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那场惊心动魄、风云变幻的靖难之役中,有一个人所展现出来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小觑,此人便是徐皇后。这位尊贵的女性乃是明成祖朱棣一生挚爱的伴侣,也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贤后。
在靖难之役爆发之际,局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纷争不断。而徐皇后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坚定地站在了丈夫朱棣这一方,成为了他最为坚实的精神支柱。
每当朱棣感到疲惫不堪或是心生疑虑之时,徐皇后总是能够用温柔的话语和深情的目光给予他无尽的安慰与鼓舞,让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勇往直前。
当朱棣毅然决然地起兵之后,整个战局愈发紧张激烈。在此关键时刻,徐皇后挺身而出,肩负起了镇守北平这座重镇的重任。她以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才智,有条不紊地组织起城中的防御工事,调兵遣将,严密布防,力保后方的安稳无虞。
面对来势汹汹、如潮水般汹涌而至的攻城敌军,徐皇后毫无惧色,更不曾有丝毫退缩之意。相反,她身先士卒,亲自披上厚重的铠甲,英姿飒爽地登上城楼指挥作战。
不仅如此,她还振臂一呼,号召城中的妇女们一同奋起抵抗敌人的入侵。这些平日里看似柔弱的女子们,在徐皇后的感召下纷纷拿起武器,勇敢地投入到战斗之中。
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徐皇后不仅表现出了无畏的英勇,更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她积极参与到军事策划当中,深入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优劣,并提出一系列精妙绝伦的战略战术建议。
与此同时,她深知士气对于一支军队而言至关重要,于是便不辞辛劳地奔走于各个军营之间,亲自慰问将士们,激励他们奋勇杀敌。
正是因为有着徐皇后这样一位智勇双全、德才兼备的贤内助在背后默默付出、全力支持,朱棣的军队方能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最终成功夺取天下,登上皇位。
而在朱棣即位之后,徐皇后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她开始涉足政治领域,凭借自身广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与决策,为明朝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以说,徐皇后的支持与努力犹如一股强大的动力源泉,有力地推动着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走向胜利,并在其统治时期开创了一番辉煌灿烂的盛世景象。(徐皇后其实也是参与政治了的)
在明朝时期,众多的皇后大多出身于平凡的平民家庭,然而徐皇后却与众不同。她的身世背景相较于其他皇后而言,可以说是极其显赫和非凡的存在。
这位徐皇后出生于公元 1362 年至 1407 年之间,其父亲正是大名鼎鼎的明朝开国元勋——徐达。作为徐达的长女,自小就备受瞩目,享受着尊贵与荣耀。而这样特殊的身份也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小起,她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才智,对于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终日手不释卷,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因其博学多才,时人皆尊称其为“女诸生”。
时光流转,至洪武九年,即公元 1376 年,徐皇后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被正式册封为燕王妃。从此之后,她与燕王朱棣携手相伴,共同走过风雨岁月。
而当那场惊心动魄的靖难之役爆发之际,徐皇后更是挺身而出,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协助朱棣镇守北平城。她不仅亲自参与军事谋划,更积极组织城中军民抵御敌军的进攻,为稳定局势立下汗马功劳。
待到朱棣成功登上皇位,徐皇后亦顺理成章地被册立为一国之母。然而,身居高位的她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时刻心系天下苍生。她屡次向朱棣进谏忠言,力劝他广招贤能之士,同时要关怀黎民百姓的艰难困苦,施仁政于民。
除此之外,徐皇后还尤为注重对子女们的悉心教导。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下,诸位皇子和公主皆成长为德才兼备之人,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可惜天不假年,永乐五年之时,年仅四十六岁的徐皇后终因病魔缠身,与世长辞。她的离去令朱棣悲痛欲绝,也让整个宫廷乃至天下臣民都深感惋惜。但她那传奇般的一生以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
永乐七年
朱棣得知徐皇后的死期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惶恐。他的脚步匆匆,不顾一切地奔向坤宁宫的方向,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变得无比紧迫。
这一路走来,朱棣的心绪就如同那汹涌澎湃的海浪一般难以平静。他的脑海之中,往昔与徐皇后一同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仿佛电影画面般不停地闪现而过。每一个场景都是那么清晰,那么深刻,让他无法忘怀。
想当初,他们二人彼此相依相偎,携手并肩,勇敢地迎接并战胜了宫廷里接踵而至的重重艰难险阻以及各种棘手难题。徐皇后那温婉如水的性情、聪颖过人的智慧还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始终都像是一根顶天立地的顶梁柱,稳稳地支撑在他的心头。然而此时此刻,这位一直在他生命中占据着至关重要地位的女子,竟然即将要永远地离开他了!
当朱棣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坤宁宫的时候,他整个人已经气喘吁吁,胸膛剧烈起伏着,好似风箱一般。他那双原本犀利有神的眼眸此刻也被满满的焦虑和深切的悲痛所填满。
只见他脚步踉跄而又匆忙地冲进寝宫之内,一眼便望见了安静地平躺在床榻之上的徐皇后。她那张往日总是洋溢着温和笑容的面庞此时却苍白得犹如一张薄纸,毫无血色可言。朱棣见状,心如刀绞,急忙三步并作两步奔至床边,然后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徐皇后那只略显冰凉且无力的纤纤细手。
他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去感受着从她手腕处传来的那极其微弱的脉搏跳动,一颗心瞬间沉入无底深渊,无尽的无助感和绝望情绪如潮水般疯狂涌上心头,几乎将他彻底淹没。
朱棣的眼眶瞬间湿润,泪水如决堤般不由自主地奔涌而下。他微微颤抖着嘴唇,轻声地呼唤着徐皇后那熟悉而又亲切的名字,仿佛每一声呼唤都是对爱人最后的挽留与不舍。他多么渴望她能够听到自己饱含深情的呼喊,睁开双眼再看一眼这个深爱着她的男人。
站在徐皇后的病榻之前,朱棣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他静静地凝视着那张曾经美丽动人、如今却憔悴不堪的面庞,心中满是痛苦与无奈。
他双手合十,默默地向上天祈祷着,祈求上苍能大发慈悲,再多赐予他们一些相处的时光。
可是,无论朱棣怎样虔诚地祈祷,命运的车轮依旧无情地滚滚向前,丝毫没有停下的迹象。眼看着徐皇后的生命之火一点点微弱下去,就如同风中残烛一般随时可能熄灭,朱棣的心也随之沉入了无底深渊。
就在众人都陷入绝望之际,突然之间,一道淡淡的金光毫无征兆地从天而降,宛如一条金色的丝带,轻轻地缠绕在了徐皇后的身躯之上。
紧接着,那道金光开始缓缓流动起来,所过之处,原本支离破碎的身体内部竟奇迹般地被一一修复。只见徐皇后那苍白如雪的面容,也在这神奇光芒的照耀下渐渐泛起了丝丝血色,原本紧闭的双眸似乎有了些许颤动的迹象。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令在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尤其是朱棣更是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发生的这不可思议的一幕。
“咳咳,皇上”突然一阵咳嗽,打断了静谧的气氛,徐皇后缓缓的睁开眼,温和的看着面前的朱棣,朱棣见到徐皇后醒来,连忙上前握住了她的手,招呼太医上前给皇后诊脉。
太医诊完脉后,面上满是喜色,跪下说道:“娘娘的身体现在好了很多,后面仔细调养生息便可痊愈”
朱棣听到徐皇后身体好了些许,大喜。朱高炽眼里满满都是喜色,他不会失去娘了,真是太好了!
朱棣立刻下令,让御膳房准备最好的膳食,为徐皇后调养身体。他亲自前往徐皇后的寝宫,陪伴在她身边,细心照料。朱高炽也跟在父亲身边,寸步不离地守护着母亲。
徐皇后看着朱棣和朱高炽三兄弟,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欣慰。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们是多么的爱她。她轻轻地握住朱棣的手,说:“陛下,臣妾能有今日,全赖陛下的厚爱和照顾。臣妾感激不尽。”
朱棣微笑着看着徐皇后,说:“你是朕的妻子,朕自然要好好照顾你。你放心,朕一定会让你早日康复的。”
朱高炽也说:“娘,你一定要快点好起来。”徐皇后点了点头,说:“好,好。你们都是娘的好孩子。娘一定会尽快好起来的。瞧瞧娘的高炽,最近都清减了不少”徐皇后心疼的摸着大儿子的胖脸。
朱高炽听着母亲的关心,连忙笑着道:“娘,你别看儿子好像清减了不少,但是儿子感觉儿子的身体没有以往那么笨重了,步伐都轻快了不少呢”徐皇后闻言大喜,连忙让朱高炽走了几步,看他确实脚步没有那么沉重,这才放下心来。
(变相给大胖儿子减了个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