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远古,天地初开,三界初立,世间生灵于混沌中摸索前行,或为生存奔波,或受贪嗔痴苦厄纠缠。
在那东方新罗国,有一位王子降生于王宫,他面容慈悲祥和,啼哭之声仿若蕴含佛音,父王为他取名金乔觉。
金乔觉自幼便对世间万物的苦难有着敏锐感知,看着宫墙内的奢华与宫墙外百姓的困苦,心中满是悲悯。
虽身处锦绣富贵之中,他却无心于王位权势,反而时常独自思索解脱苍生苦难之道。
年岁渐长,他对佛经典籍兴趣日浓,每有闲暇便研读经文,在经文中探寻智慧的源流,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真理的大门。
一日,他在宫中花园漫步,见一只受伤的小鹿卧于草丛,痛苦呻吟。
金乔觉急忙上前,小心翼翼地为小鹿包扎伤口,眼中的怜惜如同春日暖阳。
就在这时,一位云游高僧路过,见此情景,暗自点头,与金乔觉交谈后,深感其佛缘深厚,便传授他一些高深佛法要义。
这一番交流,如同火种点燃了金乔觉心中的佛性之光,让他更加坚定了修行的决心。
不久后,金乔觉毅然决然地舍弃了王子的尊贵身份,告别了亲人与王宫的安逸生活,踏上了西行求法之路。
他身着素衣,脚蹬芒鞋,背着简单行囊,手持锡杖,一路风餐露宿,向着心中的圣地进发。
沿途,他目睹了太多人间惨象:战火纷飞处,百姓流离失所;疫病横行之地,哀号遍野;饥荒肆虐的村落,饿殍满地。
每一幕都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他的心,也让他的求道之心愈发炽热。
历经千辛万苦,金乔觉终于抵达大唐国土,听闻九华山乃灵气汇聚、适宜修行之地,便奔赴而去。
九华山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山间清泉潺潺、古木参天,他寻得一处山洞,就此安身,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修行生涯。
初到九华山,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缺衣少食,冬日寒风刺骨,夏日蚊虫肆虐。
但金乔觉仿若不觉,他每日诵经不止,参禅悟道,与山中野兽为伴,以野果清泉充饥。
偶尔有山民上山砍柴采药,遇见他都会被其虔诚模样打动,时常送来些许食物衣物,金乔觉皆微笑致谢,收下后又全身心投入修行。
随着修行日益精进,金乔觉的佛法造诣愈发高深,声名也渐渐在周边传开。
一些信徒慕名而来,希望聆听他的教诲,追随他修行。
金乔°觉总是慈悲为怀,悉心教导,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众人。
然而,在修行过程中,金乔觉察觉到,世间生灵不仅在阳世受生老病死、天灾人祸之苦,在死后的幽冥地府,更是沉沦于无尽黑暗,受业障、执念、酷刑折磨。
那些孤魂野鬼的哀怨声仿佛穿越时空,声声叩击他的心弦。
他深知,若要彻底解脱众生苦难,必须深入地府,超度亡魂。
主意既定,金乔觉凭借深厚的佛法修为,开启了通往地府之路。
地府之中,阴森恐怖,鬼火闪烁,哀嚎声此起彼伏。
冥河黑水滔滔,血浪翻涌,河中尽是受苦的鬼魂;奈何桥上,亡魂们步履蹒跚,眼神迷茫,被孟婆强灌下忘却记忆的汤药;十八层地狱里,各种残酷刑罚令人毛骨悚然,受刑鬼魂的惨叫震得人耳膜生疼。
金乔觉见此惨状,心中悲悯万分,他站在地府中央,双手合十,口诵经文。
随着他的吟诵,周身泛起柔和的金光,那金光如同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穿透地府的黑暗,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受刑的鬼魂们感受到这股温暖,痛苦渐渐减轻,哀怨的眼神中出现了一丝希望之光。
阎王闻听有高僧闯入地府,勃然大怒,派出鬼差前来捉拿。
鬼差们张牙舞爪,气势汹汹地冲向金乔觉。
金乔觉神色不惊,手中锡杖轻轻一挥,一道佛光闪过,鬼差们便被定住身形,动弹不得。
阎王见状,亲自出马,他身形高大,周身阴气环绕,眼神冷峻,质问金乔°觉为何擅闯地府。
金乔觉面带微笑,向阎王阐明来意,他说自己愿永留地府,超度亡魂,只为让世间生灵在死后不再受苦,让地府也能充满祥和之光。
阎王听后,心中虽有疑虑,但见金乔觉佛法高深,又一脸真诚,便暂且应允。
从此,金乔觉便扎根地府,他在地府深处寻得一处静谧之地,建起一座禅院,每日诵经超度,用佛法的力量感化亡魂。
他的慈悲与坚持如同春风化雨,慢慢地,地府的氛围开始改变,一些亡魂在他的超度下,放下执念,往生极乐。
时光悠悠流逝,金乔觉在地府的修行与超度从未间断,他的功绩被三界知晓,人们尊称他为“地藏王菩萨”。他曾立下宏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这句誓言,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地府的黑暗,也激励着后世无数修行者追寻慈悲与解脱之路。
在阳世,九华山因地藏王菩萨的渊源,成为了佛教圣地,每年都有无数信徒前来朝拜,祈求平安、超度亡魂。
而地藏王菩萨,依旧端坐地府,用他无尽的慈悲与超凡的佛法,守护着每一个灵魂,等待着地狱为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