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渊深吸一口气,整理衣冠,迈步走进了御书房。御书房内,檀香袅袅,光线昏暗,皇帝背对着他,负手立于窗前,眺望着远方如血的残阳。
“顾爱卿,”皇帝的声音略显疲惫,“这科举改革之事……”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朕思虑再三,仍觉兹事体大,需得慎之又慎。”
顾长渊躬身行礼,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陛下,臣明白您的顾虑。然郑王爷一案,已充分暴露出旧科举制度的弊端。寒门子弟难以出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长此以往,国之栋梁从何而来?改革势在必行!”
皇帝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顾长渊身上:“可朝中反对之声甚嚣尘上,周太师等一众老臣联名上书,力陈改革之弊,朕亦不能置之不理。”
“陛下,周太师等人固然忠心,却也囿于旧制,目光短浅。”顾长渊语气沉稳,不卑不亢,“新科举制度,旨在选拔真正有才之士,打破世家垄断,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短期阵痛在所难免,但长远来看,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皇帝沉吟不语,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他知道顾长渊所言句句属实,郑王爷的阴谋让他对旧贵族势力深恶痛绝,也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但朝中保守派的势力盘根错节,贸然推行新政,势必引起朝野动荡。
就在这时,钱太监躬身进来,手里捧着一盏茶:“陛下,请用茶。”他将茶盏轻轻放在龙案上,偷偷瞥了顾长渊一眼,眼中闪过一丝阴冷。
“顾大人一路辛苦,也喝杯茶吧。”皇帝淡淡地说道。
顾长渊谢恩后,接过茶盏,却并未饮用,而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皇帝的神情。他知道,钱太监是保守派安插在皇帝身边的耳目,此番前来,必然别有用心。
果然,钱太监并未立刻退下,而是小心翼翼地开口道:“陛下,老奴听闻民间对新科举制度议论纷纷,多有非议。百姓愚昧,不明圣意,恐生事端啊。”
皇帝眉头微蹙:“哦?有何非议?”
钱太监察言观色,添油加醋地说道:“百姓说,新科举制度过于繁琐,考试内容也过于偏颇,对寒门子弟并不公平。他们担心,新制度会让读书人更加难以出头。”
顾长渊放下茶盏,正要开口反驳,却见皇帝摆了摆手:“顾爱卿,朕乏了,今日就到这里吧。科举改革之事,容后再议。”
顾长渊心中一沉,他知道,钱太监的谗言已经起了作用。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焦虑,躬身行礼:“臣告退。”
他刚走出御书房,就看到徐凛风匆匆赶来,脸上带着一丝焦急:“大人,不好了……”
徐凛风快步走到顾长渊身边,压低声音说道:“大人,周太师带着一众官员,正等在宫门外,说是要再次面见圣上,恳请收回成命。”
顾长渊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周太师的动作如此之快,显然是有备而来。他沉声说道:“我们走!”
顾长渊和徐凛风赶到宫门外时,周太师正率领一群官员跪在宫门前,口中高呼:“恳请陛下三思!改革科举,动摇国本!”一卷长长的联名上书,在风中猎猎作响,更添了几分悲壮的气氛。
顾长渊见状,心中更加焦急。他知道,若让周太师等人再次见到皇帝,必然会加深皇帝的疑虑,使改革之事功亏一篑。他必须抢在他们之前,再次面见圣上!
顾长渊快步走向宫门,却被守门的侍卫拦住:“顾大人,陛下吩咐过,任何人不得打扰。”
“我有要事面见圣上,耽误不得!”顾长渊语气坚决。
正在这时,钱太监带着几个小太监走了过来,皮笑肉不笑地说道:“顾大人,陛下已经歇下了,有什么事,明日再说吧。”
顾长渊一眼就看穿了钱太监的虚伪,他知道,钱太监是故意阻拦他,为周太师等人争取时间。他目光如炬,直视钱太监,沉声道:“钱公公,此事关系国家社稷,岂能儿戏?若真耽误了大事,你担待得起吗?”
钱太监脸色微变,他知道顾长渊在朝中的地位日渐稳固,也不敢太过得罪,只得说道:“顾大人,并非老奴有意阻拦,实在是陛下有令……”
“圣旨在此,钱公公是想抗旨不遵吗?”徐凛风突然上前,手中赫然拿着一块金牌令箭。这块令箭是皇帝亲赐,见令牌如见圣上,可以随时出入宫禁。
钱太监脸色一白,不敢再阻拦,只得让开一条路。顾长渊和徐凛风快步走进了宫门,直奔御书房而去。
御书房内,皇帝正闭目养神,听到脚步声,缓缓睁开眼睛。
“顾爱卿,你还有何事?”皇帝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
“陛下,”顾长渊再次跪倒在地,“臣冒死进谏,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批准科举改革方案!”
“顾爱卿,”皇帝揉了揉眉心,“你为何如此执着?难道你没有看到朝中反对的声音有多大吗?”
“陛下,正因为反对的声音大,才更要坚定改革的决心!”顾长渊语气激昂,“旧科举制度弊端重重,已经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寒门子弟被排挤在外,真正的人才无法得到重用,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顾长渊顿了顿,继续说道:“陛下,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为了国家长远发展,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我们必须有所牺牲!短期阵痛在所难免,但长远来看,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皇帝沉默了,顾长渊的话字字句句都敲击着他的心房。他知道顾长渊所言非虚,改革势在必行,但他也担心改革会引起朝野动荡,危及他的统治。
“陛下,”顾长渊见皇帝有所动摇,再次说道,“臣知道您担心改革会引起动荡,但只要我们做好准备,稳步推进,就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臣已经拟定了一套详细的改革方案,请陛下过目。”
顾长渊将早已准备好的方案呈了上去,皇帝接过方案,仔细翻阅起来。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翻动纸张的沙沙声。
突然,皇帝抬起头,看着顾长渊,缓缓说道:“顾爱卿,你这方案……”
皇帝的目光在奏折上停留许久,最终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疑虑:“顾爱卿,你这方案,立意虽好,但过于激进。一下子推行全国,朕担心会引起朝野震动,甚至引发民乱。你可想过应对之策?”
顾长渊早已预料到皇帝会有此疑问,不慌不忙地答道:“陛下,臣并非主张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渐进,逐步推行。首先可在京城试行一年,收集反馈,不断完善,然后再推广至其他地区。如此一来,便可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那周太师等人……”皇帝的语气中仍有顾虑,“他们背后势力盘根错节,若是强行推行,恐怕会遭到强烈反弹。”
“陛下,”顾长渊语气坚定,“改革之路,必然会遇到阻力。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迎难而上,果断决策。若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只会错失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皇帝沉吟片刻,又问道:“新科举制度,着重考察实学,固然重要,但如何保证公平公正,避免徇私舞弊?”
“臣建议成立独立的考试机构,由德高望重之士担任主考官,并制定严格的监考制度,杜绝一切舞弊行为。”顾长渊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同时,将考试内容公开透明,接受天下学子监督,如此一来,方能确保公平公正。”
皇帝听完顾长渊的解释,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但他仍然没有下定决心。他知道,科举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就在这时,御书房外传来一阵嘈杂声。皇帝眉头微皱,正要询问,却见钱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跪倒在地,颤声说道:“陛下,宫外…宫外聚集了大批文人学子,他们…他们……”
“他们怎么了?”皇帝语气有些不悦。
“他们…他们联名上书,请求陛下批准科举改革方案!”钱太监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听不见了。
皇帝闻言,猛地站起身来,走到窗边,向外望去。只见宫门外,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无数文人学子手持书卷,高声呼喊:“改革科举,利国利民!”“支持新政,造福百姓!”
此时,徐凛风正站在人群前方,指挥若定。他早已预料到顾长渊在宫内会遇到阻力,于是提前安排了这场请愿活动,为顾长渊造势。
看到这一幕,皇帝心中大为震撼。他没想到,新科举制度竟然得到了如此多文人学子的支持。他知道,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他转过身,看着顾长渊,眼神中充满了赞赏:“顾爱卿,你果然深得民心!”
顾长渊连忙跪倒在地:“臣不敢居功,这一切都是陛下圣明!”
皇帝深吸一口气,走到御案前,拿起朱笔,在科举改革方案上重重地写下了一个“准”字。
“传朕旨意,”皇帝的声音洪亮而坚定,“科举改革方案,即日起,正式施行!”
顾长渊和徐凛风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喜悦。他们知道,他们终于成功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跑进御书房,跪倒在地,脸色苍白:“陛下…城中…城中……”
御书房内,皇帝朱笔一挥,落下遒劲有力的“准”字。科举改革方案,终于尘埃落定。顾长渊和徐凛风心头一块大石落地,彼此交换了一个欣慰的眼神。皇帝龙颜大悦,看向顾长渊的目光充满了赞赏:“顾爱卿,你为国为民,劳苦功高!朕心甚慰!”
“陛下谬赞,此乃臣分内之事。”顾长渊谦逊地垂首,掩饰住眼底一闪而过的精光。他知道,这场改革,仅仅是开始。
消息传出宫外,等候的学子们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宫墙内外。徐凛风站在人群前,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他环视周围,目光落在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上,眉头微微皱起。
接下来的几天,新科举制度的细则开始紧锣密鼓地制定和颁布。顾长渊和徐凛风日夜操劳,不敢有丝毫懈怠。周太师一派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无力回天,只能暗中筹谋,伺机而动。郑王爷则更加阴沉,他明白,科举改革触动了旧贵族的根本利益,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在改革的洪流中,一些暗流也在悄无声息地涌动。钱太监在御书房外徘徊许久,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走了进去。“陛下,”他小心翼翼地开口,“老奴有要事禀报。”
“何事?”皇帝正在批阅奏折,头也不抬地问道。
“城中……城中出现了一些怪病……”钱太监的声音颤抖着,带着一丝恐惧。
皇帝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安:“怪病?怎么回事?”
钱太监不敢隐瞒,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禀报了上去。据他所知,城南一带出现了数例高热不退、浑身长满红疹的病人,病情发展迅速,甚至有人已经不治身亡。更可怕的是,这种怪病似乎具有传染性,接触过病人的家属也开始出现类似症状。
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阴沉,一股不祥的预感笼罩心头。他立刻传召太医,详细询问病情。太医们也一头雾水,表示从未见过这种怪病,需要进一步诊治才能确定病因。
顾长渊和徐凛风也很快得到了消息。顾长渊心中一沉,他知道,这很有可能是瘟疫。在古代,瘟疫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刻向皇帝请命,前往城南疫区查看情况。
皇帝准奏。顾长渊不敢耽搁,带着几名侍卫,匆匆赶往城南。徐凛风则留在宫中,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并暗中调查瘟疫的源头。
当顾长渊到达城南时,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不已。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户户紧闭门窗,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腐臭味。他走进一间临时搭建的隔离区,看到里面躺满了病人,呻吟声、哭喊声不绝于耳。
一位年迈的大夫正在为病人诊治,满头大汗,一脸疲惫。看到顾长渊到来,他连忙上前行礼:“顾大人,您可来了!这病……”
大夫欲言又止,脸色苍白,指着隔离区内的情景,声音颤抖着说道:“顾大人,您……您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