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放的宣誓效忠,李柱、张三也紧随其后,算是张家屯权力的正式交接。
出于对刘放的信任,胡博也跟着向王成效忠。
王松、徐盛,倒是愣在那里不知所措。本是想投靠刘放脱离胡毅的掌控,哪想想刘放又效忠一个毛头小子。更是不知刘放这是唱的哪一出,也是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王成也知道此时不是谦虚和退缩的时候。看向还愣在原地王松、胡博二人,是退也不是进也不是。出言道:“现如今,我们都当共进退才是。”
听王成如此说,徐盛像是做了某种决定:“我愿意跟随上位,只是我常年带着兵勇在外,可不可以把屯兵家眷也一同迁入张家屯。”
徐盛也是有所顾虑,他的百户所担任海防任务,兵勇长年在近海巡逻。家眷则在海边驻扎供给后勤工作。以前可以受到南山所庇护倒也安全,现在他的百户所划归刘放管辖,以胡毅为人肯定会遭到报复。
想到此处倒不如全部投入张家屯来的痛快,现在张家村变化徐盛还看在眼里,让家眷搬到张家屯也少了后顾之忧。
王成本就觉得张家屯人员少了一些,对于徐盛来投自是欢喜:“大家以后就是一家人。”
胡博见此所幸也是提了同样的要求,王成自是应允。
王松觉得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好,只是应承一番,倒也没有什么别的动作。
张家屯兵丁用了不到十天,就搭建好两百余户临时营帐。徐盛、胡博两个百户所,距离张家屯只有十几里一天就到了张家屯。
人穷也有穷的好处,两百余户大约千人,愣是净身来了千人。这哪是什么大明屯兵,说是流浪的流民也不为过。就是兵丁身上的大红鸳鸯服也是补了又补,何况是兵丁家眷,衣服破烂的可以遮羞而已。
说是迁移也没有带来什么家当,背着一个个破锅碗还当宝一样,深怕一个不小心给摔破了。大拖老老拖小,倒是多了些人间真情。
要是前两个月刘放也会觉得没什么,现在看来还很是寒酸,好歹现在张家屯也是今非昔比,最起码每家都有余粮了。难得有嘲笑胡博、徐盛二人的机会,不禁笑道:“这完全就是难民啊!”
胡博、徐盛这些天也在张家屯,对张家屯自是改观。兵丁家眷每天日起而作日落而息,脸上洋溢这快乐满足的笑容。兵丁依令而行,与其他卫所兵丁的慵懒截然不同。面对刘放的嘲笑,竟是无言以对。
所幸两百余户的迁入,只要有住的地方即可,赶在天黑顺利的安排千余人。
张家屯现在也有300余户,王成也是有意将这些兵丁家眷脱离军事组织。先是将兵丁家眷重新混编,扩大盐场规模,让新来兵丁家眷也加入制盐大军之中。
又用生产的食盐,从雷州、琼州府购入大批粮食,再以每户生产食盐的多少兑换相应的粮食。新来家眷王成先是以无息的方式借给他们粮食,等发放酬劳再从中扣除,使得张家屯平安的过渡最困难时期。
对于王成以无息的方式借给大家粮食,还是得到一定拥护。以前上官就是对他们不停的压榨,哪有过一个会为他们贫苦屯兵考虑的。王成的这小小恩惠,倒是得到不少人心。
古人的民风是淳朴的,在有吃有住的情况下,很快就融入了张家屯的生活中。生活有了盼头,一个个也是格外的卖力。
在人心稳定以后,王成又将众人召集一起。为了让这些兵丁家眷安心从事生产,改张家屯为张家村。
10户选举保长1人,采取连坐制。有罪同罚,有功同奖。保长有战斗过的伤残老兵为首选。
60户为1甲设甲长,甲长由保长选举。每甲单独建造民房设立村庄,由甲长统一指挥。
5甲为1村设村长1人。设安防队长、生产队长,负责协助村长,王成直接任命张三为张家村村长。
村长负调解人员纠纷,治安护卫工作,直接向王成负责。
村内设1个民兵总旗。每甲出1个民兵小旗每月一轮换,由村里统一指挥。在职期间组织训练,主要负责村子护卫巡逻工作。这也只是一个构想,如今的村庄男丁大都抽调一空。
在分完5甲之后,王成又带着张三等4个甲长对地形考察,依地形在关口建造村房。5个村庄对盐田形成一个拱卫之势,确保盐田的安全,在有敌入侵时可以快速的做出反应。
现在的大明与王成前世不同,前世是村庄太平,现在的村庄还要防御土匪乱寇。何况在这不安平的边界,村庄更是注重安保问题。在村庄建设之初,先用土墙围起一块空地,然后在空地里建房。在村口建设一个高台,以便可以更好的观察村外情况。
王成别出新意提出在高台上安置一个大铜铃,甲长以铜铃声来发布各个指令,也确保甲与甲之间的沟通。如果有外敌入侵,也通过敲响铜铃确保村子里的联动。
想法是美好也只是初步的规划蓝图,具体建好张家村还是需要时间。村子里的人员大都从事劳动生产,只是空暇时间对村庄进行建造。使得村庄建造很是缓慢,好在村民积极性够高,对于多劳多得倒也使得村民没有怨言。
王成以保控制每户人家的动向,又通过甲、村牢牢的控制整个村庄。这不得不令张三佩服,他这个村长只需负责每甲的村务,也可以更好的贯彻王成的指令。
整个大明的行政单位只是在县一级,乡村就有乡绅豪强主持。王成明显把行政单位下放到村一级,这样一来就对整个村子牢牢把控。
张三怎么也想不明白,王成脑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
村庄建设缓慢的另一原因,就是王成抽调了村里青壮,又组建了三个总旗。
王成同样将之前编练的2个总旗,和新选入的5个总旗进行混编。
5个总旗分别由刘放、李柱、胡博、徐盛、虎子担任总旗官。加上王成的2个小旗人,现在张家村在籍兵丁270人
虎子的总旗则是王成的亲卫队,怎么说也要有自己的绝对力量。
徐盛独领一个总旗,加上王成的2个小旗,则是充当张家村的海防力量。70个兵丁也可以驾驶缴获来的武装商船了。
虎子、徐盛只比王成大上几岁有共同的话语,让二人独领一个总旗,王成也有意培养二人。
三百多户有兵丁270人,差不多每户出兵丁1人。兵员的质量的确是参差不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张家村还是还是人员太少了。
刘放、胡博、李柱的3个总旗,在村外紧要关口设立据点,每日在据点进行训练,也可以拱卫村庄。
虎子1总旗人马则在村子常驻,协同张家村5个小旗共同护卫张家村。同时和徐盛的总旗相互配合,配合海上登陆作战。王成的用意很明显,要训练一支可以海陆作战的部队。
徐盛的总旗在张家村海边常驻训练,70余人的在茫茫大海能有什么作为,无非就是护卫商队前往琼州、雷州进行交易。有大明官军的身份,倒也使得海路还是平安。近海护航的同时,也训练水手的操船能力。
在无护航任务时,就稍微往深海远行一些,以便熟悉远海风向、海流流向等。
这些时日粮食也不再是村民的唯一目标,通过制盐村民换到了吃不完的粮食。
兵丁供应着1日3餐,对王成的用户也极为高涨。
张家村焕然一新,有了吃不完的粮食,就开始有了精神上的追求。在张三反应情况后,王成也让徐盛在换取粮食的同时,在换取一批生活用品,以充实张家村的空缺。
编练新兵,也去掉的以往的懒散与痞气。通过王成不断的灌输,这些兵丁不再是盲目的训练,他们也知道他们努力的训练,是在保护身后的家园。
看着整个村子步入正轨,看着村子正常运转,王成内心还充满了成就感。虽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不足挂齿,但王成知道他是撒下一颗可以发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