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我能帮忙的,尽管吩咐。”
古锦岩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既然如此,我需要你带几名信得过的兄弟来,我们得深入调查,才能揭穿赵文昌的阴谋。”
次日夜间,王锐带着几名夜巡士兵来到禁闭帐篷外。
每个人都对古锦岩怀有敬意,并对最近的变故感到不安。
他们凑到一起,古锦岩通过帐篷缝隙轻声向他们交代了计划。
“这次陷害中,赵文昌布置了伪证和密信,目标明确,显然是有预谋的,”古锦岩分析道,“但凡证物伪造得再严密,总会留下蛛丝马迹。
我需要你们分头行动:有人去查一查那封密信的纸张和字迹,看看是否与军营的常用纸不同;也有人在营地打听,看看是谁最早散布我通敌的消息。”
一位名叫刘尧的夜巡士兵点头道:“古主官放心,我们几个会小心行事,绝不会让他们察觉。”
古锦岩继续嘱咐:“尤其注意军营中近期突然得到提拔或收益的士兵,他们可能是被赵文昌收买的。
只要找到证据,我就有机会洗清冤屈。”
王锐带着刘尧悄悄潜入军中仓库,那里存放着各类纸张和文件。
仓库漆黑一片,他们摸索着找到点火石,点燃了一小簇火苗。
“密信上的纸张虽是粗制的军用纸,但却与军中大部分文件的纸张稍有不同。”王锐仔细比对后说道。
他们反复翻找,发现仓库中唯一一批与密信相似的纸张,竟是赵文昌专用的文书文件。
“这就是证据,”王锐低声道,“这纸张绝不是从外敌那里流入的,而是来自我们自己军营。
赵文昌用军中的纸伪造密信,说明这信是他自己或他的亲信写的。”
在古锦岩的指示下,刘尧悄悄承担起了一项极其关键的任务:查找伪造密信的证据,尤其是通过字迹来确认究竟是谁亲手伪造了那封栽赃古锦岩的密信。
他深知这次行动的危险性,如果被发现,赵文昌绝不会轻易放过他。
但为了还古锦岩一个清白,他决心铤而走险,揭露真相。
刘尧知道,赵文昌的手下中有几人曾负责重要的军务记录,尤其是李拓。
这名士兵一直是赵文昌的心腹,他正是那天“发现”密信的人。
如果能比对出密信上的字迹与李拓的笔迹一致,那么赵文昌的阴谋就有了进一步的证据链。
刘尧首先想到了借军务记录这一方法。
于是,他决定以检查文件为由,向军中的文书部门借取一批军务记录。
这是一个极为谨慎的步骤,刘尧知道他不能露出半点马脚。
于是,他通过自己在文书处的一个老朋友,成功借到了一份由李拓最近几个月经手的军务文件。
这位老友并未起疑,他将文件交给刘尧时笑着说道:“刘尧,这些文件你可得快点处理,咱们军中文书事多,你也知道事情不能拖。”
刘尧点点头,心中既感到一丝侥幸,又多了几分紧张。
他拿着文件离开文书处,低声自语道:“一切顺利开始了,接下来,只要证实字迹的关联,就能揭开这场阴谋的冰山一角。”
当夜,刘尧回到自己的帐篷,点起微弱的烛火,仔细摊开密信和军务文件。
他深知自己只有一次机会,必须极为小心地进行比对。
为了避免被他人发现,他将帐篷的入口紧紧关闭,四周也尽量保持安静,确保外人无法窥探。
他首先展开那封藏在古锦岩枕下的密信,凝神仔细观察上面的字迹。
虽然那封信的字迹似乎刻意模仿了一种粗糙的书写风格,但其中几个特征引起了他的注意。
例如某些字母的笔画习惯,尤其是长撇和长捺的起笔,带着李拓特有的笔锋。
“这些细节……很像李拓的字。”刘尧低声自语,但他知道不能只凭第一印象就得出结论。
接下来,他展开了李拓所写的军务记录。
这些文件主要是关于一些日常的粮草调动和巡逻分配,上面的字迹显得整齐而有力。
刘尧开始仔细比对,尤其留意那些在密信中反复出现的常用字——比如“军”、“粮”、“大”等字。
他发现,李拓的书写风格与密信中的字迹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
尤其是“军”字的写法,李拓习惯于将“车”部首的最后一笔斜拉得较长,而密信中的“军”字也带着同样的特征。
这种笔迹特征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尤其在密信中,虽有刻意伪装,但依然保留了这样的细微痕迹。
随着比对的深入,刘尧越来越确定,密信的字迹就是出自李拓之手。
但他知道,还需要更细致的证据。于是,他决定从更加微观的角度分析那些细节笔画。
他拿起密信的复写本,用一根细针沾着墨水,逐字逐句地描摹每个字的轮廓。
他注意到,虽然李拓在密信中刻意伪装自己的字迹,试图让字显得潦草模糊,但一些特有的书写习惯还是无法完全隐藏。
例如,李拓在写“粮”字时,总会不自觉地将“良”字部分的第一横写得稍微偏长,而这在密信中的“粮”字里依然清晰可见。
而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在“敌”字的写法上,李拓习惯将偏旁写得略为偏右,这在密信中也有所体现。
刘尧凝视着密信中的这些字,心中逐渐确信:“这封信,就是李拓伪造的。”
经过几小时的比对,刘尧终于有了结论。
密信中的字迹与李拓的军务记录中的字迹几乎吻合无疑。
这一发现让他如释重负,但同时也更加谨慎。
他明白,虽然现在已经有了确凿的证据,但如果贸然行动,很可能打草惊蛇。
于是,刘尧决定暂时将这些比对结果保密,先汇报给古锦岩。
天刚蒙蒙亮时,刘尧悄悄来到古锦岩的禁闭帐篷外,低声唤道:“将军,是我,刘尧。我有重大发现。”
古锦岩一直在等待他的消息,立刻让人将刘尧带入帐中。
刘尧向她呈上密信和李拓的军务记录,简要说明了比对的过程。
古锦岩接过文件,仔细看了看字迹对比后,目光变得凌厉。
“果然是李拓,这就能解释他为何会在我帐中‘发现’那封信,”古锦岩冷冷道,“赵文昌布下的这个局,已经露出了第一个破绽。”
刘尧点头:“我可以确定,李拓伪造了密信,他一定是受赵文昌的指使。”
古锦岩沉思片刻,随后说道:“李拓不过是个棋子,我们要继续追查下去,找出赵文昌与敌方的真正联系,只有揭穿全部真相,才能彻底推翻这场阴谋。”
有了字迹作为初步证据,古锦岩决定继续追查李拓的背景,进一步揭开赵文昌与敌方的关联。
她秘密召集了几位忠诚的部下,布置了更加详细的调查任务,要求他们暗中查探李拓的行动,以及赵文昌与外界势力的来往。
与此同时,古锦岩开始为公开揭露赵文昌的罪行做准备。她知道,手中的字迹证据只是冰山一角,必须通过更严密的证据链,将赵文昌的所有阴谋彻底曝光。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刘尧继续暗中监视李拓的行动,发现他频繁与一些身份可疑的士兵接触,尤其是在夜晚。
这一切都证明,赵文昌的阴谋已经进入关键阶段。
刘尧最终向古锦岩汇报:“李拓与赵文昌的其他手下来往密切,我们必须尽快行动,揭露这一切。”
古锦岩冷静地点了点头:“继续观察,但不要轻举妄动,等所有证据都齐全了,我们再进行最后一击。”
为了进一步查清伪证的真相,古锦岩命令几位士兵暗中观察赵文昌的亲信,尤其是那些声称看到她“夜间密会”的证人。
王锐率领两名机敏的夜巡士兵,轮班跟踪这些人,特别关注李拓和张松虎的动向。
一晚,王锐趁着夜色偷偷靠近李拓的帐篷,听到他在与人低语。
他们的对话内容模糊,但隐隐提到“银子”、“封口”之类的词语。
王锐心头一动,意识到赵文昌极可能用金钱收买这些证人,以确保他们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作证”。
在确认了密信的伪造后,刘尧意识到,这一切绝非李拓一人所为,而是赵文昌精心布置的阴谋。
他决定进一步追查赵文昌的动向,看看这位权谋深沉的军官究竟采取了什么手段来操控手下、收买人心。
经过几天的观察,刘尧发现,赵文昌的帐篷竟成了几个心腹士兵频繁出入的地点,而每次他们离开时,都带着一个鼓鼓的布袋。
这布袋里装的是什么?刘尧心中隐隐有了答案。
为了弄清楚真相,他决定对这些频繁出入赵文昌帐篷的士兵展开更为细致的调查。
刘尧发现,这几人当中,李拓和张松虎的行为尤为可疑。