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英在边上看着沈建珍滔滔不绝的给沈新宝介绍村子里的那些人。
有的老了,有的去了,有的分家了……张红英奇怪的想:“我真的是鸭湾村的人吗?我应该真的是窑上村的吧!”她对鸭湾村的那些人和事,都只是有一点认识,但是谈不上熟悉。沈建珍明明在外面读书读了三年,村里的大事小事,居然她都知道。
聊尽兴了以后,沈建珍才提出:“伯伯,我们来苏州呢,主要是我这个同学,小姐妹,想在苏州学裁缝。
我们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能去哪里租房子,想拜托你帮帮忙。”
听说只是要帮忙租房子,沈新宝和他妻子都松了口气。沈建珍大大咧咧的没看出来了。张红英却是看的分明。看起来他们虽然热情,到底还是有压力的。
沈新宝想了想问道:“你是跟师傅学裁缝呢?还是去学校里学?”
沈建珍拿出来一张报纸,指着中缝道:“我们想去这个学校学。”
沈新宝已经有点老花了,拿了报纸看半天看不清,递给他妻子:“我眼睛不来塞了,你帮忙看一下。”
沈新宝大学毕业已经三十多岁,娶的妻子比她小了快十岁,还正当年。
沈新宝没有介绍名字,他们小孩家家,也没有问人家名字的道理,就叫伯娘。
伯娘看了会,道:“就是那个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对外招生的,不转户口没有学籍,就是学门技术。社会上的学生随便去,就是学费高一点,也没有宿舍。”
张红英连忙点头:“对,所以我想租个房子去学。我有一定基础的,学了五年,也已经出师做了两年多裁缝了。
但是师傅教的跟学校里教的不一样,学校里教的应该更全面一点。我还想学做旗袍,学绣花,这个我师傅不会。”
伯娘点点头:“你这个想法是好的。人就是要走出来。往外走才有前途。”
现在的城乡差别之大,就是天壤之别。
未来几十年,城乡差别从身份证上,从称呼上被消灭了,但是富裕程度上的差异,永远存在。
沈建珍隐约提起过,她的房子,买的时候六七十万,现在一千多万。青镇上的房子,买的时候六七十万,二十年过去,卖二百万都勉强。
张红英心没有那么大,也没想过去大家讲的一线城市,什么北上广深。能在苏州站住脚,就蛮好的了。
苏州城并不大,往北穿过铁路桥 ,好像就到了乡下了。往南过了大路,也是一片小镇景象。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未来它也会扩建很多倍。
而且,大概是九四年,东面就会开始建工业园区,这个园区一直建了很多年。苏州其他地方的房价虽然涨,但是都没有园区的房子涨的多。那个地方,好像叫金鸡湖还是什么湖?
苏州湖最多了,金鸡湖,太湖,阳澄湖……反正她都没去过。
张红英野心勃勃的,等她有了钱,阳澄湖的大闸蟹,她要吃个够!那几个湖边的房子,她都要买一套!
张红英六七岁的时候,邻居买过大闸蟹,用竹笼子装的,一斤要五块钱,比猪肉要贵好几倍,这个事,她记得可清楚了。
沈建珍已经拿出地图来,在伯娘的指引下,找到了那个职业技术学校所在地。又在附近看了一圈。
伯娘突然对沈新宝说:“那边有个养猪场,是多管局下面的吧?”
沈新宝想了想:“是有这么回事。”
伯娘:“养猪场的宿舍楼,很空的。能不能给这个小姑娘找一个房间?”
几个人想了想,都感觉这个是很妙啊!
宿舍楼,人多,安全肯定是有保障的。现在大家住房都紧张,基本上没有人拿房子出来出租。商品房开发还很少。
要是城里人,听说去住养猪场,肯定心里都不舒服的,农村小姑娘就完全没用这个担心。他们的房子,猪圈、羊棚、鸡棚、鸭棚,那都是紧挨着人住的房间的。
臭是臭了点,尤其是夏天。但是大家都习惯了。要是搭的远了,禽畜被人偷了都不知道。
所以别说住养猪场的宿舍楼了,直接在猪圈旁边搭个草棚,张红英都没意见。
而且住宿舍还有一样好,租金肯定是不需要了,最多交点水电费。顶了天,一个月也就管自己要五块钱。
如果沈新宝能把自己安排进去,那肯定是再好不过了。
沈新宝打了几个电话,就把宿舍给张红英安排好了。
现在农村只有大队部有电话,农民装电话,要到九五、九六年了。还要专门拉电话线进去,一门电话线,两千多。电话,一百多一只。
不过装电话降价很快,等到2000年,装电话就降到九百多了,相当于张红英两个月的工资。
沈新宝安排好以后,告诉张红英去哪哪的养猪场,怎么怎么坐车。张红英记不住,沈建珍接过话头:“伯伯,你自顾去上班吧!我记住坐车到哪个站下,在哪换乘了。你放心!”
沈新宝想了想,都高中毕业了,能自己从鸭湾村找到他们家来,再找个养猪场,应该问题不大。
现在是盛夏,被褥都不需要。两个人决定先过去看看情况,打扫一下。
伯娘还挽留他们住一晚,说是等明天一早去打扫宿舍,一天下来就能干了。
沈建珍说不用,现在天气晴好,太阳下山晚,现在去打扫都来得及。
实在是沈新宝家里太小,她们两个要是留宿,就只能把沈新宝赶去跟儿子挤,张红英跟沈建珍,和伯娘挤。
帮忙打听已经很麻烦他们了,真要这么挤人家家里,还是不好意思的。
伯娘还找了几件单位发的衣服给她们穿。说是尺码太大了,估计只有沈建珍能穿上。沈建珍高高兴兴收起。
沈建珍和张红英提起自己的行李就往外走,伯娘在后面送。过了一会看见靠墙放的东西,还要招呼:“哎,那个,建珍是吧,你们东西忘拿了!”
沈建珍大声道:“这是我们来探望长辈准备的礼物,一点心意,你们留着尝尝。”
晚上沈新宝跟伯娘看到了,还要嘀咕:“这是商场里买的东西,标签还在呢。估计老价钿了!”
他们怎么想不管,但是如果看人家心肠好,空手上门求援,张红英还是做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