他应当并没什么感触,但生活环境以及周边人们的变化确实真实发生在他的身上,使得他这一段时间内生活在恐惧,焦虑,不安之中。
【朱见深的口吃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下导致的。】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朱祁镇南宫复辟为止。
至于朱祁镇为什么不与钱皇后再生一个嫡长子培养,可能是当时钱皇后在朱祁镇被俘虏时候,忧虑朱祁镇安危,长时间哭泣并跪地祈祷,导致一条腿瘸了,一只眼睛也哭瞎了,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而朱祁镇与钱皇后感情又极好,有记载周氏曾想以朱见深唯由,让朱祁镇改立皇后,但被朱祁镇一口回绝。
甚至朱祁镇临终前反复叮嘱朱见深,要求朱见深要对钱皇后尽孝,让钱皇后得以颐养天年,并安排好钱皇后后事,让后钱皇后与他合葬,并且要求钱皇后百年之后,要与他同祔太庙。
这一切都说明二人之间感情。
那么,当时古时候医疗技术不成熟,生孩子都会伴随着性命之忧,朱祁镇应当是不愿钱皇后再受这些意外,才没有了再生嫡长子一事。
另外,朱见深作为已经被立过一次太子的皇子,在朝中也有一定影响,朱祁镇当时重新复辟急需稳定朝堂,所以最终思虑再三,便继续让朱见深为太子了。
不过,朱祁镇从始至终一直没有看好过朱见深,他曾因朱见深口吃与性格懦弱问题,对他能否胜任皇位一直无比忧虑,一度去找李贤商议可否更换太子。
但是都被李贤以社稷稳定唯由,不认可此事。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天顺八年正月十六,朱祁镇驾崩,太子朱见深即位,次年年初,改年号成化。
成化时期,总体来说应当是属于中兴时期,但是作为一位中兴之主,朱见深的名声确是很一般,甚至像昏君。
这一切都源于后世朝代为清朝,而清朝便是由女真人所建立。
而女真一族,分别在成化三年与成化十五年,被朱见深下令打的差点灭族,也就是成化犁廷。
这使得女真族极其痛恨这位成化帝,后面是编撰明史自然是好事一笔带过甚至淡化,一些错误便被无限放大。
就比如,清朝编撰的《明史》中,将朱见深与万贞儿的感情刻意歪曲,强调万贞儿“妖妃”形象以及两人关系的不正当性,将朱见深塑造成一个沉迷不伦之情的昏君。
朱见深时期设立西厂制衡东厂锦衣卫,变成轻信宦官、导致朝政混乱的典型。
朱见深在位时的一些重要功绩,如“成化犁庭”对女真的打击、平息广西大藤峡叛乱、设置郧阳府解决荆襄流民问题等,在清朝的记载中被淡化或贬低。
最终硬是将朱见深写成一位昏君典型。
...
——
朱见深登基首先便是为于谦平反,他先是以登基大赦天下,将于谦的儿子于冕赦免回来。
在于冕的上疏以及朝中大臣的联合申诉之下,朱见深下诰,恢复于谦的官职,并赐祭。
诰文中提到“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为于谦的枉死昭雪。
虽说朱见深这一举动可能是因为平息民意,当时距于谦被害不足十年,朝中民间为于谦平反鸣冤的声音还是比较多的,这一举动显然是可以极大效率稳定人心,顺应民意。
不过这也说明了朱见深政治水平还是很不错的,用这样简单的小事便赢得巨大利益。
后朱见深还于成化十一年十二月做出决定,不计前嫌,恢复朱祁钰的帝号,重新拟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为其重新翻修帝陵,使得景帝陵墓恢复了皇帝的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