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已经收到消息,再过几日段秀实便要从长安谢恩回来了,现在人已经走到了瓜州,这位未来的大唐中兴名将,此刻已经开始展露出不凡的政治才能。
而在未来能被称之为中兴名将,也是不无道理的在。
征战吐蕃期间,封长青李雄和李嗣业相继率大军离开,留下段秀实一人主持整个安西都护府的工作。
对方不仅把二十万大军的后勤协调的井然有序,还把一切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之前段秀实已经逐渐开始展露名将应有的一切要求,而差的仅仅是一个给自身施展才华的平台。
这一次随着安西都护府的各大主力相继离开,对方并没有因为各大主官的离开而造成西域动荡。
反而凭借自身高超的政治能力和手腕,将西域治理的井井有条。
当然,并不排除李雄等大军虽然在外,但随时能够归来所带来的的威慑,毕竟李雄等人虽然离开,但是也给段秀实留下了两万精锐。
这些人虽然进攻不足,但是防守却绰绰有余,而如果真的发生事情,这些人只要拖到李雄率领军回来便足够了。
这一次,李雄率领大军离开了足足有半年多的时间,虽然李雄等人率领大军离开。
可现在西域的各国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有能力一战就将大唐留在西域的两万多军队全部歼灭。
就算能做到,这时候也没人敢去挑战大唐敏感的神经,毕竟吐谷浑仅仅是在特殊的时候,做了一件在以前看来可大可小的事情。
结果就被大唐直接派兵给灭了,有这样的例子在前他们得有多大的胆子,才能在此刻去挑战大唐。
以前跳的最欢实的吐蕃,也没少占大唐的便宜,可是结果当大唐认真起来,不也是直接被打的找不着北。
最后只能困守在雪域高原之上,苟延残喘,不断地向大唐乞求罢兵和谈。
结果大唐鸟都不鸟他们派出的使者,要不是时间不允许,再加上开始下大雪,说不定历史会再次重演。
大唐初期苏定方可是直接叫吐蕃的都城逻些城给攻占下来了,要不是因为一些政治因素和其他的原因,说不定吐蕃早就不存在了。
面对这种局势吐蕃的赞普没少向外派出使者请求各国,出兵帮助吐蕃抵抗大唐,可结果是根本就没人响应。
就连盘踞在北方的突厥人和强大的大食,看到大唐认真起来了以后,也是纷纷选择了退让。
毕竟谁也不想把大唐的怒火引入到自己的国家。
尤其是突厥人,更是直接连吐蕃的使者都没有召见,便将对方驱逐出了突厥人的地盘。
毕竟这一次攻打吐蕃的仅仅是大唐的三路节度使,要知道突厥人的四周可是还有北庭、朔方、范阳、平卢四路节度使管辖地盘与它接壤。
如果这时候突厥人犯傻去招惹大唐,说不定会再一次上演四路节度使共同征讨突厥人的戏码。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突厥人真是哭的没地方哭了。
毕竟这些年好不容易通过和亲等手段,让大唐不再进攻突厥让他们有了喘息之机,所以突厥人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为了吐蕃而导致自己惹祸上身。
所以当吐蕃人来求助的时候,突厥直接想都没想,便将对方的使者直接驱逐,向大唐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而另一个有能力对抗大唐的大食,在接到吐蕃人的求助时,犹豫了片刻也打消了,这时候去挑战大唐的想法。
毕竟李雄当时在怛罗斯之城,以不到十万人的兵力便将大食的数十万联军给打的丢盔弃甲。
甚至连他们的东部总督都被李雄跟俘虏,后来虽然经过了一些交涉以及支付了一大笔的赎金以后,他们的东部总督再次返回了大食。
随着封长青率领大军轻松的拿下大勃律国的消息传出以后,便彻底熄了出兵帮助吐蕃对抗大唐的想法。
毕竟同处西域封长青剿灭大勃律国的消息,大食现任东部总督甚至比大唐长安城还要早收到消息。
对方虽然不如高仙芝以及李雄在西域那么出名,但是能做到安西节度使的人,也绝对不会是简单的人物。
至此,在西域能够挑战大唐权威的两大势力纷纷没有了动静,而那些西域小国更是连想法都不敢有。
所以,段秀实在安西都护府各大主力不在的时候,依然能将大唐在西域的所有地盘管理的井井有条的。
甚至连一个跳出来闹事的都没有,整个西域表现的一片欣欣向荣,各地来往的商队丝毫没有感受到任何与之前的不同。
如果不是时不时的传来大唐征战吐蕃胜利的消息,众人可能都不会在意大唐正在出重兵进攻吐蕃。
各扫门前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可是在全世界通用的。
而随着征战吐蕃结束,安西都护府的高层大变动,段秀实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但是在后方的表现也算亮眼。
所以趁着这次赏赐有功之人时,段秀实也被提拔为了安西副节度使,协助李雄管理好大唐在西域的所有地盘。
而段秀实被提拔为安西副节度使后,随后便接到圣旨让其回到长安觐见李隆基,说白了就是让李隆基认认人而已。
而当对方回来后,李雄也需要回长安进行述职,毕竟征战吐蕃李雄是首功。
虽然各种赏赐都已经到位,但是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当面对朝廷各位大人和李隆基进行说明。
毕竟战报归战报,细节方面还是需要当面讲清楚的,尤其是户部和工部有些事情很想听听李雄的意见。
毕竟青海地区的大量盐湖,是李雄向朝廷汇报的,而且还抓了大量的俘虏在开采以及修筑道路。
虽然现在这些地区不归李雄管辖,但是李雄作为主要的当事人,无论如何都是需要对一些事情进行叙述的。
再加上李雄上奏折说是西域各国希望派遣各国的王子以及人员到大唐参观学习以及觐见李隆基,这让李隆基这位自比尧舜的皇帝,顿时来了兴趣。
毕竟万国来朝,作为皇帝可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以后就算死了,也是能够被记录历史的人大书特书的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