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贾环见赵姨娘似有兴致,便和颜悦色道:“娘,是天大的好事。我与永乐公主、忠顺亲王合议,欲于北城中建一拍卖所。”
赵姨娘闻之,双眸如星闪耀:“拍卖所是什么?能赚大钱不?”
贾环颔首,娓娓而言:“自是能赚。忠顺亲王于海外广有门道,奇珍异宝皆可罗致;
永乐公主常往宫中走动,人脉深广,那些贵胄喜好之物,她无不了然。
这拍卖所专司稀罕物件的买卖,众人竞价,价高者得之。
且不止于此,亦可为他人拍卖,从中抽取佣金,物件愈珍奇,所得的份额便愈丰厚。”
赵姨娘喜得眉开眼笑:“此等营生,稳赚不赔,定是你这机灵鬼想出的主意。
不愧是从我肠子里出来的,打小就带了聪慧劲儿。”
言罢,满脸得意地轻拍贾环之手,又面露追忆之色,喟然叹道:“你不知晓,生你之时,娘几近性命不保,莫名的闻到异香,恍惚间似闻九幽鬼差敲我床榻之声。”
众人闻之,皆作玩笑之态,纷纷出言宽慰。
彼时,薛姨妈在侧,瞧着贾环,眼中尽是艳羡之色:“环儿如此出息,姨娘往后可享清福了。
哪似我家那孽障,我苦口婆心劝他从正经营生,莫要滋事,他却只当风过耳。”
言罢,以帕拭泪。
贾环心中明了,知她欲为薛蟠求情,只佯作不知。
在他想来,慈母溺爱,终至败儿,薛蟠的今日,薛姨妈难辞其咎。
自家既已好心收留母女二人,若她不知分寸,欲将薛蟠接回,自己亦不惧做那冷面之人。
赵姨娘没那么多心眼,见薛姨妈哭得可怜,忙轻拍贾环之手,道:“蟠儿虽有些淘气,可终究是薛姨妈的心头肉。
你将他送至北城,如今情形如何?是生是死,你得告知姨妈一声。”
这一言,如石击水,薛姨妈顿时花容失色,哭喊道:“我的儿啊!他若有个好歹,我也不活了。环儿,快告诉姨妈,蟠儿怎样了?”
贾环险些忍俊不禁,暗忖娘这安慰之法倒也别致。
遂忙对薛姨妈道:“姨妈宽心,薛大哥在北城做些体力活计,虽辛苦,却也强过在外面惹是生非。姨妈若不放心,往后让他每月修书一封与您。”
薛姨妈闻之,稍感安心,面上羞惭:“让环哥儿见笑了。如今我一家仰仗你度日,还劳你费心诸多事体,真不知如何谢你才好。”
薛姨妈年轻时候定是个标致人物,即便如今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眉眼间仍有几分楚楚动人的韵味。
她这番示弱的姿态,任谁见了都不免心软几分,可贾环心里却明镜似的。
他心里暗忖:“若不是看在亲戚情分上,谁愿意管你们这摊子事。”
嘴上却谦道:“姨妈何出此言,你我本是一家,相互扶持,理所应当。”
继而,贾环神色一凛:“只是薛蟠之事,确需严管。
姨妈既已无奈,便交与我罢。
常言道,浪子回头金不换,他若有心改过,我自会助他。
然若他仗我之名在外胡为,休怪我不念旧情,即便清理门户,亦在所不惜。
我最厌那些无端滋事之人。”
赵姨娘在旁嗔怪道:“这孩子就是这脾性,我那侄子钱槐,昔日仗他的名在外欺人,被他打折了腿。
为此,其家人欲来与我理论,如今亲戚也做不得了。”
薛姨妈闻之,不敢再言,只得黯然回院。
入得房内,见宝钗正于炕上专心刺绣,心中一阵酸楚,念及儿子不肖,又恐累及宝钗,犹豫再三,终将薛蟠之事道出。
宝钗闻之,手中针线顿止,面有恼意:“娘,您何苦在环兄弟面前提及哥哥?
因香菱之事,他二人自幼不睦,如今环兄弟不计前嫌收留咱们,已是仁至义尽。
您这一求,倒显得咱们不知好歹了。
哥哥如今之状,乃自作自受,您莫要再去添乱了。”
薛姨妈眼中含泪:“我这不是心急嘛,他毕竟是我亲生骨肉。我亦知环儿是个好孩子,只是这心里总是放不下。”
宝钗忍不住垂泪道:“娘,您且消停些罢,咱家如今已不堪折腾。
环兄弟既已言明,便看哥哥自身造化。
您若实在不忍哥哥受苦,趁女儿尚有几分颜色,将我许配人家,换些银钱,也好让哥哥过几日自在日子。”
薛姨妈大惊失色,忙将宝钗搂入怀中:“我的儿,你这是何疯话?
娘怎会舍你而去,你是娘的命根子。
娘知错了,往后再不提此事,你切莫再有此念。”
宝钗泣不成声:“娘,咱们寄人篱下于东府,全仗环兄弟照拂。
您亦瞧见了,他如今有大作为。
若咱们不知感恩,反去烦扰,日后如何在府中安身?
哥哥之事,只能由他自受,待他悔悟,或有转机。”
薛姨妈边哭边点头:“娘明白了,娘再不糊涂了。
你莫要再伤心,若是伤了身子,娘可怎么活。”
母女二人相拥而泣,屋内一片凄然。
再看贾环这边,却是笑语欢声。
赵姨娘被贾环逗得乐不可支。
正谈笑间,话题竟转到贾环即将奔赴战场之事。
赵姨娘顿时来了精神,竟如沙场宿将般,向贾环传授起打仗之法:“环儿,你且听好。
上了战场,保命为要。
那些建功立业之说,多是虚妄之语,切莫轻信。
你需机灵些,先保全自身,方有归来之日。”
赵姨娘边说边比划:“冲锋之时,你便站于军阵之中,寻个高个儿在前,可为你挡那箭矢。”
贾环瞧着赵姨娘那副模样,心中暗忖,原来自己这键盘侠性子,竟是从娘这儿承袭而来。
旁侧柳嬷嬷亦点头称是:“环哥儿,咱大周行军打仗,向来只见士卒殒命,何曾闻官员丧于沙场?
你万不可逞强,若事有不妙,速往忠顺亲王处去,王爷尊贵,保命之法自不会少。
待你平安归来,咱家亦不缺银钱,届时上下打点,纵有些许差池,亦可弥合。”
贾环无奈,轻拍额头,暗自嗟叹:真真是未曾料到,平日端庄持重的柳嬷嬷,于此事上竟与赵姨娘一般见识。
怪不得大周之军,战力每况愈下,瞧这些长辈之见,所传之念,岂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