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青麟在父母离开卓山后,就开始在弈云观中刻苦修炼,道学任务的难度颇高,但他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卓越的天赋,还是逐渐入门,领悟到一些其中的奥妙。
弈云观卓一航规定的生活方式非常简单,日常作息亦是非常规律,采取七日一休制度,通常凌晨3点起床打坐冥想,7点吃早饭,上午读书诵经,下午练剑练拳,打熬身体,夜晚准时入睡,通常一天只吃一餐,其余就是做点餐风饮露的修行,称为“过午不食”,晚饭时间基本以喝茶代替,但能遵守的人不多,多是坚持几天就饿得不行,直接放弃了,还是道行不够啊。
但卓青麟还在长身体,可经不得饿,还有那无肉不欢的饮食习惯,更是与道观格格不入,但还是努力遵守道观规矩,最多也就以练功为由,去周边山里打个猎、摸条角鱼,搞点烧烤,打打牙祭;对于这种行为,观主卓一航是不管得,只要不在道观杀生就行,道家讲究由心即可。
每个周一的清晨,阳光透过古老的殿门洒进宽敞的大殿内。此时,身着素衣的卓一航准时出现在大殿之中,他面容沉静,气质儒雅,开始了一天中的重要活动——论道讲经。
整个上午,大殿里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卓一航口若悬河,将深奥的道家经典诠释得深入浅出,令在场的弟子们如痴如醉。他们或专注聆听,或奋笔疾书,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妙之处。
午后时分,卓一航移步至宁静的内院。这里是专门用于点评功法技艺的地方。弟子们纷纷展示自己近日修炼所得,卓一航则认真观察每个人的动作和气息,然后给予精准的评价和指导。他对每一种功法都了如指掌,能够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至于道学任务的课业安排,那可真是一点儿也不轻松。主要的课业围绕着道教十三经展开,这可是道家学说的核心经典。弟子们需要深入研读这些经文,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同时,武学点评也是课业的一部分,但只是作为辅助。武学方面主要侧重于点评各人已经学习过的功法,并不会传授新的法门。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就到了周六。这一天,卓一航要检查众人一周以来的所学成果。弟子们紧张地准备着,期待能得到师傅的认可。而周日,则成为了大家难得的放松时光。有的弟子选择去攀登山峰,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丽;有的则摆开棋局,与同门师兄弟在棋盘上一较高下;还有一些喜好音律的弟子,拿出笛箫吹奏起悠扬动听的乐曲。然而,在这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卓青麟却总是与众不同。他通常都会选择回家陪伴俩孩子,尽享奶爸之乐。
现在两娃白天跟着五叔卓向南去学堂念书,晚上由奶奶罗英带着,孩子与五叔卓向南一起住在卓青麟那屋,现在卓青麟那宅子与隔壁三叔卓绍西的宅子在室内开了个小门,算是打通了,隔壁宅子由爷爷奶奶入住,至于三叔卓绍西光棍没人权,与大哥卓青龙一道住到了第四排的新宅子里。
道观饮食就更简单,都是观中众人轮流上灶,自行解决,主要是村民送得或自种的萝卜、白菜等蔬菜,也吃些山林里采摘的松针、松子、竹笋、蘑菇和野果啥的,找到啥吃啥;主食就杂粮饼子或野菜粥,都是众人自己背来的口粮,一周交一次,混在一起做,好吃是不至于,但基本能混个半饱。
自卓一航接手卓山一地安全事务后,也接过了卓不凡的传法任务,基本上每月初一、十五,众人至道观上香敬神时,会对信众进行传功和点评,当然主要传授的还是卓家各种秘传功法,可不是卓一航所学的武当一派的秘传,武当派的传承可不会这么简单就能传出来,但普及道学知识,则是卓一航作为道士传道职责。
卓一航因而在弈云观发布道学任务,这是一个长期任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初级任务就是学通道经三篇,中级则是学完道教十三经,高级更是离了大谱,要求完成对道家经典三十六经的领悟。
卓青麟暗想道学任务可能会与交河镇文庙发布的儒学任务相同,都属于要学一辈子的。
卓青麟的道学初级任务领取了道教十三经中的《道德经》《通玄真经》《常清静经》三篇;《道德经》是基础篇,是任务的必学课目,《通玄真经》内含道家内功心法的暗语,是领悟卓家秘传心法的必读课目,《常清静经》则是为了明心静气,助催内力。
卓青麟估摸着要学完道家经典三十六经,基本上一辈子就过去了,每日沉浸在道经秘法中云里雾里,啥事都不用干了;这种能在山上修炼一辈子的人,不能成为高手都见鬼了,资质好的人修成神仙,都有人信;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还想把孩子妈找回来,躲在山上修一辈子道的可能性不大,能坚持完成初级任务就谢天谢地了,太孤寂了。
卓青麟的学习进度还是相对比较快的,《道德经》原本就有点基础,而且字数不多,仅花了三天就将全本《道德经》经背了下来,再依照卓一航的讲经,也能将之理解一个七七八八。
但也只是将《道德经》作为哲学思想去领悟,至于想作用到武学上,自认为没那个能力,千百年来能从《道德经》中领悟出太极拳的也就出了一个张三丰,这就像全世界知道相对论的不知凡几,但能从中制造出原子弹的可没几人,能的都是宗师级人物,足以开宗立派。
《通玄真经》则对照着卓家秘传的内功心法,与卓一航的讲经一起比对,逐行逐句去研读,领悟进度也还算可以,以前修炼时一些想不通的地方也一下子豁然开朗,修炼进度快了不少。
至于《常清静经》那完全就是云里雾里,只能按照卓一航的要求每日诵读,以期有所进益。
在一次偶然的深夜修炼中,卓青麟突然陷入了一种玄妙的境界,《常清静经》中晦涩难懂的经文竟在他心中若隐若现,与他体内的内力发生了共鸣。在研读道经《常清静经》时,偶然间发现了通过诵读道经竟真有宁神静气之效,竟能与自身内功心法相合,缓慢精纯内力,突然感到体内真气涌动,经脉通畅。
在这种状态下,他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将内功心法与《道德经》哲学相结合的新的修炼方法。这种方法让他的内力变得更加精纯,同时也让他的武学境界有了质的飞跃。
卓青麟他心中大喜,知道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他是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决定继续深入研究道经,每日诵读,融合内功,提纯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卓青麟的武功日益精进。他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向卓一航展示自己的成果,争取得到他的认可。
至于拜师卓一航,加入武当派,想想就好,想拜师的一大溜人;至今未有一人接到卓一航的拜师任务,想想也是,武当派可是江湖中数一数二的名门大派,就好比985、211一类的名牌大学,岂是一般人能随便入门,卓一航好歹也是武当派的一任掌门,就好比一位名牌大学校长对着一众小学生,你说一小学生想拜师一名牌大学校长,想想还是早点睡,梦里啥都有,能稍微提点一下就算没白忙活,对得起自己起早贪黑的苦修了。
能坚持在弈云观修行的也就十二三人,现在都只能算是个居士,连个外门弟子都不是,都是接了道学任务,真正入门的可没几人。
卓青麟深知,要想成为武当派的正式弟子决非易事,他努力确认效果后,就把诵读《常清静经》可能精纯内气这一发现告诉了观主卓一航。
卓一航听闻卓青麟的发现后,也感到十分惊讶,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将这门道经研究到了这种程度,竟摸到了《常清静经》入门的门槛。并十分肯定地确认了卓青麟的发现,告诉卓青麟全真教三教合一,其核心道义相通,道经、佛经与儒学经典,只要能领悟、融会贯通都有辅助修炼的作用,一法通则万法通,甚至兵书、战册,易经、术算都可以,只是修行路径不同、立意相左罢了,但最终修行结果却是相同的。
在卓一航的指导下,卓青麟开始将《道德经》的哲学思想融入武学中,他发现其中的“柔弱胜刚强”理念与太极拳的精髓不谋而合。卓青麟开始尝试将《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运用到内功修炼中,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内力变得更加精纯。
卓一航指点,让卓青麟大受鼓舞,他在弈云观内静心修习,将所学的武功招式与道学知识融会贯通。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功日益深厚,心境也越发澄澈,基础内功也顺利进阶高阶,而基础剑法和八极拳的修炼也受到了卓一航的一一点评,进境比自己修炼快了一倍不止,均已进入基础高阶,看来不管什么事都要有贵人引领、名师教导才行,简直就是风口的猪,原地起飞,假以时日弈云观一定能成长为修行圣地。
卓一航目光炯炯地看着眼前的卓青麟,语重心长地说道:“青麟啊,我想让你留在这弈云观中,与众人交流并传授此种修炼之法。如此一来,咱们族中的子弟皆能从中获益,实力大增。”
卓青麟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毫不犹豫地点头应道:“好!承蒙道师信任,弟子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自那一日起,卓青麟便常在每日清晨,阳光刚刚洒落在庭院之中时,便能看到他精神抖擞地站在演武场上,开始向围拢过来的众多弟子悉心讲解修炼之道。他将自己的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从最基本的运气法门到高深的技法运用,无一不是深入浅出,让人一听即懂。
不仅如此,卓青麟还时常亲自下场与弟子们过招切磋。只见他身形如电,招式凌厉而多变,引得围观者阵阵喝彩。而那些与之交手的弟子们,在感受到他强大实力的同时,也能从中学到许多实战技巧和应对之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卓青麟对于这些招式的使用愈发熟练,变化之间更是随心所欲,令人叹为观止。
在卓青麟的耐心指导下,弈云观的其他弟子亦是大受启发,内力运行速度明显加快,修为都得到了显着提升,越来越多的族人弟子在修炼之路上取得了显着进步,慕名而来接取道学任务的卓山弟子更是络绎不绝,道教思想在卓山一域迅速推广,整个道观的实力也更上一层楼。
他们对卓青麟感激不已,而卓青麟也因能够帮助他人提升实力而感到由衷的快乐。就这样,弈云观内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人人都沉浸在浓厚的修炼氛围之中。
而卓青麟也因此在卓山声名大振,成为了家族中备受瞩目的后起之秀。他也期待着完成道学任务后的蜕变,相信自己身手能更进一步。
……
卓青麟在弈云观一呆就有近三个月,初级道学任务经卓一航考校,算了个及格,勉强算是完成了;基础内功、基础剑法、八极拳都已进入突破的边缘。
“阿麟啊!这基础内功切不可操之过急地寻求突破呀。要知道,只有不断尝试去挑战并冲破自己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才能让你的根基越发牢固。如此一来,将来你在武学之道上才能够行稳致远、越攀越高。今日,便将我全真一脉的基础内功秘籍——《全真大道歌》传授于你。你需得用心领悟其中奥妙,并将其与你现今所修炼的心法相互融合。这般操作之后,不仅可以让你的内力变得更为精纯,还能够进一步夯实你的根基呐!”卓一航语重心长地对着刚刚圆满完成初级道学任务、即将离开道观下山历练的卓青麟叮嘱道。
“谢道师。”众人在不能称呼卓一航师傅的前提下,就称其为道师,这一称呼也就慢慢沉淀了下来,成为了卓山一域对卓一航的尊称,卓青麟对能得到全真教基础内功的奖励也是非常高兴,总算是努力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