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和贾政忙簇拥着林如海,进了那雕梁画栋的大门。
一时间,小厮们与丫鬟婆子们忙碌起来。
不一会儿,就抬来了几顶雕花轿子,众人依次落座。
随后,轿子便沿着那曲折悠长的甬道,缓缓向内院深处行进。
因黛玉和小宇轩还小,在贾府众人眼中,都算不得大人,便被安排与权景瑶合乘了一顶四人抬的宽敞轿子。
刚坐稳身形,还未等轿夫抬起轿杠,一阵凌乱而急切的脚步声便远远地传来。
黛玉感知力强大,再加上有灵一和灵二这两个小耳报神,在声音传来的一刹那,便已得知来人是谁。
原来,那日紫鹃、雪雁与侍书、侍剑跟着宝玉和贾蔷从北静王府的官船下来后,就被宝玉强行带去了荣国公府,安置在西角门旁一个偏僻的院子里,还吩咐了院中两个看门婆子盯着,若不见了人,唯她们是问。
宝玉可能自己也觉得这事做得有些不地道,刻意瞒着府里所有人。
宝玉甚至没让袭人和晴雯知道这事,怕她们知道了,会反对,或私下里放她们离开。
两个婆子不明就里,还以为紫鹃等人得罪了宝二爷,因此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日院子里的活计也不干了,只管轮班盯牢了几人。
紫鹃曾试着探问些消息,奈何这两个婆子原也就做些粗活,平日里消息什么的根本不理会,连府里的消息还不知道呢,哪里能知道外面的去?
因此,黛玉一行人回京的消息,如同石沉大海,丝毫未曾传入紫鹃等人的耳中。
直至今日,因林如海递上的拜帖,那两个婆子被临时调往前院洒扫,紫鹃才瞅了个空子,仗着自己对府邸的熟悉,偷偷溜出来打探消息。
这一探之下,方知姑娘与大人他们已然平安抵京,且即将要来府里拜访的事。
紫鹃回去一说,几人的心瞬间被喜悦填满,哪里还能按捺得住?
几个丫头仿佛脱缰的野马,撒丫子便往大门口奔去。
也是巧了,平日里那些守门的人,今日恰巧全被调派去做其他事务了,竟真的让她们一路畅通无阻的跑了过来。
黛玉轻轻揭开轿帘,映入眼帘的就是紫鹃和雪雁气喘吁吁、在前面奋力奔跑的身影。
侍书和侍剑则紧跟其后,边跑边抬起袖子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一副狼狈不堪却又满心欢喜的模样。
四人一口气直跑到黛玉她们轿子前,双手扶膝,大口喘息,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追逐。
其中,雪雁年纪最小,跑得也最为狼狈,头发散乱,一缕湿漉漉的发丝紧贴在脸颊边,胸口起伏得像拉开的风箱。
黛玉见状,待她们稍稍喘匀了气,让她们相互整理了一下装扮,这才吩咐轿夫起轿,并让紫鹃等人跟上。
贾母的荣安堂位于荣国公府的中轴线上,轿子进入二门后,又足足行进了一刻钟的时间,才终于抵达了荣安堂外面的垂花门前。
轿子稳稳落下,抬轿的小厮和孔武有力的婆子们肃然垂手退出。
随即,几个衣着光鲜、妆容精致的丫鬟上前,轻手轻脚的打起了轿帘。
黛玉她们的轿帘是由紫鹃和侍剑两人亲自揭起的。
候在一旁的丫鬟欲上前帮忙时,却被她们二人狠狠地挤到了一旁。
这几日来的软禁生活,让她们憋了一肚子气,此时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机会,她们又怎么会再客气呢?
贾赦和贾政引领着林如海等人,穿过垂花门,沿着抄手游廊,缓步前行。
游廊两侧,花木扶疏,香气袭人。
他们来到正中穿堂前,目光立刻被那雕花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风所吸引。
屏风上,两只展翅欲飞的精美仙鹤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高飞。
绕过这道雅致的屏风,眼前便是三间布局紧凑、古色古香的厅房。
厅房内陈设讲究,每一件摆设都透露出主人的非凡品位与深厚底蕴。
厅后,便是今日会客的重地——正房。
正房门口,早已站定了一群人。
当先的是鬓发如银、面容慈祥的贾母。
两旁依次是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以及牵着巧姐儿小手的王熙凤。
巧姐儿一脸稚气,只从眉眼看,颇有几分聪慧伶俐。
迎春、探春和惜春三位姑娘站在几人身后。
她们或低头含羞,或好奇张望,眼神中都带有少女盈盈的期盼。
林如海一见贾母,撩起衣摆就要冲贾母行大礼。
贾母忙命贾赦和贾政扶住,又深深看了黛玉和她手扶着的权景瑶一眼,眼里便不由噙了泪。
她一边点着头,一边用帕子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珠,然后扶着鸳鸯的手,率先往屋内走去。
嘴里还不住地念叨:“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屋里再慢慢见礼吧!”
林如海等人便没再勉强,被众人簇拥着进了正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