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多,一摸车灯照亮了积雪路面,贾禛开了一宿车,疲惫地回到了春市。
车子停到火车站广场前,贾禛看了一眼在后座熟睡的囡囡,才走下车伸了个懒腰。
后面的大货车也停了下来,张仲义摇下车窗,伸出脑袋,“贾哥,到了吗?”
贾禛点上一根烟,猛吸了一口,寒冷的空气进入肺部,让他的头脑顿时清醒了起来。
他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你和涂师傅在大货车上眯一会儿吧,我们就在火车站等候其他人。”
贾禛知道接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一切按照计划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火车站里,灯光昏黄且清冷,贾禛的身影在空旷的候车大厅,略显孤单。正当他走出车站,看到一个独独骑自行车的身影,迎面而来。
“这么早?”贾禛摆了摆手,随口打了声招呼。
来人下了自行车,裹得严严实实,看不清男女。
“你这么早来买票?”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
贾禛觉得很耳熟,他看到女人解下包裹头部的围巾,露出里面的面容,原来是那个曾经卖给他卧铺票的售票员。
“是你啊,我来接七点的火车,你贵姓?”贾禛问道。
“我今天上早班,五点钟开始买票,我姓齐,叫齐淑珍,你呢?”女人爽快的回答道。
“我是五队的贾禛,你姓齐,不会是药材商店老齐家亲戚吧?”
五营就这么大,姓齐的人真不多。
“那是我爸,我听他说过你,带着个孩子不容易,还挺能折腾的。”齐淑珍说道。
“嗨,不折腾怎么办啊?工作没了,我们又没土地,只好瞎折腾。”贾禛无奈的说道。
“那我先进去了。”齐淑珍把自行车抬进火车站,向里面走去。
好在贾禛年轻,坚持到七点钟,等到了汪小敏等人,还有马江红带着摄制组下了火车,他们的脸上带着旅途的倦意,却难以掩饰眼中的兴奋。
与此同时,五营区派来的接站人员也已经等候在那里,经过简单的问候和交流后,众人准备向五营区进发。
马江红让摄像师对着大货车补拍了几个镜头,车厢里都是君子兰幼苗,经过一宿的奔波,幼苗们都有些蔫了。
到了村子,马江红一下车便带着摄像师开始忙碌起来。
村民们纷纷围拢到大货车前,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镜头聚焦在村民们的脸上,那些质朴的面容上写满了希望。
从车上搬下来一盆君子兰幼苗,一位年长的村民把君子兰搂在怀里,兴奋的说道:“看,这就是君子兰幼苗,以后咱靠着它们就能过上好日子喽。”
贾禛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吧唧吧唧嘴,心里想:“洪爷不去拍电影,可惜了。”
马江红见状,迅速让摄影师把镜头对准了洪爷,她拿着话筒开始采访,“大爷,您为什么对君子兰这么有信心呢?”
洪爷爽朗地笑了笑:“姑娘啊,咱们村之前靠林业,但现在情况变了,咱得找新的出路。君子兰这东西,听说能卖不少钱呢。咱虽然没种过,但只要肯学,肯定能行。”
马江红点了点头,又问道:“大爷,那从林业工人变成农民,您觉得这中间的变化大吗?”
洪爷沉思了片刻,说道:“大呀,咋不大呢。以前在林场里,那是按部就班的干活。现在当农民,种君子兰,那得自己操心的事儿可多了。不过,这也是为了自己能过上好日子,再累也值得。”
拍摄继续,村民们把君子兰幼苗搬到空屋子里,摆放的整整齐齐,还有人开始浇水,显得格外的用心。
马江红继续在村子里穿梭,寻找更多的采访素材。
她看到一位白净的村民,便走过去问道:“大哥,您这么年轻就参与君子兰种植,是怎么想的呢?”
唐凯用他那细嗓子回答道:“大妹子,咱这村子不能一直靠老办法过活。君子兰是个新机会,我听说这君子兰挺值钱的,说不定能让咱村富起来呢。”
马江红在采访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五队村村民那种积极向上、自寻出路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又遇到一群小朋友,由一个小女孩带头。
“小朋友,你觉得五队会越来越好吗?”马江红蹲下来采访。
小女孩穿着干净又有些旧的衣服,这是贾禛特意给囡囡换上去的,她歪着头想了想,用天真的语气说道:“五队会越来越好,春市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
小孩子们好像都被感染到,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理想,有想当科学家的,有想当警察的,小女孩的梦想最为奇特,想成为宇航员。
不多时,马江红又开始拍摄汪小敏、朱东惠和马丁等人协助村民们安置君子兰幼苗,给村民们讲解一些种植君子兰的基础知识。
“君子兰喜欢半阴的环境,不能直接暴晒。浇水的时候也要注意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汪小敏耐心地对村民们说道。
朱东惠补充道:“还有啊,土壤的肥力也很重要,我知道大家都是林区人,虽有一定种植经验,但养君子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还需要多加学习,掌握知识。”
马丁则在一旁用他那磕磕绊绊的话来讲述养君子兰的好处,以及经济价值。
村里的视频基本拍摄完成,每个人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热汤面。吃过之后,马江红还要去五营区拍摄,约好了晚上回到五队一起吃饭。
其余几个人都没睡好觉,大家去补觉,贾禛、张仲义和马丁老哥三又凑在一起。他们再次醒来,天已经黑了。东北黑天早,下午四点钟就全黑了。
四点半左右,五营区的车把马江红送了回来,村民们为了欢迎大家的到来,精心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餐桌上,一只熊掌赫然在列,在这个偏僻的小村子里,熊掌可能被视为招待贵客的最高规格美食。
熊掌可不好做,幸亏有洪爷这种老猎人,才知道如何处理。众人围坐在餐桌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轻松愉快的神情。
“贾哥,洪爷,你们真牛。”张仲义竖起大拇指。
贾禛想起一件事,急忙说道:“我记得去年办了第一届厨王大赛,第一名就是东北厨子,而他获奖的作品就是兰花熊掌。我们虽然做不出兰花熊掌,但这熊掌绝对好吃。”
他这么一说,无论男女老少都兴奋的吆喝起来。
只有贾禛知道,东北菜在88年出台动物保护法之后就落寞了,那些名菜旁边都有了刑法注解。
这桌子菜,不仅有熊掌,还有飞龙、沙斑鸡、林蛙与野猪肉,野生鹿肉还有几块。这要是放在几年后,别说做菜吃了,想想都容易违法。
大家喝了起来,五营区特意送来不少啤酒,东夷女生都能喝上几瓶,大家其乐融融。
吃了一会,马江红站起来,举着啤酒杯说道:“今天我拍摄到的素材太宝贵了,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写报道,把五队村村民的故事和君子兰项目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正在发生的积极转变。”
大家听了她的话,都觉得脸上有光,忍不住拍起手来,更有大胆者,竟向马记者敬起酒来。
“贾哥,听说村子里有温泉,你也不请我们泡一泡?”汪小敏喝了点酒,脸上红扑扑的,煞是好看。
贾禛挠挠光头,“你咋知道村子里有温泉?”
“嘻嘻,老爸,是我说的。”贾梦兮露出小脑瓜,笑着说道。
“原来是我老姑娘啊。”贾禛抱起囡囡,他对汪小敏说道:“就是上次我们出村遇到的温泉,最近刚形成的。村子里改造了两个水坑,走流水,很干净。你们如果想洗,那就明天吧,这里没通电,黑灯瞎火的,容易出事。”
“你们可别忘了带换洗衣物,还有毛巾。”他又嘱咐道。
几个女生已经听不进去了,小声嘀咕着洗温泉的好处。
吃完饭之后,众人散去,张传武把贾禛留了下来,加上洪爷与王大发,几个人聊起最近村子里的事情。
“松子都准备好了吧?”贾禛问道。
“今天早晨出最后一锅,把松子都炒了出来,一千斤只多不少。”张传武在一旁说道。
“三队那帮孙子,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的消息,知道我们五队冬天出了不少货,临时加价。幸亏贾禛说过,找不同买家,我一粒松子都没要三队的,让他们坐地起价。”王大发愤愤不平的说道。
“没什么不好,做生意讲究诚信,他们如果这么玩,以后就把三队的份额分给别人。我估计啊,三队的人又该哭鸡叫嚎的来求我们。”贾禛鄙视道。
洪爷扔掉烟屁,沉声说道:“我们三商量过,大家兜里还有买断的钱,过年时候再发点,剩下的钱留到明年,你不说还有植树的活吗?有钱用在刀刃上。”
“洪爷,那不叫植树,叫做园林绿化。”贾禛纠正道。
“不就是种点花花草草和树木吗?我种过的树比你见过的还要多。”洪爷骂道。
“吃饭前,张仲义把松子的钱给我了,我交给大发管理。”张传武说道。
“行啊,村子越来越好,我就放心了。这几天我去区里,一定要求把五队的电接上,不然晚上黑咕隆咚的,以后孩子想看个书都不容易。
对了,我再催一催区里,把园林绿化公司的执照办下来,就以五队村集体的名义,明年我们就可以去接活了。”贾禛开始设想未来。
几个人又聊了一会,贾禛才出了门,碰到大黄在门口等着他。
囡囡那屋有别的女生,肯定不能让它进屋,它才想起有这么个男主子来。
一人一狗往家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