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1966年4月29-30日
上海
从盐城一回来,方梅和小顾马不停蹄立刻到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这里前身是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1933年由北平迁至上海,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仪器设备最先进、科研能力最强的药物研究所。方梅直接找到所长,亮出工作证。所长很重视,直接打电话给毒性实验室,亲自交代实验室立即把在大丰提取的检材做微量毒性元素检测。
方梅赶回上海公安局,坐在朱青林办公桌对面,拿出那份名单:“朱副处长,这里有一份名单,想麻烦你们协助调查一下。”
朱青林笑嘻嘻说:“怎么样?苏北一行感觉如何?把你冻得够呛吧?那边早春可还是挺冷的。听小顾说你这一趟很有收获啊。”边说边拿过名单。
“挨冻值了!黄非的死很可能大有隐情,他死的前一天有人去找过他,这份名单就是黄非出事后当天和第二天离开农场的人。如果黄非确系非正常死亡,那么凶手很可能就是名单中的一人。”
“哦?”朱青林认真看起抄录的名单。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或住址 来场事由 离场时间 去往
1、 许春秋 男 40 上海音乐学院教师 探亲 4.18 上海
2、 曾亚斌 男 43 上海沪东造船厂工人 探亲 4.18 上海
3、 苗玉梅 女 31 阜宁一中教师 探亲 4.18 阜宁
4、 肖重阳 男 42 重阳中医诊所中医师 访友 4.18 上海
5、 邱振国 男 38 无业 访友 4.18 上海
6、 吴德惠 男 46 扬州揽月楼饭庄厨师 探亲 4.19 扬州
7、 谢婉瑛 女 39 家庭妇女 探亲 4.19 上海
8、 卓树平 男 48 南京市民政局干部 办事 4.19 南京
9、 杨阿青 男 51 青浦县城厢公社农民 探亲 4.19 上海
“黄非刑满后就安置在农场就业,住在场部附近。”方梅解释道:“农场场长是老公安,很有经验,有些没有到过场部的人就没有列进名单里。”
朱青林数了数:“这上面有6个人是上海的,我马上让人去户籍所在的各分局查户口档案,先汇总掌握他们的家庭、历史、住址等情况,经过初步分析后再重点展开调查。至于南京、扬州、阜宁的其他三人只能依靠当地的公安机关了。”
方梅点点头,只说了句:“要快。”
朱青林马上拿起电话叫来顾海滨:“小顾,交给你个任务,你带上人下到几个分局去,把这几个人的基本情况摸清楚,给你一天时间。”
顾海滨看了看朱青林在名单上做的记号:“就这六个人吗?需要盯住吗?”
“暂时不用,你先去把他们的户籍、住址、职业、家庭成员、个人历史等情况从分局搞回来。另外,电话联系南京、扬州、阜宁三地的公安局,调查名单上另外三人的基本情况。”
顾海滨显得信心十足:“现在才上午九点半,今天晚上之前保证整理出来。”
朱青林和方梅对这个干劲十足的小伙子很满意:“去吧。”
看着顾海滨匆匆而去,朱青林又问:“方副处长,刚才你说黄非有可能是非正常死亡,有什么依据吗?”
“当然有!第一、黄非死的前一天,邻居曾看见有陌生人找过他;第二、黄非死亡的症状是心肌梗死,但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这一结果,比如说中毒;还有第三、正当我们准备找他了解情况,他却突然身亡,这也太巧了。反常必有妖!”方梅接着把钱中兴提出的怀疑依据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你们广东省厅胆子真大,这么个前国民党军医说的话也敢信?还敢借调?”
“当然,他的历史情况我们还会去调查,不过这个钱博士确实专业很强,人尽其才嘛。再说,我人手也不够啊。”。方梅心知肚明,1955年发生的“潘汉年、杨帆事件”余威尚在,搞得上海市公安局有些寒蝉若噤,对于使用有历史问题的人向来比较谨慎。
朱青林又问:“钱中兴说的也只是一种猜测吧,有什么证据证明吗?”
方梅:“我在大丰现场提取了一些证物,当地没条件检测,今天一早我已经交给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做毒素分析了。”
朱青林思忖着道:“如果证物检出那个蓖麻毒素的成分,那事情可就大了。这么尖端的毒素,内地的潜伏特务可没有,那必定是境外特务机关派人带进来的,然后指使内地的特务干的;而敌人总部能这么重视灭口黄非这件事,说明他们要保护的那个人非同寻常啊!也说明你们省厅查证黄非的方向完全正确。”
方梅连连点头:“不仅如此,如果证明黄非死于毒素,那还说明他们要保护的那个人已经觉察到我们要查黄非,而且他还有渠道迅速联系上敌人的总部,让总部想办法尽快除掉黄非。”
朱青林一惊:“这么说那个人有可能就在你们省厅里或者知道你们正在清查?”
方梅笑而不答。
朱青林:“这也太……那什么了!”
方梅干脆地说:“所以我的动作一定要快,顺着查人和查毒这两条线索,尽快揭开黄非死亡之谜,进而挖出鼹鼠。”
朱青林激动地站起来:“我跟我们处长和分管局长汇报一下,看看能不能抽调几个人,专门配合你工作。”
方梅笑着说:“那就太感谢了。我们省厅怕惊动了那个人,只能暗查,有你们大力支持,那进度就快多了,”
“天下公安是一家嘛!何况郭厅长还是我的老领导呢。抓鼹鼠,义不容辞!”
方梅:“客气话我就不多说了,由于事关重大,嫌疑人又很可能就在上海,我会向厅里汇报,建议厅里与你们上海市局组成联合办案组,共同侦办此案。”
第二天上午,方梅接到了上海药物研究所毒性实验室的电话,说检测结果已经出来了,请她速去。
朱青林在礼堂参加大会,方梅张望了好一会儿才找到他,猫着腰走到他身边低声说:“老朱,结果出来了,我马上要去一趟上海药物所取检测报告。”
朱青林说:“我给你找辆车。”
方梅起身就走:“不用,我坐公共汽车去。”
“哎…哎,要不要钱中兴跟你一道去?”
“嗯,好吧。”
到了药物所,迎接方梅和钱中兴的是位60岁上下、戴着眼镜、满头白发的研究员。看过方梅和钱中兴的介绍信,他彬彬有礼地轻握方梅的手,指了指方梅,又指了指钱中兴,略带诙谐地说:“我姓袁,你姓方,外圆内方是为钱。哈哈哈,袁昌祚,毒性实验室主任。”
方梅和钱中兴都被逗得笑起来,气氛一下变得轻松。
袁昌祚把他们请进办公室,“方副处长……”
“叫我方梅或小方就行。”
“哦,小方同志,你提供的检材经我们室连夜加班检测,在一个紫砂茶杯边沿以及胃溶物、呕吐物残余中均提取到极其微量的毒素残留,这是检测报告。”
“什么毒素?”
“极有可能是蓖麻毒素。”
方梅看了一眼满是英文和化学分子式的检测报告,顺手递给钱中兴:“我看不懂,请钱法医看吧。”
钱中兴接过报告,急切而仔细地看起来。
“喔,钱同志是法医?”袁昌祚打量着钱中兴,“你的英文程度不错嘛。”
钱中兴看到两行关键数据,轻轻舒了口气,简单答道:“我留过学。”
“哦?”袁昌祚愈发感兴趣:“在哪儿留学?学什么专业的?什么时候去的?”
“抗战胜利那年去读的医学博士。”钱中兴显然不愿多谈这个话题,简单而模糊地答了一句。
袁昌祚追问:“在哪个学校?”
“斯坦福”
袁昌祚越发来了兴趣:“斯坦福?导师是谁?”
“Ronald Sanchez教授”
“哈哈哈……”袁昌祚爆发出一连串爽朗的笑声,“知道吗?你是我的小师弟,也是我的小师侄。”
钱中兴和方梅都吃惊地看着他。
“Ronald Sanchez是我同学,也是我在美读书时最好的朋友。嗯,这下简单了,不用我多费口舌了。小钱是Ronald 的高徒,他会向你解释这份报告的。”
钱中兴感叹道:“人生真是奇妙啊,没想到能见到老师的好友。师叔,失礼了!”
袁昌祚摆摆手:“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你们碰到的应该是一起投毒案件,死亡症状应该类似于心肌梗死,很容易被人忽视。这个疑点应该是小师弟你发现的吧?”
钱中兴红着脸没有否认。
方梅在一旁说道:“袁主任没有猜错,是钱博士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但案子未破,还请主任保密。”
袁昌祚收敛起笑容:“那是自然。”
方梅又问:“袁主任对蓖麻毒素了解多少?”
袁昌祚摇摇头认真地说:“这不是我的专业方向,但我知道蓖麻毒素的作用原理,它是存在于蓖麻籽中的植物蛋白,摄入后能对人体的肝、肾等器官造成实质伤害,并能溶解和凝集红细胞,麻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它的毒性很强,远胜于大家熟知的氰化钾,区区几克蓖麻毒素便可毒死上百成年人!不是专业的机构很难掌握它的提纯和应用技术。我们所的技术和设备在国内都是一流的,但你们提供的检材里毒性物质残留极其微量,检测时也是费了很大的劲,本着负责的精神,检测报告上只是实事求是写了检测结论,建议你们再找国内的一流机构再做一次复检。”
“国内还有哪家机构拥有专业技术和设备呢?”
“北京医药研究所或者……或者军队的有关研究机构。”
“好的,十分感谢!”
方梅和钱中兴一脸兴奋地赶回市公安局,初步检测结果已足够证明他们的怀疑和推测完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