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清竹望着眼前一脸认真却状况百出的石百川,心中不禁充满疑惑,完全摸不透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就在不久前,这个平日里对厨艺毫无兴趣的家伙,居然像着了魔一般突然对做饭产生了浓厚的兴致,甚至还信誓旦旦地要亲自下厨为自己烹制美味佳肴。
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尽管有谭清竹在一旁悉心指导,但石百川还是状况频出。原本应该用于蒸馒头的面粉,经过他一番“折腾”之后,竟然变成了满满一盆黏糊糊的面糊糊!面对这意外的局面,两人都有些傻眼。不过既然已经这样了,总不能将这些食材白白浪费掉吧?于是,谭清竹皱着眉头思考片刻后,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干脆再加点材料,把这盆面糊改造成可以制作炸油条的面糊。说干就干,她迅速找来各种调料和配料,开始动手调配起来……
谭清竹熟练地加入盐、小苏打和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原本失败的面糊在她手下渐渐有了炸油条面糊该有的样子。石百川站在一旁,眼睛里满是钦佩,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清竹,还是你厉害。”谭清竹白了他一眼道:“你呀,好好学着点。”
随后,谭清竹将调好的面糊放在一边醒面,她转头看向炉灶,发现火快熄灭了,赶紧蹲下身子添柴加火。而石百川则好奇地拿着一根筷子戳着面糊玩。
过了一会儿,面糊醒好了。谭清竹将锅里倒入油,待油温合适,她拿起一块面糊轻轻拉长放入锅中。热油翻滚间,油条慢慢膨胀起来,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石百川兴奋得直拍手,“哇,真神奇!”谭清竹捞出炸好的油条放在盘子里,递给他一根,石百川咬了一口,烫得嘴巴来回捣鼓,含糊不清地说道:“好吃,虽然做饭不容易,但跟你一起还挺有趣的。”谭清竹看着他笑了,之前的无奈也消散了不少。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石百川放下手中的油条跑去开门,原来是邻居王大娘。王大娘一进门就闻到了油条的香味,打趣道:“你们小两口做啥好吃的呢,这么香。”谭清竹脸微微一红,刚要解释,石百川却傻笑着说:“大娘,我们刚炸的油条,您尝尝。”王大娘接过油条咬了一口,赞不绝口。
吃完油条后,王大娘拍着谭清竹的手说:“你们俩感情真好,以后肯定越过越红火。”谭清竹害羞地低下了头。王大娘离开后,石百川看着谭清竹说:“今天咱们学会了炸油条,明天咱们试试做饺子吧。”谭清竹抬头看着他充满期待的眼神,笑着答应了。
石百川高兴地跳起来,然后拉着谭清竹开始计划起明天包饺子要用的馅料和工具。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映照出一幅温馨的画面。
第二天一早,石百川就拉着谭清竹来到厨房。石百川自告奋勇地去剁馅,可是他没经验,菜刀险些切到手,谭清竹忙不迭地接过刀,嗔怪道:“还是我来吧,你去擀面皮。”石百川听话地点点头。谭清竹熟练地剁着肉馅,还加入各种调料搅拌均匀。石百川擀面皮倒是学得快,不一会儿就擀出了好些圆圆的面皮。两人便开始包起饺子来,石百川包的饺子歪歪扭扭,有的甚至露馅了,惹得谭清竹哈哈大笑。但谭清竹包的饺子一个个像精致的小月牙。当饺子煮好端上桌,石百川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送进嘴里,结果烫得龇牙咧嘴。谭清竹又是好笑又是心疼,递给他一杯凉水。吃着饺子,石百川满足地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饺子,因为是咱俩一起做的。”谭清竹心里暖暖的,感觉日子过得简单又幸福。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不断尝试做更多的美食,生活充满了欢笑和温暖的烟火气。
随着时间推移,谭清竹发现自己怀孕了。石百川知道这个消息后,激动得眼眶泛红,小心翼翼地摸着谭清竹的肚子,仿佛那里已经是稀世珍宝。
接下来的日子,石百川不让谭清竹再做重活累活,自己包揽了家中大部分事务。谭清竹则安心养胎,偶尔指导石百川做饭。
孩子出生那天,石百川紧张地在屋外踱步。当听到婴儿啼哭,他冲进屋内,看到虚弱但满脸幸福的谭清竹和襁褓中的孩子,泪水夺眶而出。
后来,孩子慢慢长大,也跟着他们在厨房里捣鼓食物。一家三口的笑声常常回荡在小院里。尽管生活平淡如水,但是这种田园般的宁静与和谐,让他们无比珍惜。每天傍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夕阳西下,感受着微风拂面,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岁月就在这无尽的美好与安宁中缓缓流淌。
孩子渐渐长大,到了读书识字的年纪。石百川用木板制作简易的桌椅,谭清竹拿出自己珍藏的书籍。孩子聪明伶俐,学东西很快。每到农忙时节,邻居们都会互相帮忙。石家的孩子也学着父母热情待人,给劳作的人们送去清凉的井水和解渴的瓜果。
时光荏苒,孩子已长成少年。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外乡商人,带来许多外界新奇的玩意儿。孩子被一本讲述山川湖海的画册吸引。石百川和谭清竹看出孩子眼中的向往。
于是,他们决定送孩子出去闯荡。离别的时候,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期许。孩子带着家人的爱和期望踏上旅程。石百川和谭清竹依旧守着小院,每日劳作,闲时回忆往昔。他们相信孩子会带着美好的品德和信念,在外面的世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他们的小家将永远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无论孩子走到哪里,这份田园间的温馨记忆都会深深烙印在心中。
多年后,孩子寄回书信,告知父母自己在远方的城镇站稳脚跟,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信中夹着一些银票和当地的特产,石百川和谭清竹欣慰地笑了。
又过了些日子,孩子带着一位温婉的姑娘回到小院。原来他已成家,此次归来一是探望双亲,二是希望得到他们的祝福。石百川和谭清竹高兴极了,杀鸡宰羊,邀请全村人一同庆祝。
孩子在家住了一段时日,期间向父亲学习耕种技巧,向母亲讨教持家之道。离别时,孩子承诺会常回家看看。此后,每年春秋两季,孩子总会携妻带子回到小院,每次回来都会带回外界的新鲜事物和见闻。石百川和谭清竹的小院依旧充满欢笑,田园生活依然平静祥和,只是多了远方游子的牵挂与思念,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注入这方小小的天地,使其更加温暖美满。
随着岁月流转,石百川和谭清竹渐渐老去。孩子也已步入中年,事业有成但愈发珍惜回乡看望父母的时光。
有一年春天,孩子一家如往常般归乡,却发现小院略显破败。原来老两口身体不如从前,很多农活力不从心。孩子心疼不已,当即决定留下修缮小院,并雇了几个村民帮忙打理农田。
孩子的孩子们在小院里跑来跑去,就像当年的他一样好奇这里的一切。孩子陪着父母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听他们念叨往事,心中满是愧疚。
这次离开前,孩子做出了决定。他要把城里的生意慢慢交给可靠之人,举家搬回村子,他深知田园生活才是家族传承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