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风,吹拂着延州城北的金明寨。
夕阳如血,苍茫的暮色渐渐地笼罩了整个大地。
李元昊在对大宋施展连番计谋之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集结了三万精锐部队,任命野利遇乞为统帅,野利荣任为监军,拓跋延回为大将。
在三月十日的夜晚,他们对大宋的金明寨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意图一举攻下金明寨和延州府。
就在那个夜晚,狂风大作,风声呼啸。
金明寨中,中军大旗忽然折断,士卒急忙飞报给李士彬。
李士彬询问部下这主何凶吉?
部下回答说:“大旗无故折断,这是不祥之兆,今晚西夏大军必然偷袭营寨,将军需要严加防范。”
李士彬深以为然,急忙命令大军隐蔽起来。
下令派三万人马,分成两路,埋伏在五里外的五龙川两旁,准备包抄西夏大军。
并指示若见到李元昊的大军,就放他们过去,不要与之交战。
同时,又让人大摆宴席,将西夏诈降的士卒全部灌醉,绑缚起来。
子时,月明星稀。
三万西夏大军逼近金明寨。
野利遇乞看到金明寨空虚,毫无防备,心中大喜,更加不察。
随即一声令下,命一万铁鹞子军发起突袭。
一声令下,铁鹞子军长驱直入,犹如山崩海啸般冲入金明寨中。
然而,当他们冲入营寨,拓跋延回发现金明寨内空无一人,才预感到情况不妙。
意识到中了计谋,急忙下令大军撤退。
但是,尚未撤出营寨,只听得一声呐喊,金明寨中擂鼓齐鸣,士兵如蜂拥而出。
金明寨外,鼓声大作,呐喊声震天,兵马不计其数,将西夏三万大军围困在金明寨中。
即便是能征善战的铁鹞子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吃了一惊,乱了阵脚,战也不是,退也不是。
只见李士彬一马当先,身先士卒,手持长枪,率先冲入阵中。
他的儿子李怀宗紧随其后,催动坐骑直取拓跋延回。
野利遇乞见已无退路,奋起反击,双方陷入混战。
杀声震天!
李士彬知道,这是立功的绝佳机会,奋勇杀敌。
西夏士卒自知无退路,亦奋起反抗。
一时间,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大地被染成了血红色。
在大宋军中,有一名士卒,头戴兽面,犹如九幽厉鬼,手持一柄神机万胜水龙刀,格外英勇。
只见他身姿挺拔,身穿白衣,不知年岁,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手中神机万胜水龙刀,如同风中梨花乱舞。
兼之他头戴面具,西夏士兵犹如见鬼一般,未战先怯。
看着他神勇的样子,西夏士卒无不头皮发麻,胆颤心惊,不敢相信宋军之中竟然有如此英勇的士兵,根本不敢与之交锋。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宋第一名将,狄青。
不过,狄青出身寒微,此时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宋夏双方一直从子时杀到天明,死于狄青手中的将领,不计其数。
主将拓跋延回也死于狄青之手。
看着大夏士兵一个个倒下,死伤惨重,就连铁鹞子也损失十之七八,即将全军覆没,野利遇乞哪里还敢恋战,杀出一条血路,带着残部五千余人败逃。
李士彬下令追出十里开外,抢夺马匹、旌旗无数,但唯恐深入西夏腹地中了埋伏,便下令撤军,大胜而归。
不过,即便大宋以十万对三万,此战大宋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虽然歼灭西夏大军两万五千余人,可面对的是西夏最强兵团一万铁鹞子以及两万擒生军。
而大宋却仅有一万骑兵,其余全是步兵,阵亡三万余人,伤两万人。
也算是惨胜。
不过,这在大宋历史上,已是当之无愧的大捷。
李士彬犒赏士卒,亲自到军中见戴面具的将士,方知他名叫狄青。
差人向包拯报喜,为狄青表功。
包拯看到战报,激动得无以复加,一面犒赏三军,一面八百里加急,向朝廷报喜,为李士彬请功。
大宋。朝堂。
赵祯接到边关战报,激动得双手都颤抖了起来。
多少年了,大宋被党项人骚扰得不胜其烦。
金明寨大捷,歼灭西夏精锐两万五千余人,虽然没有全军覆没,大宋也付出了血的代价。
可这对宋仁宗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喜讯。
这场胜利对于大宋来说,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对士气和民心的一次巨大鼓舞。
大宋,终于扬眉吐气了!
因为在以往的大战之中,大宋都鲜有以如此渺小的代价而取得大捷的先例。
“包拯,你果然没让朕失望。”
赵祯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列祖列宗泉下有知,也一定会为之高兴吧。
看着皇上如此激动,百官自然也猜到了几分。
从赵祯手里接过战报一看,百官无不喜悦,激动莫名。
毕竟谁也不希望大宋吃败仗,更不希望大宋被番邦骑在头上拉屎。
而这一次,大宋彻底振作起来了。
“传旨,擢升李士彬为骁骑将军……”
赵祯极力封赏立功将士,以鼓舞军心,直接提拔斩将数百人的狄青为御马直指使,从八品。
这对一名小兵来说,算是一步登天了。
延州方面。
包拯接到朝廷圣旨后,亲临金明寨,慰问将士,给予李士彬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李将军,此次金明寨大捷,将军当居首功啊!”
历史上的李士彬也的确是一名勇将,但刚愎自用,加上延州知州范雍无能,中了李元昊之计,导致金明寨失守,李士彬被西夏俘虏。
作为穿越者,包拯自然不会让悲剧重演。
知人善用,是一个统帅最基本的素养。
李士彬这次虽然大败西夏,却没有骄傲,羞惭道:“末将不敢居功!若非包大人调配有度,识破李元昊阴谋,末将岂能立此大功!”
包拯抿嘴一笑:“李将军不必谦虚,本府素来赏罚分明,希望将军再接再厉,再立功勋。”
“是!末将全听包大人调遣。”
“唔!”包拯点点头,对李士彬之子李怀宗也格外嘉奖。
随即让李士彬传狄青来见。
这位与他有着同等名头的武曲星君,包拯怎能不亲自见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